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学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大学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气候学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大学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文献、资料中文题目:气候学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文献、资料英文题目:文献、资料来源: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院(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翻译日期: 2017.02.14气候学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埃利亚松IngegaÈ编写哥德堡大学气候学在自然地理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瑞典哥德堡Box 460,S-405,30收稿于1999年7月19日,修稿于1999年11月1日,发行于1999年11月23日摘要城市景观创造的气候会反过来影响城市,这是一既成事实;例如:人类的舒适性,空气质量以及能量消耗。

然而尽管理论上如此,人们往往认为气象因素对于城市规划实施的实际操作影响很小。

其原因是一重要的课题,因为答案要求之于气候学家,规划者和规划过程中。

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旨在探讨如何以及何时使用气候变化知识在城市化过程中。

该研究策略是由跨学科研究团体及气候学家和规划者策划的。

案例研究包括不同的采访技巧以及历史数据,这是由在瑞典的三个直辖市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各种参与者提供的。

研究表明,城市规划者对气候方面较感兴趣,但对气象信息的使用却是杂乱无章,从而结果得出气候学对城市规划影响较低。

低冲击是由于几个可能与五个解释变量:概念和基于知识、技术、政策、组织和市场有关。

这次讨论提出了某些方面的一些关键的结论,旨在解决这些限制。

城市气候学家满足规划者需求驱动的需要提供好的参数,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是很重要的。

城市气候学家也鼓励规划者、决策者和公众提高对城市气候重要性的认识。

然而,随着规划是一项政治活动并非总是基于甚至关系到科学知识,一些确定的约束只能通过中和在社会环境的规划制度能力的改善。

关键词:城市气候;城市结构;土地利用;环境规划1、介绍1.1、城市气候——简短背景城市景观为当地创造了一个不同于周围的乡村景观的气候。

最证据确凿的是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城乡在晴朗和平静的夜晚存在12℃的温差(奥科;1981)。

然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常常与由一个温暖与寒冷地区拼接的独特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作比较;例如,在公园和建筑物周围能产生的内部城市温度差异高达7℃(斯普瑞肯•史密斯、奥科;1998)。

街道几何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温度场。

天空视角系数(SVF),图1已表明城市温度与其表面温度有关,而不是空气温度(BaÈ rring et al., 1985;Eliasson, 1992, 1994)。

然而对于一个城市的平均SVF已被证明不同城市与最大城市热岛(空气温度)有良好的相关性(Oke, 1981; Park, 1987)。

城市中的物质(沥青、砖块、玻璃等)的热特性不同于与在农村发现的物质(树、草、裸露的土壤等)。

一般来说,建筑材料在城市中的运用会通过它们储存热量的特性来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

奥科认为材料和结构的多样性同样是热岛效应的两个主要原因。

其他一些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是人工热源、空气污染和蒸发的减少(Oke, 1987)。

图1:街道几何对于控制城市气温的辐射平衡非常重要,辐射平衡反过来会影响诸如城市中的能量消耗及空气流通。

天空视角系数是三维拍照及街道几何的测量的一种方法,它距哥德堡中心200米以内。

A:开放广场,SVF0.93;B:街道交叉口,SVF0.47;C:街道峡谷,SVF0.29。

城市景观影响风的模式,城市也会减小区域内的风速。

树木和建筑物通常能减少风的影响,但也可以制造本区域的高风速和循环涡流(Lee, 1987; Oke,1987)。

城市风象也包括由于城市温度差异导致的弱气流。

关于微平流的两个例子是产生于热岛并从农村地区向城市中心导向的乡村微风(Goldreich and Surridge, 1988; Eliasson and Holmer,1990; Haeger-Eugensson and Holmer, 1999),清凉的空气是从公园中流出的(Eliasson and Upmanis, 2000)。

白天城市往往比农村干燥,而晚上情况却刚好相反(Chandler, 1967; Lee, 1991; Holmer and Elias-son, 1999)。

增加了大量的水蒸气结合高度的城市空气污染可能促进云的形成和随后凝结在在城市上空(Oke, 1987)。

1.2气候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以上的例子清晰的说明了城市中的气候依赖于诸如土地使用、建筑几何和建筑材料等因素。

城市气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在原地改变当地气候的结果。

城市景观产生的快速变化的气温、风、湿度会影响人们生活的舒适和健康以及能量消耗和空气质量。

有很多原因使规划者用心去设计实时措施。

在城市设计中对气候的考虑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例如,当时的罗马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依据各种气候影响讨论了城镇和建筑单体的布置(Morgan, 1960)。

气候因素对组合建筑区的组织和设计的影响往往是当地传统建筑的某一方面(Glaumann,1993; Westerberg, 1993)。

然而从传统建筑到工业建筑的转变产生了一系列气候设计的出版物。

Aronin(1953)提出“建筑风格”这个词,Olgyay(1963)和Givoni (1969)同样做了一些其他重要贡献。

19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同样对气候学与城市设计的结合起了重要作用(Evans, 1980)。

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研究者搜集了大量城市气候的数据;与此同时,城市气候学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诸如气候图等做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方针与工具已发展完善(Oke,1984; Bitan, 1988; Lindqvist and Mattsson, 1989;Givoni, 1991; Golany, 1996),同时一些气候因素与城市规划过程的成功结合的特定项目的例子也不在少数(Bala zs, 1989; Evans and Schiller,1996)。

其中有一个例子是`Norra Älvstranden'项目,它包括一个新开发小区,基地位于哥德堡市GoÈ ta河河岸的北面,以前是一个造船厂。

气候研究者参与了最初的工程,其主要目的是要在公众展示前制定出相应的近期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Lindqvist, 1991, p. 16)。

这个想法与气候分析是为了演示如何避免负面的气候效应和利用积极效应。

该调研包括实地度量和风道研究,尤其针对占支配地位的强劲的西南风导致的现有的或潜在的风象问题。

该调研生成了几项成果,包括插图和模型,见图2.依据Lindqvist (1993)来看,参与该项目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对此信息很感兴趣,但总体上他们不想改变该区域的设计。

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有联系的景物,跟与气候因素起对照作用的水有良好的联系。

采取一些行动是为了尝试减少风的负面影响,但气候因素对整体的影响却是低的,而且今天该区域因多风而著称。

图2.关于瑞典,哥德堡`Norra Alvstranden'前造船厂部分详细规划的当地气候图。

a区和d区曾被气候学家评估为负面影响的风的地区已被证明该区是个多风的地区。

b、c、e、f和h区还没有进行建造,但却表明了气候对规划活动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目的大多数研究者同意这个事实:尽管气候知识和与气候有关的设计容易获取,但气候在城市规划实施进程中的影响依旧很低(Oke, 1984; Lindqvist and Mattsson,1989; Pressman, 1996)。

如果确实是这样,因此出现了两个有趣的问题,尤其是在规划过程中作为气候因素的集成已被长时间重视。

科学研究向对城市规划适用的工具的转移对城市气候学家来说应当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从上面的探讨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很多关于气候学家努力把他们的科学成果发展成易操作的工具的例子已有很多。

成果的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它或许是城市气候学家还没有成功的原因。

气候学家真的知晓规划者为了把气候因素包含于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需要吗?气候学家应该专心于诸如气候图等的方法研究,亦或是否应该执行大量的信息运动或者集中精力于真实世界的测量数据?现今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参与城市规划的人的咨询来回答对气候知识与城市规划的成功结合的重要问题,问题包括气候是否应该、为什么、什么时候考虑在规划过程中。

该研究的目标群体不仅包括气候学家还包括规划者。

规划者没有意识到气候可以在研究中学到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如果结果表明气候学家与规划者交流成功并且规划者意识到城市气候的重要性,答案要在规划过程红去寻找。

2.方法论2.1研究思路曾经对目前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气候学在城市规划进程中的影响很小,尽管有在城市气候与气候构思的科学研究。

这个假说是基于文献调查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建设研究委员会的会议报告上的,委员会们也对这项研究给予积极地财政支持。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旨在回答一些问题的调查来证实这一假说,其中问题有:我们能否、怎样、什么时候可以将气候学知识运用到城市规划进程中。

在气候知识对现有规划重要性的这个实际下,气候学知识有着宽泛的定义。

诸如:气候现象这一定义包含气候在当地以及区域影响两个层面。

这一科研思路是从跨学科研究团队的探讨中产生的,这一团队不同于瑞典哥德堡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部门的现有人员和挪威奥斯陆的城市和区域研究学会。

交叉学科研究机构证实了诸如气候知识较小影响的原因等问题。

这些问题与概念性、知识库、系统机构有关。

由此一来制度性在社会中作为正式与非正式规则有个宽泛的定义,包括意识形态、政策方针和组织机构等因素。

包含假说在内的这一研究的理论性工作框架,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相关的说明变量见图表3.这一研究策略是基于Merriam (1988)和Yin (1989)构想的定性的个案研究方法论。

这项研究包括在瑞典南部的三个城市的不同类型的访谈和与不同参与者的讨论(见图表4)。

在研究中使用的问题关系到以上呈现的假说(表1)。

这一研究需要多步执行。

首先,三个城市的一个专家组举行半正式会议。

在这些会议中该项目的目的是介绍和对话的建立。

其次,问卷被送到了在规划过程中所涉及的三个城市和气候顾问个人。

第三阶段是从问卷的答案分析。

结果在跨学科研究小组进行了讨论和形成的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设计的。

在最后的阶段,半结构式访谈,每次约2小时,与关键人物符合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表2)。

在访谈的关键线人被要求选择一些详细的计划,以具体项目的气候信息已经或应该有牵连。

面试中的讨论部分都集中在这些历史文献。

访谈期间这些问题的答案和讨论由一名助理记录。

图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假设,以及相关的解释变量的问题。

案例研究的结果的概括以及制定的假设测试是由一个`分析归纳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