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老爱亲典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典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典范事迹材料
在我们居民区,不仅有很多闲散的务工青年,也有很多未就业的大学生,看到他们整日找不到工作,我心里也着急。

于是在工作之余,我总会留心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

报纸上,电视上,还有政府的门户网站上,只要有这方面的消息,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居民区里正在找工作的青年们。

***,53岁,**市国家税务局城区分局职工,XX年妻子不幸中风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至今,感人事迹的背后,他心路历程的变化更让人震撼。

崩溃边缘不放弃,是对命运的抗争
本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都在上班,聪明的女儿也已经快高中毕业,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XX年11月的一天,***正要出门,妻子***突然跌倒在地,送到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中风,将要瘫痪,而且有重度糖尿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本来就不多的积蓄也快用光,病却没有好转,医生也明确告知没有完全康复的可能,妻子本人和她父母都准备放弃继续治疗而在家休养,***却毅然决定转院**!他怎么也不能相信妻子好好一个人,怎么可能从此就这样躺在床上过一辈子!没有钱就借,借不够就贷!
这样,他东拼西凑6万块到了华西,十几天下来,由于突然发烧,病情反而更加严重,妻子已经不能说话,甚至一
度有了生命危险,后来诊断,是脑细胞被大量烧死,致使语言功能丧失!面对这样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几乎崩溃,觉得命运太不公平,噩运为何反复降临?再治疗,不光是筹不到钱,华西的医生也说没有康复希望,除了能看、能听、能吃,其他跟植物人没什么区别,并建议回去采取维持现状的保守治疗方案,每天输液用药即可。

医生同时告诉他,病人这种状态,护理必须到位,否则肌肉坏死或生了褥疮,将产生更坏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仍不愿相信,盼望着奇迹的产生,继续坚持在华西治疗了一周,6万块钱用光,而妻子仍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的情况下,才回到**继续治疗。

守护八年不离弃,是对爱情的承诺
幸福安宁就这样被突然打碎,***从此开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每天4点钟起床做饭、搞清洁、伺候洗漱如厕、喂饭、洗碗、买菜,然后才赶着去上班,中午回来又要做饭……繁杂琐碎无比,一般要晚上10点左右才能忙完,而即使睡觉也要每两个小时帮妻子翻一次身、上一次厕所。

女儿又正好上高三,学业任务重,他不愿意耽误女儿复习,哪一件事都少不了他,一个月下来,整整瘦了20斤!
虽然医生说过妻子的病不能康复,甚至活不久,但他从没有放弃希望,总是千方百计寻医问药。

他说,他每次看到两人结婚合影上妻子那可爱的笑容就要哭,哪怕是千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争取,而且有那么多瘫痪病人奇迹康复的新闻,
他更有理由相信和自己相濡以沫二十年的妻子有重新开口说话、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他说不能想象妻子离开自己、离开女儿的情景,无论如何也要守护好她!
这一守就是八年,三千个日日夜夜。

开口说话、重新走路的奇迹没有出现,但八年了,妻子体重没有下降,病情没有恶化,神智更加清醒,没有褥疮,没有浮肿,没有抑郁,这又何尝不是奇迹?***说,每天能看到妻子脸上露出笑容,他就幸福。

珍重责任更积极,是对人生的升华
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每年都要组织果农专业知识培训,为果农讲解病虫害发病规律,并且在每次打药之前都安排公司专人负责向果农发短信,指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掌握用药时间,到目前为止张**共组织农民科技现场会230余场次,直接被授课果农达万人,极大的带动了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因为妻子也是养路工人,遇到铺油路、大修或工期紧时,经常顾不上家里,夫妻俩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

但他毫无怨言,对于组织交给的任务,他更是没有二话,遇有工程项目,他也是积极奔赴施工一线。

XX年中秋、国庆长假,他原本打算和妻子、儿子一起欢度佳节,但此时单位按计划完成上级下达的大修任务,需要尽快组织备料和开展铺筑工作,他毅然放弃了休假,满怀对儿子的内疚奔赴工地,以一
贯的工作作风服从了单位的安排。

得病初期,除了每天的护理,经济压力也让***直不起腰,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只够平时药费,后来医生把胰岛素从进口换成国产的,说效果其实差不多,价钱却要便宜一大半,这才略有剩余给女儿大学生活费,但在女儿参加工作经济紧张程度略有缓解以后,他就坚持要把欠账一笔笔还清;在政府、市局组织的各种捐款中,他都积极参与;尽管照顾妻子已经心力交瘁,他仍坚持孝道,岳母病倒以后,因为两个儿子在外面打工,他两头跑了一周多,以后还坚持每月给生活费;对女儿,他坚持不因家务影响学业,不因经济影响生活,尽可能让女儿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成长;工作上他更是有着非凡的积极性:每天都到得很早,搞清洁,烧开水,对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他总是尽可能解决,安排的事情他不打一丝折扣地完成;对朋友有困难的,他也力所能及予以帮助;他所住的小区没有物管,他坚持每周拖一次楼梯……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真实故事,故事的结局有些凄凉,有点沉重,不会像电影剧本里的那般峰回路转,有的也许只是我们对事实的惋惜,对生活的叹息。

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24岁的孙子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额的费用做透析,还需要换肾,而这时,孙子的父亲早年患有糖尿病,母亲有高血压,而父母两人都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捐肾,这让做父母的只能为孩子干着急,
而这时,吴老太却毫不犹豫的决定捐肾给孙子做手术,吴老太自己也不知道,这手术是什么,会有什么危险,但她更知道,孙子还很年轻,快要当爸爸了,还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了。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马上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

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

幸好韦**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强呼吸。

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

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

韦**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五十多年来,xx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女儿,现在,她又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现如今老伴已7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常年患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身边也离不开人。

除了照顾女儿,她平时还要照顾老伴,仅以自己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但她仍然乐善好施,帮助孤寡老人,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她说:“人退休了可思想不能退休,年轻的时候干工作没有时间,现在退下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继续发挥我
的余热,给别人一点帮助。

”她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社区的建设默默地做出贡献。

周** 女,盐城市响水县红十字博爱小学学生。

在父亲离世、母亲远走他乡后,她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坚强为妹妹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对于这些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他却默默无闻、不求任何回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甚至怀着各种想法猜度他,他说:"不是我天生高尚,而是我这八年来对人生的感悟。

"他说自己也曾想过放弃,但那样也许一时轻松,良心恐怕永远过不去,而要撑下去,又不能没有点精神支撑,这种支撑,就是"责任"两个字。

"一开始我认为照顾妻子、抚养女儿是我的责任,后来我觉得干好工作也是我的责任,扶危济困同样也有我一份责任--我或许不幸运,但我懂责任。

"
说起“退堂鼓”,xx这些年不是没有想过,当年自己带着孩子为了摆脱困境,却不想又进入另一个困境,这让xx 真的
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