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 《西(安)合(肥)西部大通道陕西境蓝田至商州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1.1.2 西(安)合(肥)西部大通道陕西境蓝田至商州高速公路C7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1.1.3 施工现场踏勘获得的有关资料;1.1.4 我工程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1.1.5 国家、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施工技术、环保、安全质量标准、规范、法规文件等;1.1.6 合同协议书。

1.2编制原则1.2.1 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1.2.2 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作业水平。

1.2.3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2.4 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结合本工程现场具体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以满足业主对质量、安全、工期、环保方面的要求为宗旨;文明施工,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及建设标准西安至合肥公路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大通道”中八条省级公路通道之一,是连接我国西北与华东地区最便捷的运输通道。

蓝田至商州高速公路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主骨架网的重要组成路段,位于本省东南部,连接西安与商洛两市,沟通本省关中与陕南两大经济区,加速陕南乃至本省社会经济发展。

2.2工程自然地貌气候、水文、地质交通条件商洛市属暖温带南缘半湿润季风型山地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春长,夏秋短。

春季多风少雨,回暖迅速,气候温和;夏季气候较高,雨量集中,有时有冰雹、狂风和暴雨发生;秋季易发生阴雨天气,气温下降快,但秋末天气晴好,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天气寒冷。

年平均气温12.8℃;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0.3℃,极端最低气温-14.8℃;7月份最热, 月平均气温24.8℃, 极端最高气温39.9℃;年平均最低气温8.4℃,最高气温18.5℃。

全年日照率为42~49%,春夏两季日照时数较多,约占全年日照的57%,无霜期年平均206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726毫米,集中在7~9月;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6%,降水量分布不均衡,具有冬春干旱,夏季多雨,川道少于山区,高山多于浅山的特点。

年极端降雨量最多为1125毫米,年极端降雨量最少为532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94毫米。

区内多年平均降雪量为17天,最多29天,最少8天。

初雪多见于11月下旬,终雪3月下旬,降雪主要集中在1、2、12月。

年积雪日平均95天,最多156天,最少21天,山区积雪时间长,川道区时间短。

区内杨斜断裂属区域断裂带,位于本区南秦水库两岸,总体呈东西走向,向南陡倾。

该断裂带构成秦岭群与丹凤群的分界。

该断裂带从宁陕高桥镇以东与商州断裂带合并,以东呈东西向延至杨斜北侧的林岔河,然后呈北西~南向东至南秦水库北岸。

杨断裂属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区域内地层岩性为冲洪积层,由河流漂卵石和砂质粘土组成,密实。

本区地震烈度为Ⅶ度。

陕西蓝商高速公路LS-C7合同段K104+480-K104+550范围内,路基在坡体的中部以深路堑形式通过,最大边坡高度近40米。

坡体为坡残积亚粘土,中、下部出露白垩系砂岩,表层全强风化,岩层倾向与路堑边坡坡向斜交,倾角近似水平。

根据现场地表调查及稳定性分析,以“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经综合考虑,确定采取三级防护的设计思路,每级高度为10米,坡度为1:0.75,防护结构高度达到36.2米。

采用这种综合加固防护形式,改善地层的力学性能,并加固危岩,将结构物-地层形成共同工作体系,提高了边坡稳定性,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施工实施细则3.1总体施工工艺流程3.1.1主要工艺流程3.1.1.1抗滑桩工艺流程3.1.1.2锚杆施工工艺流程3.1.1.3框架梁施工工艺流程3.2 施工要点3.2.1 边坡加固防护形式路线在坡体的中部以深路堑形式通过,最大边坡高度近40米。

坡体为坡残积亚粘土,中、下部出露白垩系砂岩,表层全强风化,岩层倾向与路堑边坡坡向斜交,倾角近似水平。

根据现场地表调查及稳定性分析,以“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经综合考虑,确定本次治理设计采取三级防护的设计思路,每级高度为10米,坡度为1:0.75,防护结构高度达到36.2米。

3.2.1.1 一级边坡防护形式:底部为C15片石混凝土抗滑挡墙,中上部为锚杆框架梁。

3.2.2.2 二级边坡防护形式(1)临时反压,为避免坡体进一步破坏及保证施工安全,在坡体前缘进行临时反压。

(2)坡面平整,二级边坡滑塌段采用编织袋填土码砌,恢复原设计坡面。

(3)抗滑桩,在坡体一级平台上布设一排抗滑桩,间距为6米,共计12根,桩截面2.0×1.5m,桩长18米。

(4)支撑地梁,布置于二级边坡滑塌段,截面尺寸1.5×1.0米,间距6米,对应于1-8号抗滑桩。

(5)锚杆框架梁,布设于二级边坡,段落K104+480-K104+534,梁体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截面尺寸0.4×0.4米。

锚杆直径为φ25,长度为12米。

锚杆注浆采用1:1水泥砂浆,水灰比0.38-0.48,注浆压力0.5-2.0Mpa。

3.2.3.3 三级边坡防护形式:窗孔式浆砌片石护面墙。

路基中心线抗滑挡墙锚杆锚杆框架梁锚杆框架梁窗孔护面墙截水沟抗滑桩防护形式剖面图支撑地梁路面设计线一级平台抗滑桩支撑地梁锚杆框架梁单片框架梁法向投影图3.2.2抗滑桩及锚杆框架梁施工治理工程施工顺序为:抗滑桩→支撑地梁→坡面平整→锚杆框架梁及截、排水措施。

3.2.2.1抗滑桩施工3.2.2.1.1 施工准备1).首先进行堆载反压,然后将二级边坡用编织袋进行码砌。

2).施工放样在控制测量工作完成。

3).准备开挖所需风钻,风镐及爆破器材,另每个桩配备两台手摇(或电动钻车)绞车、护壁模板,电焊机。

4).钢筋采购、复试与加工。

3.2.2.1.2 施工方案1).开挖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西至东采用跳跃式进行施工,避免施工时相互影响,保持孔壁土体的稳定。

2).开挖方法桩孔开挖采用分节挖土法,人工手持风镐或十字镐从上到下逐层挖掘,铁锹铲土装入活底吊桶,简易电动提升架提升,至地面后用手推车运至弃土场。

分节开挖与护壁,每节开挖深度为1m。

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

安装提升设备时,使吊桶的钢丝绳中心与桩孔轴线位置一致,以此为挖土时粗略控制中心线。

在每节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吊线锤做中心线,用水平尺杆确定桩径。

在挖孔过程中,每进尺一米必须依用护桩采用拉十字线的方法,用线锤对桩孔尺寸及垂直度进行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孔内有渗水,采用水泵排水时,孔下作业人员必须撤出,确保安全。

作业时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

桩孔挖掘及砼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中途不宜停顿,以防坍孔。

挖孔过程中,如遇到涌水量较大时,采用掺加速凝剂的水泥砂浆压灌环圈,进行堵水。

3).砼护壁形式及要求人工掘进1m深后,绑扎第一节孔圈护壁钢筋,支立第一节孔圈护壁模板,现浇护壁砼。

安装护壁模板时,必须用四个桩心控制点来校正模板位置,并设专人严格校核中心位置及孔壁厚度。

第一节砼护壁应比下面的护壁厚150mm,并高出现场地面200mm。

第一节护壁完成后,重新定位孔中心,挖土、支模、现浇护壁砼。

如此循环,一直挖至基底设计标高。

4).钢筋笼制作及安装在钢筋笼制作前必须对原材料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钢筋加工前必须进行调直和清除污锈,做到钢筋表面洁净,无油渍、浮锈,钢筋顺直,无局部弯折。

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加工场进行配料、加工,运到现在桩井内场绑扎、焊接成型。

主筋规格、长度、间距、数量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

5).砼浇筑混凝土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制,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用水泵排干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

如果地下水上升速度小于6mm/min时则采用在空气中灌注砼桩的方法。

开始灌注砼时,孔底严格控制无积水。

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2cm±2,用导管灌注砼时,导管应对准中心,让砼在导管中自由坠落。

导管距砼面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灌注速度尽可能加快,连续灌注,使砼对孔壁的压力大于渗水压力,以防渗水入孔,影响砼质量。

采用串筒浇筑砼时,为保证砼质量,必须进行人工振捣。

桩顶砼在初凝前抹压平整,表面如有浮浆层要凿除以保证与上部承台连接良好。

若地下水上升速度大于6mm/min时,则采用水下砼灌注方法,进行砼灌注。

灌注砼之前,对孔内进行加水,使孔内的水位与孔外稳定水位同样高。

若孔壁出现坍塌现象时,孔内水位加至孔外稳定水位1.0米以上。

干灌时,砼灌注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不小于30cm,灌注完毕后,立即将表面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

并用插入式振捣器加以振捣,使砼密实。

采用水下砼灌注方法时,砼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不少于50cm。

砼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输送泵输送入孔。

砼使用的水泥、砂、石子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2.1.3 施工注意事项1).为确保边坡稳定,施工中尽量减少使用爆破开挖,如遇到坚硬岩石或孤石,确实需要爆破时,应采用松动爆破,减少对周围边坡稳定的影响。

2).抗滑桩开挖桩位应采取隔1挖1,不得连续开挖;3).桩井锁口高出原地15cm。

防止地面水流入桩井内。

抗滑桩锁口护壁应分节施工,每节开挖深度为1米,开挖一节,作好该节护壁,当护壁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节。

如开挖过程中地层破碎,应减少单节开挖高度,及时施作护壁,保证安全,各节护壁纵向钢筋必须焊接,禁止简单绑扎;4).浇注护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护壁不侵占抗滑桩截面空间,桩孔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准其垂直度和净空尺寸;5).在开挖桩孔过程中,应对开挖桩孔进行详细的地质编录,核对地层岩性和分层界限,在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单位,对抗滑桩桩长进行相应调整变更;6).桩孔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作10cm厚封底混凝土。

7).桩身混凝土边灌注边振捣,全桩混凝土应一次浇注完成。

3.2.2.2 锚杆施工方案3.2.2.2.1 测量放样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锚杆位置追却测量放样到坡面上,然后人工搭设钢管支架平台,平台搭设要求稳固。

用吊车配合人工将潜孔钻吊装至平台上,准备钻孔。

3.2.2.2.2 机械钻孔潜孔钻安装完成后,根据测量放样孔位,严格认真进行孔位调整,确保锚杆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角允许误差±2.0°。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钻杆与水平夹角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钻机安放支架牢固稳定,在造孔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晃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