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

高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高2009级化学平衡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反应A(g)+3B(g)2C(g)+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度为1mol·L -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5mol·L-1·min-1B.1 mol·L-1·min-1C.2 mol·L-1·min-1D.3 mol·L-1·min -12.已知A+3B2C+2D,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 B.v(B)=0.9mol/L C.v(C)=0.6mol/L D.v(D)=0.8mol/L3.对于反应M+N P,如果温度每升高10 0C,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3倍。

在10 0C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54min,将温度提高到40 0C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A.2min B.3min C.6min D.9min4.100mL浓度为2mol/L的硫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换用浓硫酸B.加入数滴浓盐酸C.加入适量硝酸钠溶液D.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5.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7.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8.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 (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I2(g)2HI(g) B.3H2(g)+N2(g)2NH3(g)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1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B(g)+C(s),且达到化学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B.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气态C.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或液态D.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11.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I气体,发生反应2HI(g)H2(g)+I2(g),(正反应吸热)。

在t1时达到平衡,t2时加热升温并保温,到t3时又达到新平衡,符合这一变化的图像是HI%12.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

欲测量NO2相对分子质量,合适的条件是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13.常温常压下在带有可移动活塞的甲、乙容器(如图)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

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个实验:①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②在活塞上都加2千克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①甲>乙②甲>乙B.①甲>乙②甲<乙C.①甲<乙②甲>乙D.①甲>乙②甲=乙1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2(g)+2B2(g)2AB2(g)(正反应放热)。

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加,正反应速率减小B.C(s)+H2O(g)CO(g)+H2(g)(正反应吸热)。

达平衡后降温,混和气平均分子量减小C.C+CO 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V1。

N2+3H 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V2。

如升温,V1减少,V2增大D.同温同压下,2NH3(g)N2(g)+3H2(g),反应物分解了a%时,总体积一定增加a%15.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Y、Z均为气态B.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吸热16.从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 2CO2+NO,(正反应放热)。

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度的措施1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18.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正反应放热)。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图: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19.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转化率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20.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xC(g),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容积的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A.2 B.4 C.2或4 D.2或3第Ⅱ卷非选择题21.(8分)(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是:①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不”),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不变”)②通人CO2气体,平衡移动,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③加入催化剂,平衡移动。

(2)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

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正反应吸热)①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②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2.(8分)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不变的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mA(气)+nB(气) pC(气)+qD(气)至达平衡。

对此有以下叙述:①单位时间内消耗m mol A同时生成q mol D;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生成p mol C;③A的转化量不随时间变化;④C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⑤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⑥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⑦容器内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这些叙述中,能作为该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1)当m+n=p+q时,有(填序号);(2)当m+n≠p+q时,有。

23.(12分)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投入反应物A,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20至3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的原因可能是。

A的初始浓度C2 1.0mol/L(填>、=、<)(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 1.0mol/L(填>、=、<)(4)从实验4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24.(12分)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1) 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化学反应速度(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

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填写编号)。

a.增加SO3的物质的量b.缩小容器体积c.降低温度d.加了催化剂(4) 20min时,若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重新达平衡后O2物质的量取值范围为参考答案21、⑴①不;变浅②逆向;加深③不⑵①770℃;890℃②升温,或将K蒸气及时蒸出22、(1)②③④;(2)②③④⑤⑥⑦23、⑴0.01 ⑵催化剂;= ⑶>;>⑷吸热;升高温度,A的浓度降低,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24、⑴增大;减小⑵15—20 min;25—30 min⑶增大氧气浓度;b、d ⑷0<n(O2) <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