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封举报信 一封举报信的旅程

一封举报信 一封举报信的旅程

一封举报信一封举报信的旅程
一封举报信我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上说洪音同学在班里说我对待她和王佳不一样,偏心,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不是个好老师……洪音是副班长,曾担任过学习委员,这个小家伙挺要强的,王佳是班长,各科成绩优异,文采不错,待人随和。

看完信后,我先反省。

细细掂量后,觉得并没有亏待过洪音,对这两个学生蛮公平的,不偏心听!我决定,先去找那个关心我的,好心的学生了解点情况。

原来,洪音认为我批评她时,言词比较“激烈“,而批评王佳时常“轻描淡写“。

班里的事儿,同样能干好,可请王佳的时候,比请她的要多。

另外,我还了解到,班干部们商量事儿的时候,大家同意王佳的建议,洪音就有点不高兴,于是,在做班级工作时就不积极;我明白洪音为何对我不满意了。

她说我什么,我并不介意。

我想,我应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也当向学生做出解释--为什么我教育每一个学生用的方法。

处理每一件班务时的态度会有所不同。

烘音心里的疙瘩一方面来自于对我的做法不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一种心理--妒忌。

我觉得,应该尽快让她理解,为什么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让她懂得,人各有长处,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让她学会竞争与合作。

那么,该
怎么做呢?对于这样一个有自信,又有点傲气的,敏感的小干部,我还是得讲究点策略的。

一天放学后,我约洪音来办公室:“洪音,徐老师想单独给你讲一段孔子的《论语》,想学吗?“(课余我常在班里给孩子们讲些古文、古诗)她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再加上老师给她开小灶,当然喜上眉梢。

我在《论语》的“工冶长“中挑选了一则,开始讲解。

学完后,我问:“为何孔子教育颜渊要"三思而后行",而教季文子“再,斯可矣?““因为这两个学生不一样。

“听了洪音的回答,我感到高兴,忙接着说:“是啊!一个优秀的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教育时用的方法,说的话也不一样。

“洪音点点头,若有所思。

我想,她很聪明。

,明白我的意思。

过了两天,上谈话课时,我特地在班里讲了二则童话,叫《七个兄弟》。

这则故事是我借鉴了别人的作品改编。

讲的是兄弟七个各有本领和缺点,可他们都以为自己是兄弟中最强的。

一次村里来魔鬼,他们分别去除害,结果都吃了亏。

后来,齐心协力,打败了魔鬼。

从此一起生活得很幸福。

听完故事,我请学生们谈谈想法。

我请了洪音。

她说:“……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见别人的优点……要团结…“她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

说来也巧,上语文课时,学生们自由找伙伴朗读课文。

我请洪音这组上讲台表演朗读。

这一组有四个学生,他们各自分配好朗读的句子。

其中有两个分配到的很少。

读完后,我奇怪
地问那两个读得最少的:“你俩朗读水平不错的,为什么只读了两句话?“其中一个回答:“我们是想多读几句的,可是洪音读得比我们好,那么她就多读一些,这样我们整组朗读的效果就好!“我心头一热,趁这机会,让洪音更清醒地认识到。

她与王佳竞争时有些想法是不正确的,我既表扬整一组朗读得好,又大力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功劳大,就是没有提到洪音读得怎么样。

课后,我走到洪音耳边,说;“你读得也很好!“她垂下眼帘,说:“我还可以。

“这是我和她相处四年来,第一次听到她在受到表扬之后说谦虚的话。

之后,班级选代表去参加校外活动。

我想向洪音解释,为什么选了别的同学,没选她的时候,她抢在我解释前,说:“我在这方面不如他……““你是个明理的好学生。

““徐老师,你真好!“我心花怒放--学生夸奖我!(其中学生的真实名字隐去)案例分析:教育,理念先行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教师对差异教育的理解与诠释。

教师对学生很宽容,面对学生对自己否定的评价不生气,允许学生的认识有差异,还进行了一番自我反省。

教师对学生很尊重,很了解,学生思想认识上有偏颇,不正确,她不教条,一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差异中找到心理的切入口,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给洪音开小灶)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老师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这使教育显得那么自然。

教师很会抓时机,发现一次课堂朗读
中存在的差异。

因势利导,使教育不露痕迹,水到渠成。

这位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她能随处获得差异存在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针对学生的问题做出连续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