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广东省地方标准《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2018年06月广东省地方标准《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商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商务诚信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贸易转型,实施流通驱动战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前提;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往,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商务诚信领域的发展,已经从不同层面启动了商务诚信建设,逐步推进商务诚信标准化工作。

广东省作为国内商务诚信建设的先行省份,正在全力推动建成覆盖全省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务诚信体系,搭建广东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商务诚信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为引导、规范广东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商务诚信建设,提高企业商务诚信管理水平,促进商务诚信信息共享,广东省商务厅提出制订省地方标准并委托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

2016年6月,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广东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向原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立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2016年9月28日原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东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6年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立项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664号),批准同意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东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该项省地方标准,项目实施周期1年。

二、项目背景、目的和意义(一)编制背景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促动和诚信文化的建设,商务诚信已成为我国现代经济活动的文化要素之一,但是我国经济领域还存在不少的诚信问题,包括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失信问题、经济活动中诚信观念尚未普遍建立、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尚不够稳定。

当前社会上最为常见的失信现象是“假冒伪劣商品盛行”,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有序健康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诚信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理念,推广先进典型,开展专项整治,诚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2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指明了建设我省信用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并明确提出要“制定我省信用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将商务诚信列为重点诚信建设领域,提出“健全法制,规范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信用标准体系”,并且2014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粤府[2014]45号)。

规划在总体要求中提出要“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并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任务中指出应“建立健全信息和技术标准”。

2015年,财政部、商务部、质监总局联合下达了《关于2015年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支持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个试点地区自主建设统一的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相关平台管理制度、机制和标准,逐步形成涵盖政府部门、市场化平台、第三方专业机构信用信息覆盖线上线下企业的区域性、综合性信用评价体系”。

为推动广东省商务诚信领域的发展,2016年广东省商务厅开展了《广东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项目》建设工作,为引导和规范省内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和评价,委托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制定本标准。

近年来,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商务领域,各地纷纷开展诚信宣传、建设及诚信评价等活动,鉴于诚信与信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诚信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既属于传统的道德范畴, 又是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必须相互遵守的文化规则,各方在开展商务诚信建设时将商务诚信文化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

而传统的信用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所承担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进行评价,信用评价的指标未能完全反映企业商务诚信的情况。

因此,各地开展商务诚信评价时都对评价的指标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有些在借鉴信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诚信的内涵、行业的特色及评价的目的设置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但也有些地方评价指标设置过于简单、形式化,无法全面评价企业的商务诚信状况;各方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水平参差不齐,缺失统一标准的引导,使得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失去保障。

因此,为了能有效指导商贸流通企业或监督机构开展商务诚信的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企业商务诚信建设,项目组结合商贸流通行业的特点和商务诚信的要求,遵循“统一标准、兼顾公平”的原则,研究制定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二)目的和意义为提高商贸流通企业诚信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特制订本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将规范统一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商务诚信评价标准体系,为引导规范商贸流通行业诚信评价和加强诚信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提升企业的诚信水平、增强竞争力,有利于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新时期环境氛围,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省内信用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广东省信用水平。

三、编制思路前期调研和分析——标准预研究和标准立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与广东省商务诚信调研——确定标准框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标准内容——验证、召开讨论会——修改完善——征求意见——意见处理,形成送审稿送审——完善材料、报批。

四、编制过程与内容的确定(一)编制过程1、成立项目工作组2016年9月至12月,为保证该标准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东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组标准起草小组。

2、收集资料、开展调研,确定标准框架2016年11月至4月,起草小组在广泛收集整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信息和文献资料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探讨,走访了广东省内信用信息管理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召开座谈会,总结、归纳、分析企业和商家在商务诚信建设及商务诚信评价方面的现状及规划,以及商务诚信指标范围的确定、指标设定的依据进行了学习。

力求在指标的选取与界定中既能有效的兼顾国内商务诚信建设的经验,又能突出广东省商务诚信建设的实际情况。

根据资料研究及实地调研情况,提出本标准的草案大纲,召开会议讨论确定了标准主要框架。

3、编制标准草案,组织研讨经过年深入切磋和交流,召开多次标准起草小组研讨会,对标准初稿进行讨论,形成标准草案稿,并在商务厅及广东省诚信平台建设和运营项目联合体内征求意见。

根据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及编制说明,形成征求意见稿。

4、征求意见阶段2017年8月-9月,向社会各界包括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商会、协会、信用专业机构、高校等共119家单位征求意见,回函的单位65个,回函并提出意见单位7家,无意见58家,根据回函综合各方反馈意见及建议修改完善标准及标准编制说明,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形成送审稿。

2018年5月, 受广东省质监局标准处委托,由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召开广东省地方标准专家审定会,并顺利通过专家审定。

专家组建议,标准名称由《商务诚信共性指标》改为《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2018年5月—6月,标准起草小组根据标准审定会专家组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修改,并再次递交专家组审核确认,最终形成报批稿。

(二)编制内容的确定本标准的编制内容以国家、广东省相关商务诚信建设发展规划文件、相关诚信(包括信用类)的国家标准和商务部行业标准为基础,以《国内贸易流通标准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所提的流通领域主要行业包括批发零售、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为研究范围,结合广东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建设、管理、评价开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研究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多次征求专家的意见修改形成送审稿。

最后根据专家审定会专家组的意见,调整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内容和表述,其中原来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品牌建设”放到一级指标“诚信能力”下面,删除了一级指标里二级指标“诚信理念”的三级指标“诚信意识”,同时增加了在一级指标“诚信行为”中加入“诚信评价”作为重要的二级指标,引入消费者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作为三级指标来体现诚信行为的感受。

最终确定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的来源均经过讨论、验证,保证每个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五、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一)关于标准的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和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或委托开展商务诚信评价工作,其他相关评价活动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适用对象和内容范围界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本标准的商务诚信评价指标的研究范围是根据《国内贸易流通标准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和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要求、《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思想的要求,界定适用企业范围为:商贸流通企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和其他行业企业;(2)本标准是以商贸流通企业商务诚信的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为广大商贸流通企业在开展或委托开展商务诚信评价工作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指导,因此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包括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和评价指标。

(二)有关条款的说明1、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对商务诚信的术语进行了解释。

术语的定义参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及文献。

目前,学术界对诚信的解释主要在道德范畴上,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诚实不欺;第二次层含义是守信;第三含义是信任。

同时,本标准根据调研情况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研究,商务领域的经济主体在商事活动中不仅有道德意识和行为,而且也有守信能力,并有力打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营商环境。

因此,本标准对商务诚信的定义为:在商务领域,经济主体诚实经营、守信履约的意识、能力和行为。

2、基本原则本章主要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做出规定,因此企业或第三方开展商务诚信评价时应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或者有选择性的采用本标准所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行业特性建立完善的商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