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1.“熬”是生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熬”是忍受的意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严肃——(______)忧虑——(______)一动不动——(______)3.用“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语,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
4.“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下渔夫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篇文章,你会对桑娜夫妇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桥(节选)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
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
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2.“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使其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有可能会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于《桥》一课的写作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B.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5.文章以“桥”为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短文。
一元钱,两份暖每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
可能看出,女孩的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都很旧了,料子也差。
按那时的物价,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
每次,他还是会刻意地挑选个头大一点的,小心地放入纸袋里给女孩。
春天的时候,物价上涨了。
算来算去,他决定将煎包的价格定在一元钱四个。
来买早点的人挤在他的小店窗口,并没有谁因为涨钱提出质疑。
女孩来了,他先是愣了一下,忽然一把将放在窗口的纸板拿了回来,然后利落地夹起六个个头大点的煎包放在纸袋里,递给她。
女孩接过去,照例说声“谢谢叔叔”,转头朝学校跑去。
而那寻常的一刻,看着女孩的背影,不知为什么,他的心,却有些不寻常的感动。
有天早上,他没有看到女孩那张笑盈盈的脸,他的心里有些失落。
第二天,女孩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他的心从失落到担忧,他想女孩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一天早上,他把侄子叫过来帮忙卖煎包,自己干脆跑到学校门口等着。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看到女孩一路小跑着从他面前经过,径直跑进了校门。
他松了一口气:一定是女孩吃厌了煎包,改吃别的东西了……春天过去了,一晃就到了初夏。
这一天,天气格外朗。
他一面哼着歌,一面做生意。
忽然,女孩又出现在他的窗口。
女孩递上一元钱,他愣了一会儿醒悟过来,飞快地挑选了六个个头大的煎包放入纸袋。
女孩笑起来:“叔叔,你给多了,应该是四个。
”他又是一愣,拿着纸袋的手停在半空,怔怔地说:“没,没有多,是六个啊。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
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帮我带的。
四个就够了,您的煎包大,我能吃饱。
”他张着嘴巴,手还在那里停着,心里却被涌入的暖意噎住了。
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把他所给予的爱,悄悄地还给了他。
女孩还在说:“叔叔,我考上高中可能就不在这里读了,等以后有空,我还来吃您的煎包……”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一元钱就这样被分成两份温暖。
不管生活如何艰辛,这个世界因为爱变得温暖。
1.这篇小说以“一元钱,两份暖”为题的好处有(_____)(多选)①体现主题②表现人物心情③富有新意2.本文通过对店主的心理变化描写,突出了店主对女孩的关爱。
请用“﹏﹏﹏”在文中勾画出两处这样的句子。
3.本文语言简练,但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感。
请读一读文中三个画“___”的句子,从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店主对女孩关爱之情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谈一谈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各部分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你在棚架上看瓜幕,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交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哇。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照样子,写词语。
活生生(ABB式) ______ ______ _______叭叭(拟声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_2.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夏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夏天里还有哪些事物也在生长呢?请至少举出两个例子,并用句子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拐弯处的回头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
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
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很久以前,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A.弟弟B.同学C.爸爸D.“我”2.找出能够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②爸爸自己走了以后:③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④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3.第四自然段中“……好像不经意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4.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有何不同?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起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短文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昆虫的自卫术动物一生中面临着很多危险:天灾、天敌、疾病,等等。
尤其是弱小的昆虫,得随时防备天敌的侵犯。
为了求得生存,昆虫的防敌之术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东南亚的一种蜘蛛能为自己制造替身。
当它捕捉到飞虫以后,就用蛛丝将飞虫层层缠绕,缠到飞虫的大小与它本身相仿时,就把飞虫放到蛛网的显著位置上。
那些以蜘蛛为食的飞鸟常常会错把蜘蛛的替身当作目标,蜘蛛因而保全了性命。
叶脩(xiū)具有扁平、横扩的腹部,扩展的腿节以及褐色或绿色的体色,这些特征使叶脩看上去和树叶毫无差别。
当它们停下来时,长长的前翅覆盖在透明的后翅上,形成伪装,表面的纹理和色斑以及在微风中的摇摆使得伪装更为逼真。
无独有偶,枯叶蛾的自卫术跟叶脩非常相似。
它的身体颜色灰暗,双翅叶脉清晰可辨,从整体上看,跟干枯的树叶没什么两样。
当它停在树枝上休息时,能将自己完全融入周围的枯叶中,使敌人难辨真伪。
螳螂保护自己的绝招则是随季节变色。
夏天,大地上到处都是一片葱绿,因此,这时的螳螂会把自己的体色变为绿色;而到了秋天,树叶开始慢慢枯黄,螳螂也会在这时将自己的体色变成枯黄色。
正是由于螳螂很善于为自己提供这种具有保护色的“外衣”,所以它们能够躲过敌害。
竹节虫是昆虫界著名的伪装大师。
它们的身体和脚仿佛竹节一样,整个看上去活像一节枯枝,只要一动不动,一般就不会被敌人发现。
放屁虫在遇到袭击时,会爆出一声巨响,随即向前来袭击的敌人喷出一种混合着过氧化氢及醌(kūn)醇(chún)的臭液。
待敌人从巨响和臭液中清醒过来时,放屁虫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步甲虫遭遇敌害时,就会用双足往地上一撑,后腹部对准敌人,连连发炮,喷射出一种具有很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将敌人熏得失去战斗力。
步甲虫就是靠这种“化学武器”对付来犯之敌。
昆虫们的自卫高招真是让人惊叹!目前,昆虫学家们正在对昆虫自卫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了解更多昆虫的自卫高招,以及它们高明的自卫术形成的原因。
(摘自《最不可思议的动物未解之谜》)1.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打比方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2.自卫术是“随季节变色”的昆虫是()A.蜘蛛B.叶脩C.螳螂D.竹节虫3.短文主要向读者说明了()A.昆虫防敌之术形成的原因。
B.动物一生中面临着很多危险。
C.蜘蛛、步甲虫等七种昆虫的自卫术。
D.昆虫有各种各样的防敌之术及其形成原因。
4.第4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A.侧面烘托B.前后照应C.承上启下D.点明主题5.短文中的“自卫术”“为自己制造替身”“为自己提供这种具有保护色的‘外衣’”等语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