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坊街游记

河坊街游记

河坊街游记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

这里特色小吃、古玩字画、商铺云集。

老字号、杭州特色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

河坊街于2002年十月开街,改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风貌,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同时确定河坊街为步行街。

久未放晴的天空,在周三杭城的喧嚣热闹里,慢慢开出了笑容。

我们一行人跟随李老师游览了现代与古朴融合的河坊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吴山天风,虽然春寒料峭,却未挡住周围青翠植物生机黯然的勃发成长。

也许,做人也当如此,外部恶劣条件我们无法抉择,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绽放在严寒的枝头。

走过熙熙攘攘的吴山广场,是一排排放着民间工艺制品的商铺。

当历史和商业照面,民族文化和利益相结合,也就出现了现在这样繁华的旅游业和巨大效益的商业。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这样的抉择大概是顺应了潮流。

孙先生说过,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市井文化的继承和流传借助了商业这个强大的媒体才得以发扬和创新。

信手拈来的几件仿制工艺品,做工简单,却又不乏民族风味,细细看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是一种求真求精的味道,还是我们快淡淡遗忘的手工艺文化呢?或许,这就是商业利益覆盖下的名族文化的弊端吧。

再往鼓楼方向走,几处收藏馆,几处百年老店,胡庆余堂、保和堂、方回春堂,都是知名度甚高的中药世家。

很多人在匆匆忙忙的都是生活中,慢慢遗忘了中医的养生,当百病缠身的时候才想起自己不堪重负的身体。

所以,很多时候不妨放慢脚步,补气养心。

也许这里就是一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之处吧。

道路中间是铜像,是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栩栩如生的艺术成就。

让我们领略了民间艺术的瑰宝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雕琢工艺。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再往前走就是南宋步行街,还有耳熟能详的鼓楼。

青白色的砖,斑驳了多少年的历史,橙黄色瓦片走过了多少年的风霜,飞檐斗拱,勾画着几千年来中国古建筑的轮廓。

冷暖色调相间,古朴与现代交织,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与深思。

鼓楼附近,还有几处名人的故居。

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宅邸就是代表性的建筑。

曾有人评说胡雪岩故居是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

我想,从富甲一方的商业巨头到穷途末路的衰败,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争斗与勾结。

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斯人已逝,其物犹存。

历史不断的更迭变迁,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历史积淀。

对我们来说不仅仅要珍惜保护这一份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去创新。

将民族文化作为自己设计的不竭的动力与源泉,在不断的启发中进步完善。

作为后人,民族历史文化给我们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