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ppt课件
由著名主持人文清代言、治疗近视的 医疗器械的“眼保姆”,在广告中含有大 量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同时 还声称“产品销售现场场面壮观、多家护 眼中心产品断货”等,夸大其辞广告语, 因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被北京市工商局 曝光。
刘嘉玲代言的‘SK-Ⅱ’, 被国家质检总局查出含有 违禁物质
不止是电视,还有手机、计算机网络等等各种媒 体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向我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 息。
(相关记者和部分受骗家长的对话)
记者:你先前认识温某吗,事后怎么没有去学校询问是否有这类 招生呢?
江苏常州家长:与温某就只一面之缘,但听说能将我小孩弄进江 西财大读一本,也就没有去怀疑那么多。
随后,记者又和其他几位来自山东、湖北等地的受骗家长联 系,得到的答案都是不了解对方,因急着把小孩就读问题解决, 而没有去仔细调查,更没有去高校询问招生事宜,导致受骗。
方法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性进行判断
一个人不可能关心所有的信息,它只关心与自 己有关的信息。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各不相同,社 会角色、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信息价值取 向的多样性,因而对信息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社 会角色的不同也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李明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 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 就是为了骗取这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明报了警,公安 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 应的大奖。
序号 1 2 3 4 5
6
案例1
问题
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来源 是否可靠?为什么?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大足田中 朱海娟
“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
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各类信息纷繁杂乱,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因此, 有效地鉴别与评价所获得的信息,是利用信息的前提。
各种虚假信息
各种虚假信息
各种虚假信息
• “为了祝贺2016年短信费用破50亿元,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正在向用户赠送话费,只要把此消息转发10户,就能获赠 49元话费,我已经获得了赠送的话费。”
方法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可以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各项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和查阅资料的 方法进行考证和深入调查,来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 要素是否真实。 (2)可以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作相互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
• 要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首先要判断信息是不是 真实的。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请看案例并 思考问题。
案例1
李明平时喜欢上网。一天他无意进入了一个国外网站。该 网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的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 上网就可以免费。
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等 个人资料。没过几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有航空信件,说他 中了23万元现金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手续费,两天内 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
的“大奖”已有6次了。
案例3 假大学通知书屡屡得逞
卖假大学录取通知书骗款百万 来自河南郑州市的李朝,今年34岁,自称曾经在郑州大学读了两年 书后辍学。李朝以能办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名,在厦门招摇撞骗,11名 望子成龙的高考落榜生家长竟信以为真,纷纷上当受骗。昨日,骗取 112万元的李朝被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 金20万元。
(免费上网?中奖?两者的关系?150元可 以从奖金里面扣?)逻辑推理
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
(通过权威部门考证)信息来自权威 部门
(等看别人寄钱后看有没有奖金寄来, 或看朋友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 与同类信息比较
不要这样做,原因:怕别有居心的人利 用,冒名诽谤………
案例2
2014年3月15日,家住湖南省通道侗族自 治县双江镇长征中路的杨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 喜人的信息:台湾某公司举行全国手机号码 “幸运星”活动,恭喜你已中现金3.6万元, 收到信息请速与某某联系。杨先生风趣地说, 这部手机号“运气”特好,这个月“中”这样
该中奖信息本身有没有可疑之处?
李明问银行,银行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国 际诈骗)是否可靠? 为什么公安机关下的结论(这是一起 国际诈骗事件)可信?
除了公安机关跟踪调查,还有什么可以 辨别该中奖信息的真伪吗?
李明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 等资料,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分析
(有公章吗?有地址吗?打电话有人 接吗?可以找到该公司吗?)信息的 要素是否齐全?
除上述方法外我们还需要做到:
• 鉴别该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发生,该事物是否存在,数 据是否准确无误。
• 鉴别该信息反应的情况是否有偏颇之处,确证其不仅在局 部是正确的,而且在全局也是正确的。
• 鉴别该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在具体时间范围内的真实性。
二、”这条信息对我有用吗?”
• 真实的信息对我们来说都是有用的吗? • 什么样的信息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呢?下面我们来探讨
那么,面对无所不在的信息诱惑,我们应当如何 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日常所掌握的科学常识鉴别和评价信息:
微波炉充值说
“我昨天把公交卡放进微波炉里,加盐3克,糖3 克,鸡精少许,酱油少许,淀粉勾芡,待凉后放进 滚油炸成金黄色。结果今天一看,你猜怎么着,变 成中国银行的金卡了。”
一、”这条信息是真的吗?”
第二个问题。
案例1
天气预报降温
案例2
测测你对以下信息的关注度,关注的为
不关注的:
1 科比左脚受伤缺席训练 。 2 海南省保亭县检察院率先推出“电子检察官”及“检务公开之窗” 3 大足田家炳中学校将放假一周。 4 国家土地价格将上调50%。 5 福建省将在明年把信息技术学科列入高考科目。 6 台风将于13日前后影响上海市。 7 著名歌星周杰伦将来重庆演出,希望广大“粉丝” 前往观看。
• “您好,这里是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工作失 误,您的电话这几个月多收了437元,如确认退费请按 ……”
• “爸妈,我出事了,警察在抓我,现在外身无分文,请速存 五千元到我朋友的邮政户上,605210713200101251 萧何。 为了安全千万不要联系我。”
• ·········
各种虚假信息 盲目跟从名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