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受业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道德,有修养,讲诚信,守公德的有用人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一篇】:师德9月1日,作为一个特定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的日子,我们福山外国语小学开了一堂特别有意义的会。
回顾各个校区在去年一年取得的成就,提出福山新学期目标以及建立新的教师概念。
作为一个新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其中顾志跃院长的一席谈话使我收益颇多。
顾院长的讲话,提出并解答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比如“师德”、“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评课过程,实事求是是分析关键”、“不同学科应有不同评课特点”、“课的功能定位”和“如何提高课的质量,提高环节与环节的连接”等等。
从我自身出发,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师德问题。
他在讲话中提到师德是一个教师所具有的最崇高的品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正直的思想,时时处处能做表率。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它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受业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加强师德教育,就是加强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换句话说,就是教育事业的加强。
所以,我们要严谨自身,从我做起,只有自身的师德加强了,教师对学生所产生良好的楷模作用才会更加发扬光大。
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只是每个教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折射,是对学生的一颗真心。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二篇】:师德师风学习笔记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
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
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
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
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材的神圣职责,他们的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时刻在迁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但是在目前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课堂上随意接打手机。
(二)、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耐心地教育,而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三)、课余时间甚至下午没课的时候有些教师公然赌博,常常通宵达旦,严重地影响了第二天的教学。
(四)、工作日利用中午时间和晚上喝酒,带着醉态站在讲台上洋相百出。
(五)、说脏话,随意挖苦学生。
(六)、课堂上不认真给学生授课,课后再办补习班向学生收取补课费。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上的形象,使教育行风日渐低下。
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道德,有修养,讲诚信,守公德的有用人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改革开发的现代化建设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作为教师不仅要较好书,更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做起:(一)、爱岗敬业。
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从教多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教育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二)、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三)、严谨治学。
多年来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关爱学生。
我平等地对待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当学生有进步时我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指出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节假日常把家远的学生带回家和他们一起过节,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家的温暖。
(五)、尊重家长。
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只有和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
(六)、廉洁从教。
记得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写道:“一切心术不正行为不端,都是由不廉洁而起”。
工作中,我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从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学生、家长的财物,从事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在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努力做到了不断自我充电,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耻下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
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
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三篇】:师德培养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一切都觉得很茫然,无所适从,我是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一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热情开展了我的工作的。
是我对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孩子们的的信任让我快乐工作。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达到心理相容,旧必须就必须用爱心和信任去搭起一座桥梁。
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的差异,造就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一代新人。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四篇】:“师德”以敬业为先不同的科目,在实施有效教学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上是不一致的。
信息技术课相对其他科目来说,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实践性特别强。
对于中学生而言,实践性略重于理论性,而课时少是制约学生实践操作的第一大瓶颈。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或者是尽可能多的掌握某节课所应该掌握的操作内容就是该节课的教学难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我在多年的信息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及题材,认真耐心的辅导学生,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并能正常运用信息技术技能服务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现在的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报着“玩”的态度,这与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相背离的。
因此要从学生的思想上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轻视,做为信息技术课的科任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对待自己所代的课程,敬业是第一,必须认真备课、授课、辅导、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及时给出引导,并广播教学。
以敬业为先导,指引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是我在多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一、明确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的不仅要求教师明确,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设计了本节课,从而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学习本节课我安排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