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与对策

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与对策

[收稿日期] 2009-2-24[作者简介] 朱志玲(1978-),女,生态学硕士,助教,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与对策朱志玲(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摘 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问题已经成为上海市环境卫生、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垃圾处理处置主要以卫生填埋、焚烧和生化处理为主。

本文通过对上海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的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处理处置;卫生填埋;焚烧;垃圾生化处理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人口高度密集。

庞大的人口数量必然导致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亦与日俱增,并且其成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上海的人口与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日益加剧,而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又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涉及环境的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问题是目前上海市是环境卫生、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1-4]。

1.生活垃圾产生量、组成及特性1.1生活垃圾产生量据上海市市容环卫局统计,2007年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02万吨,其中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约519万吨,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83万吨。

1995 ~2002年间,上海城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年平均增长速率超过11%。

从2003 ~2007年的数据显示:虽然生活垃圾的增长幅度正逐步增大,但平均维持在5%左右,较前7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见表1)。

这与上海市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密不可分。

表1 2003年~2007年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生活垃圾产生量(万吨/年) 585 610 622 658 702 增长率(%)— 4.27 1.96 5.78 6.68注:数据引自《上海统计年鉴》 1.2生活垃圾成份及特性生活垃圾成分比例和特性对于后续的处理处置方式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

据孙晓杰等人于2007年对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以有机成分为主,可燃物(包括塑料、纸类、纺织物、包装物、木块和部分余下物)为辅,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玻璃、铁金属和非铁金属)比例很小。

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灯泡(管)、药品瓶、非空的化妆品(盒)等)虽然比例小,但由于其毒害性特征还是应引起重视[1](见图1)。

图1 2007年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组分比例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具有热值低,含水率高的特点[1](见表2)。

虽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效果显著的优点,但国际上从焚烧效益出发,规定了垃圾焚烧的热值标准,目前上海垃圾的热值较低,不适于焚烧。

表2 不同粒径垃圾的含水率和热酌减率粒径(mm)含水率(%)热酌减率(%)热值(K J·Kg-1)40~120有机物83.9 82 -271 非有机物60.1 86.23 127308~40 有机物76.7 75.98 17912.上海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焚烧、生化处理、临时堆放等方式进行处理[2~4]。

上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城市生活垃圾中填埋量为377万吨/年,约占生活垃圾产生量的54%;焚烧量为110万吨/年,约占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5%;生化处理量为70万吨/年,21%(见图2)。

图2 200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比例目前上海市共有6座大型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其中填埋场3座(处理能力6400吨/日),焚烧厂2座(处理能力2000吨/日),生化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1000吨/日)。

3.存在的问题上海垃圾处理处置的工作在国内起步较早,但相对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步伐还是滞后的。

垃圾产生量的与日俱增,垃圾处理处置对土地的占用,与上海土地资源的稀缺,形成尖锐的矛盾。

同时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困扰着城市卫生、环境等管理部门。

本问试图对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3.1分类收集与混合处理并存上海市从1996年开始试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但至目前为止收集和运输系统还不完善。

在实际情况中,垃圾是分类收集的,但在运输环节,为达到减量目的,又将垃圾重新混合后压实再进行运输。

虽然运输环节垃圾减量了,但由于缺失了处理过程中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从而导致垃圾最终处置量的大增,违背资源化原则。

垃圾的分类收集体系在国外已经较为完善。

而上海市的垃圾分类还仅限于居民区的分类收集,在运输环节这种分类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研究生活垃圾如何分类,从哪个环节开始分类适宜,如何在垃圾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将分类持衔接下去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在上海市垃圾处理场或者处置场很少做分类,如焚烧场基本没有分类,只有少数的堆肥场设有完备的分选设备。

这一方面与整个垃圾处理处置的系统流程有关,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垃圾分选时还涉及成本问题。

3.2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会带来各种环境二次污染。

如焚烧中的飞灰造成的空气污染;目前上海市有两家大型垃圾焚烧场,御桥垃圾焚烧场和江桥垃圾焚烧场,由于垃圾产量的增加,目前,江桥焚烧场正在原址上进行扩建,而目前在该场附近已经建成密集的居民区,焚烧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周边居民影响甚大。

再如垃圾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其污染特性显著,有机物含量极高,并且毒性强。

如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周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而目前上海使用最多的卫生填埋技术,其主要的污染环节就是渗滤液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填埋过程中垃圾挥发出的气体造成的恶臭和空气污染。

这主要是由于垃圾本身特性和填埋方法不符合技术标准造成的。

目前,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带来了填埋操作困难和环境污染。

因为填埋将含水量高的有机质与其他物质混合填埋,虽然压实机压实,但工作面上的抗压强度仍不能满足有关工程车辆的作业要求。

虽然已采用的平铺钢板降低压强的方式,能解决塌陷的问题,但还是对作业面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特别是遇到雨天,情况更严重。

此外,如老港临海填埋,含有机物的水大量渗出后,若对该大量渗滤液处理并达到目前排入海水水质标准GB33097-82内的二类海域标准,其费用相当昂贵。

同时,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恶臭,其影响范围在下风口达数里距离[3]。

并且,春、夏、秋期间,还会出现大量的蚊蝇等害虫孳生。

3.3侵占土地卫生填埋的前提就是有充足的土地可供使用。

而上海的实际情况是土地资源是稀缺的。

垃圾的处置与人对土地的需求形成尖锐的矛盾。

只有恰当的解决垃圾处置方式才能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3.4处置能力不足处置能力远远不足[3]。

矛盾突出。

随着上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人均消费也不断增加,每年的生活垃圾产量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

虽然老港处置场目前的实际填埋量可达9000吨左右,但江镇堆场已经关闭,填埋场容量已经无法适应不断增加的生活垃圾处置的需要。

目前,每天在农村临时堆放的生活垃圾约有500吨左右,这些垃圾不仅长时间产生污染,而且日后处理的费用也将成倍增加。

很多卫生填埋场处于关闭封场状态。

3.5处置工艺单一化上海市大部分混合垃圾只是简单填埋。

结果导致浪费填埋场的有效容积和建设费用。

国家建设部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内对生活垃圾填埋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与构成作了明确的规定:含水量应小于20~30%、无机成分应大于60%,密度大于0.5t/m3。

目前,经混合收集并进行填埋的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其组分远远达不到这些规定要求。

因此,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方法不符合卫生填埋技术标准,从而浪费了填埋场的有效容积和建设费用。

4.对策4.1通过技术公关解决环境污染的防与治问题鼓励发展先进的垃圾处理工艺和流程。

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垃圾处理处置场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确保污染严重的项目不能立项。

制定政策促进现有企业中有污染的项目能够通过工艺改进,减少环境污染或者化环境污染物为资源。

目前,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已经有初步成果。

如倪文等人对焚烧飞灰的资源化研究,提出初步提出了3个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处置方案: (1)烧制陶粒;(2)作为凝石成岩剂的原料;(3)作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或膨胀式颗粒污泥床( EGSB)废水处理装置的生化反应促进剂,同时回收重金属。

若将上述3个方案逐步完善,不但能节约1 000~2 000 元/t 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费用,还能够产生很大的附加经济效益[4]。

4.2积极探寻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提高垃圾处置能力要解决处置能力不足和处置工艺单一化的难题,单靠政府完成,其财政压力是巨大的。

必须要调动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去改善。

目前上海市的垃圾成分和特性已经达到了垃圾资源化的要求,因此,垃圾产业化的课题应运而生。

垃圾产业化其前提有三:垃圾成分有利于资源化,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垃圾收费制度和分类收集系统;三完善的产业政策,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完善。

如上海美商国际生化处理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的合作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垃圾产业化过程中垃圾处理的资金来源、垃圾的分类状况、政府扶持力度、政策导向等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要强化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

合理定价以解决垃圾处理的资金来源是垃圾产业化过程中重要的经济前提。

2008年8月出台了《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

该管理对生活垃圾收费做了原则规定,明确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应当按照市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交纳生活垃圾处理费,产生生活垃圾的居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

至于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的具体时间和收费标准,则由市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这是上海市在垃圾收费方面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但目前,垃圾收费还处于起步阶段。

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城市垃圾处理处置问题,如熊孟清提出应用经济手段解决垃圾处置的原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6]。

而陈敏霞也在比较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经验的基础上,给出我们关于收费模式、收费主体和收费方式的建议[7]。

4.3研究适宜的处理处置方式刘芳等人对各种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做过权重分析[8],提出:从综合效益看,各种处理处置方法的排序为:焚烧厂>生化处理厂>填埋场。

但这只是技术分析层次上的结论。

若根据上海市垃圾特性和区域的差别等实际情况考虑,笔者认为上海的垃圾热值低,并不全部适宜焚烧。

而上海垃圾中有机物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生化处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目前,上海的生化处理场基本上采用的好氧堆肥工艺。

厌氧发酵目前只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处理场。

这种生化处理垃圾的比重还较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