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专项施工方案

涵洞专项施工方案

涵洞、通道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1、本合同段共设钢筋砼盖板涵2座、钢筋砼圆管涵2座、钢筋砼盖板通道1座。

1)K48+100 盖板涵1-2×2m, 长度60m(排水涵);2)K48+315 圆管涵1-φ1.5m,长度39.04m(排水涵);3)K49+420 盖板涵1-4×3m, 长度44.5m(人行通道);4)K49+463 圆管涵1-φ1.5m,长度49m(排水涵);5)K49+626 盖板涵1-2×2.5m,长度36m(排水涵)。

2、K48+100盖板涵为阶梯涵,分段涵底纵坡为4%,级差60cm。

3、涵口形式一览表涵洞里程左侧右侧K48+100跌井锥坡K49+626八字八字K48+315锥坡锥坡K49+463一字锥坡K49+420八字八字4、涵洞施工本着“尽早开工、尽早完工、以利后序”的原则组织施工,由涵洞工程队负责施工。

5、工程数量涵洞及通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砼C20m31302已计入圆管涵管节预制部分数量C20片石砼m3147.7C30m3213.42钢筋φ8kg6487.6φ10kg3772.2Φ12kg5962.1Φ20kg7995二、人员与设备配置1、人员配备为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我项目部专门指定有项目总工程师和两名技术员组成的技术小组,专门对盖板涵工程进行技术指导。

三、工程特点及施工安排1、工程特点⑴K49+463圆管涵、K49+626 、K49+420盖板涵、均位于软基地段,要待软基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⑵K48+100盖板涵,回填碎碎石土后方可施工。

⑶涵底承载力不小于200KPa2、施工计划及实施安排。

⑴首期:K48+100盖板涵---- 2007年6月10日~2007年08月25日完工。

K48+315圆管涵---- 2007年6月25日~2007年08月15日完工。

⑵后期(软基处理完毕后):K49+420通道涵---- 2007年8月05日~2007年10月20日完工。

K49+626盖板涵---- 2007年8月15日~2007年10月20日完工。

K49+463圆管涵---- 2007年8月25日~2007年10月25日完工。

⑶一个涵洞施工队承担全段5座涵洞及通道的施工。

四、施工方案、工艺及施工方法1、总体方案基坑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修整。

基坑和墙背回填与路基填筑施工同步进行。

混凝土基础边侧模、涵墙侧模均采用酚醛胶木板,背肋采用方木和钢管。

涵身混凝土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注基础或圆管底以下,第二次浇筑墙身或圆管两侧护肩。

混凝土集中在项目部后方的搅拌站拌和,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吊斗串筒(或溜槽)入模、插入振捣器捣固。

钢筋采用在钢筋加工场制作,现场绑扎。

浆砌片石人工砌筑,砂浆现场场拌制。

圆管与盖板均采用预制,采用汽车吊吊装。

涵洞分段施工,分段间按设计做好沉降缝与伸缩缝。

2、施工工艺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圆管涵施工工艺框图施工放样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定线数据,用全站仪准确地放出通道中桩及纵、横轴线,并钉木桩保护,防止移位破坏。

做好各种混凝土及沙浆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检测工作。

经检测合格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3.2现场准备做好现场施工便道、水路等工作。

3.3材料和机具准备材料进场,并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机械设备进场。

4、盖板涵施工4.1基坑开挖①按基坑施工要求,清除地面土堆及妨碍基坑开挖的障碍物,对受开挖影响的架空线和地下管线,均应妥善处理。

②涵洞基础为明挖基础,利用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配合成型。

位于软基部位的涵洞,必须等软基换填处理完毕后进行再开挖施工。

③基坑开挖至标高前,预留20cm-30cm厚土层,改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整平后检查基坑平面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基坑底面宽度(两侧宽出设计50cm-100cm),并进行基础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应大于200KPa),如承载力不足,则需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方法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采用砂砾换填或其他处理方式,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方能进行涵洞混凝土基础施工。

基础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天,如适缝雨天,应做好基坑周边排水,同时基底应预留一定厚度待雨停后再继续下挖,以免基坑泡水。

4.2砼基础施工基础砼采用就地浇筑施工。

混凝土集中拌和,搅拌运输车运输,吊斗串筒(或溜槽)入模,插入振捣器捣固。

在沉降缝处分段浇筑,沉降缝采用厚2cm的沥青麻絮和沥青木板填塞。

在边部与涵台相连接处,预留钢筋,完成后进行边墙钢筋绑扎。

基础与涵台连接面应顺涵长方向拉毛。

4.3钢筋的制作与安装1)钢筋的下料及加工在钢筋加工场制作成型,然后运至基坑或已浇好的基础内绑扎。

2)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

主筋搭接采用焊接。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满足规范与验收标准要求,见下页两表:《钢筋制作安装位置允许偏差》、《钢筋连接技术要求》。

钢筋制作安装位置允许偏差钢筋连接技术要求4.4墙体模板制作与安装模板采用酚醛胶木板,通过钢管及方木支撑加固。

详见下页图。

模板的加工与安装满足规范与验收标准要求,详见下两表:《模板、支架制作时的允许偏差》、《模板、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模板、支架制作时的允许偏差模板、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涵洞墙身模板侧面图10x10cm枋木@30cm 15mm酚醛胶木板48x3mm钢管@80-100cm扣件及拉筋@(80-100)x90cm 枋木或钢管斜撑枋木或钢管撑、拉杆涵洞墙身模板断面示意图4.5边墙(涵台)混凝土浇筑涵身砼采用就地浇筑施工。

混凝土集中拌和,搅拌运输车运输,吊斗串筒(或溜槽)入模,插入振捣器捣固。

在沉降缝处分段浇筑,沉降缝采用厚2cm的沥青麻絮和沥青木板填塞。

两侧墙体对称浇筑,竖向一次浇筑成型。

混凝土应捣固密实,涵台顶面应平整。

1)混凝土浇注前,对涵洞范围内的杂物、积水进行全面清理,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位置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

2)混凝土分层浇筑,层厚不大于30cm。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操作中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严禁漏捣。

振捣时快插慢抽,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因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或因振捣时间过长而出现振捣性离析的情况。

3)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定,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4)混凝土养护采用抽水养护,保证养护期内混凝土湿润至养护期结束。

4.6模板拆除和保养侧面模板必须待砼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在拆除模板时,应按安装的顺序反过来依次拆除。

拆卸的模板、配件不得随意抛落。

拆卸后的模板、枋木及钢管必须及时清除灰浆、污垢、维修整理、分类存放、妥善保管、防止变形,修补过的板面要平整、牢固、缝隙紧密,螺杆的丝牙光洁、顺畅,并按要求涂刷保护漆、脱模剂或润滑剂等,以便再次利用。

4.7盖板预制与安装盖板采用定型木模集中预制,其模板加工与安装、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参照涵台,此处不再赘述,相关技术要求参照前述相关内容。

预制时在盖板的四周各预埋1个吊环。

盖板安装采用16t汽车吊吊装。

盖板安装完毕后,采用M20水泥沙浆填充背墙与盖板间、盖板与盖板间的空隙。

4.8涵底与洞口铺砌及锥坡K49+626盖板涵基础为分离式基础,涵底采用M7.5浆砌片石铺底。

洞口有跌井、一字墙与锥坡、八字墙、隔水墙、帽石及洞口铺砌。

跌井、一字墙和八字墙的基础和墙身采用C20片石混凝土,帽石采用C15混凝土,参照前述墙身混凝土施工工艺采用木模浇筑施工,此处不再赘述;锥坡、隔水墙、洞口铺砌均采用M7.5浆砌片石。

八字墙基础、护坦、截水墙下部设有15cm厚的碎石垫层,采用人工夯实。

浆砌片石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25cm以上的片石砌筑。

M7.5水泥砂浆配合比通过试验选定,施工中按规范要求留取试件。

2)片石砌浇前应浇水湿润并将泥土、水锈清除干净。

3)砌体分层砌筑,砌第一层时,应先将基底清洗干净、再坐浆砌筑。

4)墙体的外露面和边口,应选用较大、较平整并加修凿的石块。

较大的片石应使用于下层,片石应大面向下。

各砌层的石块安放稳固且相互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直接贴靠或脱空。

竖缝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砌筑时,底浆铺满,竖缝砂浆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

砌筑上层时,不得振动下层砌体。

5)砌体勾缝采平缝,嵌入砌缝深度20mm。

4.9基坑、涵背回填回填应严格按设计与规范要求施工。

回填材料采用砂砾石土或砂质土等透水性材料。

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且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

分层厚度宜为10~20cm,小型机械压(夯)实厚度不大于15cm。

涵背填土应做过渡段,压实度不小于96%,并与路堤、锥坡填土同步填筑。

回填宽度不得小于2倍涵洞孔径,台背周围1m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和人工配合填筑,其他部位使用大型机械分层填筑压实。

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

涵洞两侧填筑,用推土机平行涵洞边墙两侧对称填筑。

填料粒径不大于15cm。

涵顶50cm以下填筑,采用平板振动夯压实。

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

5、圆管涵施工基坑开挖、洞口铺砌、涵背回填等的施工等工序的施工工艺参考上述盖板涵的施工,此处不再赘述。

5.1钢筋砼圆管预制本合同段钢筋砼圆管涵工程量较小,由业主指定其他单位统一预制再外购、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材料。

故在此对圆管预制工艺与方法不作叙述。

5.2管座混凝土浇筑基槽开挖后,紧接着进行垫层施工。

砂砾垫层分层摊铺压实,无离析现象。

混凝土基座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沉降缝位置与管节的接缝位置相一致。

管基砼分两次浇筑,先浇筑管底以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座浆2~3cm砂浆,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5.3管节安装本合同段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采用吊车安装,注意事项如下:1)混凝土管座与管身紧密贴合,使管节受力均匀。

2)安装管节时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安放相应管节。

3)管节就位时要注意使涵管的底部高程在一条线上,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将管低垫高使管的内壁齐平,并垫稳坐实。

因路基的行车部分填土高且有活载,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陷时,应考虑路中处的管节预留沉降值,控制涵管进出水口的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涵的中心位置到进水口做成平坡,中心位置到出水口加大涵底坡度,待路基下沉完成后,因路中间下沉多,而涵管进出水口不下沉而自动调正涵底坡度,使涵底成直线而符合设计要求。

4)安装涵管时,应注意管节缝与沉降缝一致。

5)钢筋混凝土涵管的内外管壁应在安装前洗干净,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6)涵管的沉降缝施工,应按设计要求里外填塞密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