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刺激法测量触觉两点阈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两点阈量规
掌握恒定刺激法的原理和具体的测量两点阈的步骤
学会利用得到的数据计算触觉两点阈
二、实验方法
2.1 实验内容和原理
2.1.1 实验原理
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当用两点阈量规刺激被试,随着两点距离的变化,被试可能感觉到“两点”或者“一点”,每个被试刚刚感觉到两点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被试的身上不同部位的两点阈也是不同的。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以用于确定其他很多心理值。
绝对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它的操作定义是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
恒定刺激法就是根据出现的次数来定阈限,是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来求阈限。
2.1.2 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前臂面纵向触觉两点阈,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定两点阈,找出被试90%次判断为两点和10%次判断为两点的两个刺激值,分别作为最大刺激和最小刺激。
再在这一个范围内选出5个间隔相等的刺激。
然后将每个刺激随机地各呈现20次,一共100次。
实验结束后统计各个刺激距离相对应的正确次数和百分数,然后以刺激的距离为横坐标,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为纵坐标做图。
再采用直线内插法: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一点。
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所求的那个刺激的距离,也就是绝对差别阈限。
或者采用公式法:x=x1+(x2-x1)(y-y1)/(y2-y1)
2.2 实验仪器
两点阈量规、遮掩罩;计算机、笔、纸。
两点阈量规上有三个脚尖,其中两个脚尖的距离可以变化的,两者的距离可以根据量规读出来。
主试用两点阈量规的脚尖刺激前臂腹面纵长方向的皮肤时,两脚尖必须垂直降落。
当两个脚尖刺激被试时,被试没有刺痛感,只是有感觉。
当距离变化时,被试可能感觉到两点,也可能感觉到一点。
2.3 实验步骤
2.3.1 准备工作
(1)被试正坐在桌边,带上遮眼罩,把左手前臂腹面向上露在外面,平放在桌面上。
(2)主试用两点阈量规的两脚尖,沿着前臂腹面纵长方向刺激被试皮肤,刺激时两脚尖必须垂直降落,并使两脚尖端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刺激时间保持两秒,每次刺激间隔至少5分钟。
主试先在自己的手臂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的非测试区练习几次。
(3)主试给被试指导语:“当我喊‘预备’后,你就注意自己的手臂受到刺激后,明确感到皮肤上有两点时,立即用右手指示意‘二’,感到只有一点,就立即用右手指示意‘一’(包括分不清两点)。
在整个实验中判断‘两点’的标准要保持一致”。
(4)主试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量两点阈:↑、↓序列各5次(↑↓↓↑↓↑↑↓↓↑),即在递增系列中,两个脚尖的距离从较小的数值开始(首次可以肯定地报告1点),每次递增1mm,记录被试的反应,直到被试反应2点;递减系列相反。
(5)找出被试约90%次判断为两点,约10%次判断为两点的两个刺激值,分别作为最大刺激、最小刺激。
把两者之间的距离分为均等的四份,于是得到了5个间隔相等的刺激。
分别标号为1,2,3,4,5。
2.3.2 正式实验
(1)在计算机上产生100个随机数,其中1,2,3,4,5各出现20次。
(2)主试按照随机数的顺序,把5个刺激作用在被试手臂上,记录被试的反应是1还是2。
每测25次,休息2分钟。
(3)如果被试对于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也报告两点,即出现后象,则要给予他充分的休息,使其恢复两点的标准。
主试每隔十次刺激就插入一次只有一个脚尖的刺激,证实是否有后象。
(4)实验结束后,主试统计被试对于5种刺激的报告2的次数,并计算其频率,最后作S-P 图,用内插法得到被试的触觉两点阈,或者用公式法。
2.4 被试
大二理科生,女,21岁。
有正常的触觉两点感觉,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实验。
三、实验结果
3.1 被试对每个刺激报告为“二”的次数及其概率
表1两点刺激的距离与被试的情况
两点刺激(mm)11.00 19.80 28.60 37.40 46.2
报告“二”的次数7 9 11 10 18
报告“二”的频率35% 45% 55% 50% 90%
3.2 计算两点阈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数据的波动比较大,而且本实验的次数还不够多,因此用S-P图形得到的阈限是不正确的,该公式法求两点阈:
x=x1+(x2-x1)(y-y1)/(y2-y1)
x1=11,y1=1.75,x2=46.2,y2=4.5,y=2.75
经公式得,X=11+(46.2-11)(2.75-1.75)/(4.5-1.75)=23.8(mm)
四、分析讨论
4.1 结果分析
虽然本实验的数据表明两点阈限是23.8mm,但是纵观整个实验步骤,可以发现当刺激距离是28.6mm时,正确报告的百分率是50%。
19.8mm和37.4mm的时候,两者的正确报告的百分率分别是45%和55%,也是很接近50%的。
显然本实验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1)用极限法测量大致范围的时候次数不够,导致测量的大致范围偏大。
可以适当增加系列数量。
(2)本实验的每个刺激的测量次数不够,只有20次,如果改为200次,则本实验的测量结果会更精确。
(3)被试对两点的感觉不够明显,或者对于两点的后像比较严重,导致她很大一部分是在猜,应该给让被试在判断是否是两点的时候,标准要一样。
同时也要让被试多多调整自己的感觉。
(4)实验室中还有其他组的同学在做实验,所以外界坏境有点吵杂,影响了被试的触觉判断。
同时被试心态可能不够好,当主试两秒之后拿走两点阈量规的时候就无从判断了。
要努力让她可以专心去感觉,做实验。
4.2 讨论
4.2.1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
最小变化和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法测定阈限的两种方法,其中最小变化法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刺激变化找到从一种心理反应变化到另外一种心理反应的那个感觉转折点。
容易产生四种误差: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对误差要进行平衡。
恒定刺激法是先用最小变化法得到一个范围,再在这个范围内找到5——7个等间距的刺激,随即呈现,而且这些刺激是固定不变的,最后找到被试可以50%次感觉到的那个物理刺激量,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来求阈限。
恒定刺激法所用的刺激数目相对较少,不需要时刻调整刺激的强度。
同时它的刺激随机呈现,克服了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只是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容易猜测。
4.2.2刺激之间要间隔一定的时间
如果两次刺激之间不相隔一定的时间,被试容易有后象,从而不能准确地判断是一点还是两点。
4.2.3 分不清两点时的感觉
当刺激作用在皮肤上时,感觉是一点,但是仔细想想,觉得又像是两点,当刺激移除后,无法说清是一点还是两点。
还有就是感觉应该是一点,但是和前几次的一点的感觉相比较,这次的刺激强度要大,于是也就无法判断是不是一点,开始怀疑自已有了后象。
4.2.4 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响度
(1)用最小变化法粗略测定被试响度的两点阈:响度增强,减弱各5次(↑↓↓↑↓↑↑↓↓↑),在增强系列中,主试从被试听不到的声音开始每隔一定响度开始增强,让被试用手势反应能不能听到,直到被试能够听到为止。
在递减系列中相反。
(2)找出被试约90%次听到,约10%次听到的两个刺激值,分别作为最大刺激、最小刺激。
把两者之间的距离分为均等的四份,于是得到了5个间隔相等的刺激。
分别标号为1,2,3,4,5。
(3)将这5个刺激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呈现各20次,共100次;
(4)每测试25分钟,让被试休息2分钟。
中间可以在没有呈现声音的条件下,让被试反应是不是能够听到,以试探是否有后象,如果有,就让他得到充分休息。
(5)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作S—P图,用内插法得到被试的响度的绝对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