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一)园林1、称谓“园林”一词最早见于441—513年梁朝沈约所著《宋书》中的《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庭园、山池、别业等。
2、概念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形成期形成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最早的园林是《诗经》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囿”,用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游乐。
《孟子》中记载周文王在沣京以西修建“灵囿”,方圆35平方公里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
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好为苑囿的传统,修复了秦时的上林苑,依方士神仙之说在苑中建造了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模拟东海的神仙境界。
该时期园林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造园活动虽然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
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较单一,处于比较原始、粗放的状态。
2、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行乐思想流行,在城郊、居舍周围营建山水园林,享受林泉山石之乐。
私家园林的兴起,使园林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写意,受山水诗文、山水绘画意境的影响,“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
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艺术造诣高超,开创和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
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
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
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
3、成熟期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盛唐画家张燥在《绘画》中提出思想,强调对大自然进行深人细致观察才能领悟到自然山水的本性和真谛。
运用到造园艺术上,强调“心悟”、“顿悟”,成为唐代园林艺术的构景原则。
皇家园林表现出宫苑与宫殿、宫城紧密结合,层次严整,在统一中求变化的特点,展现恢弘气魄和灿烂光彩。
华清宫是唐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借骊山之势和温泉之名,相机配置,创造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皇家气势。
唐代私家名园别墅很多,其造园艺术技巧达到新的意境。
如王维建于蓝田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都是在自然风景中选地而建、借四周景色稍作加工而成,是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
唐长安东南隅的曲江芙蓉园,利用低洼地进行疏凿,开辟出山水相依,亭、榭、楼、阁相映其间,供人们休息观赏的游憩区,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城市公用园林。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文化背景下,寺观园林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道观园林“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寺庙园林“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园林艺术境界空灵、淡远,但又具有明净、流动和静谧的气韵。
庐山草堂绍兴的兰亭,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成为名胜佳处;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因杜甫曾流寓其间,被尊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而庐山白居易草堂,则因白居易任江州(今九江)司马时,在草堂写《庐山草堂记》和《大林寺桃花》而名扬四海,世代传颂。
白居易被贬江州任司马时,写了很多赞美庐山和九江诗文。
他的诗立意格高意隽,博大精深,不啻为传诵千古的“史诗”。
有的诗还是历代园林家建造园林的重要参考蓝本和资料。
他的《庐山草堂记》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谢灵运的《山居赋》被尊为中国古代论述自然园林的代表作。
庐山白居易草堂,就是诗人利用天然之趣与诗情画意相结合的产物。
白居易草堂坐落在面峰掖寺的花径公园内一块开阔翠谷绿坪间,背靠茂密竹林的山坡,门之外是翠竹拂窗,青萝绿墙,白石桥道,环宅水流,门前潺潺碧泉注入荷池,南面古松老杉遮天蔽日,北面翠竹摇弋夹道,堂东西瀑布如练,流泉似琴,草堂就隐于泉瀑飞洒闪耀,松柏修竹推涌的绿云间。
仰望环抱草堂的叠翠山峦,聆听不绝于耳的万壑泉声,从晨到暮,流云飘逸,山雾轻拂,瀑布奔泻,流泉叮咚,百鸟和鸣,花香四溢。
日月昏旦含吐,山寺晨鼓暮钟,这一切自然美景尽在视听之中,真是个令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徜徉草堂前,那潺潺流水,似絮语,似轻吟,似庐山的山山水水发出对伟大诗人不尽的思念之情。
欣赏白居易赞美庐山和九江的诗文,促使我寻觅诗人当年的游踪。
在云飘雾绕、流泉和鸣、花香鸟语的幽林中,我越壑翻岭,穿林过涧,游如琴湖看粼粼碧水翱翔水鸟,登花径亭观奇石赏奇景,览大林寺旧址观艳艳桃花翠翠竹林。
这些风景旖旎的地方,诗人当年都涉足过。
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的千古绝唱,就是白居易游大林寺时题于寺壁的诗。
他还在花径亭的巨石上题“花径”二字,“花径亭”、“景白亭”、“赏桃亭”和“花径公园”均由此而名。
据说白居易后来在洛阳时,常回忆在庐山草堂的闲逸生活,《忆庐山归隐及洛下新居》诗中的“草堂久闲庐山下”就是这种情感的反映。
他73岁在洛阳时,仍无限依恋庐山,他写的《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中的“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
”的诗就是寄托他对庐山的不尽思念。
4、高潮期宋代文化艺术颇为繁荣,在园林艺术追求上,不求形似,而着眼于写意传神,园林艺术完全进入写意山水境界,全面表现出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征,成为后世的典范,在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预示着鼎盛期的到来。
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首推汴京的“寿山艮岳”,设计者就是擅长书画的宋徽宗赵佶。
“艮岳”是写意山水集大成者,构景设计以情立意,以山水画为蓝本,以诗词题联为景观主题,园中有诗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情趣,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进入了写意造园发展的高潮阶段。
北宋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于京都和洛阳,在布局方面各有独特景致和风格。
南宋在临安的西湖及近郊一带,园林数以百计,在绿阴丛中到处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亭、榭,展示出“古今难画亦难诗”的园林艺术佳景,最富诗情画意的“西湖十景”从南宋流传至今。
5、鼎盛期明清时代的皇家园林在总体布局、园林建筑选址等方面,吸取历代之精华,兼收南北之所长,多与离宫相结合,规模巨大,景点丰富,建筑宏伟,色彩丰富,把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
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静宜园、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等构成皇家园林区,承德避暑山庄等行宫园林众多。
明清时代,城市开始大量营造富有山林趣味的私家宅园,形成“城市山林”。
士大夫们在城市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在有限的范围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了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
江南苏州、杭州、南京以及岭南等地,私家园林数以千计,艺术造诣最高。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系统的造园著作是明末计成所写的《园冶》一书,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卉合理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处理手法和制作技术。
许多书画家也直接参与造园,山水诗词、山水绘画、山水建筑以及书法在园林中的融会贯通,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水平推向了高峰。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风格(一)按照风格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又名苑围、宫苑,为皇家所建,是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乐的园林。
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景山、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它们占地规模浩大,空间布局复杂,园中建宫,园中设园,构成庞大的综合性园林体系。
皇家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宏伟高大,功能齐全,富丽堂皇。
皇家园林纳历代艺术之精华,收天下南北之美景于一体,成为时代造园的顶级之作。
(1)规模宏大,气势壮观(2)建筑多样,庄重华贵(3)构图严谨,立意鲜明颐和园颐和园原为1750年乾隆所建的清漪园,分为宫廷区、生活区和苑林区。
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承德市,建于1703-1792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离宫。
山区占山庄3/4面积,保持了重峦叠嶂、峡谷幽深、林木茂密的自然景象。
2、私家园林这主要是指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学士,在府宅附近辟地建造供自家居住和享用的园林,是私家园林的主要类型。
府宅园林分布以江南之地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更为集中。
北方地区如北京的王府花园、山东曲阜孔府的后花园等。
府宅园林地域范围较小,且大多建于城市,环境的限制使其在环境气氛的创造和处理上,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
(1)自然质朴,隐逸超尘(2)小巧玲珑,秀丽典雅(3)情景交融,寓意深刻3、寺观园林在佛教寺庙、道教官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扬州大明寺东院等。
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张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1)虚实交融,恬静淡雅(2)依山就势,幽邃掩映(3)构图独特,景观相融4、现代园林现代园林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几个城市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是由若干个公园和其他各种绿地、林地等组合在一起的大园林,功能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为少数人服务,而是面向全社会。
因此,在造园手法上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元素,讲究自然流畅,追求简明明快。
现代园林已不是单纯的游憩景观,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也是建造现代园林的重要目的。
(二)园林的区域分类1、北方园林北方园林主要指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园林。
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雄伟豪放,风格粗犷,人工建筑偏于厚重,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北方之雄”。
北方园林一般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北方古都较为集中。
2、江南园林江南园林泛指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