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训练1(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
是被青溪的姊妹们所熏染的吗?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寂寂的河水随双桨打它,终是没言语。
密匝匝的绮恨逐老去的年华,已都如蜜饧似的融在流波的心窝里,连呜咽也将嫌它多事,更哪里论到哀嘶。
心头,宛转的凄怀;口内,徘徊的低唱;留在夜夜的秦淮河上。
既踏进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窝,谁不笑笑呢!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说,且舒了恻恻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
看!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皴[注]得微明了。
纸薄的心旌,我的,尽无休息地跟着它们飘荡,以至于怦怦而内热。
我们,醉不以涩味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
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怪异样的朦胧。
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
淡到已不可说,已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但我们终久是眩晕在它离合的神光之下的。
[注]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C.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D.你画得真好。
——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答案】C【解析】原句的破折号起到对上句补充修饰的作用。
A项,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B项,对.上句的具体解释;C项对上句的补充和修饰;D项语意的跳跃。
19.比拟具有转换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灯当作人来写将灯赋予了人的特点与情感;(2分)②更为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夜晚的秦淮河迷蒙柔美、光影交错的特点。
(2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些凄怀和低唱留在夜夜的秦淮河上”,从语义上来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答案】①原句“凄怀”和“低唱”单独成句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2分)②原文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感与音韵感也与上文语体-致语言风格更统一。
(2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在部分防疫物资出口支撑、海外经济改善的带动下,②使8月中国出口继续超预期增长,同比增速升至年内最高。
③根据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④8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9.5%,⑤高于7月2.3个百分点;⑥进口同比则下降1倍,⑦降幅较7月扩大0.7个百分点。
⑧此前《财新》对16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⑨经济学家对贸易顺差的预测均值为490.8亿美元,⑥比7月减少将近132.5亿美元左右。
【答案】(1)语句②修改为:“8月中国出口继续超预期增长同比增速升至年内最高。
”(2) 语句③修改为“根据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数据”或者“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3)语句⑥修改为:“进口同比则下降50%”(4)语句⑩修改为:“比7月减少将近132.5亿美元”或“比7月减少132.5亿美元左右。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①。
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诚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
荀子说得也很通俗:“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② ,豫则祸不生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
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
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
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
18. 下列在文中方框内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
”、B. , ,”。
,C. , 。
”,D. :。
”。
、【答案】C 【解析】第一处,后引用为不完全引用,此处可不填,也可填逗号,但不能填冒号。
第二处前的句子为总说,其后几句是对前两句的分说,此处应用句号隔开。
根据第三处前的冒号和引用的句子可知此处为完全引用,其句号应在引号内。
第四处前后都是动词性短语,故此处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19. 有人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诚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从表达上看,修改后的句子比原句更胜一筹,请简要赏析。
(4分)【答案】①“这句谚语”指代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故用“这句谚语”承接前文,与前文衔接更紧密。
②结合后文可知,侧重于强调“要看得长远”,顺承后文内容。
因此,修改后的句子与前后文联系更紧密,表达也更准确。
20. 请在文中①②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答案】①而是在发展变化②先患虑患谓之豫【解析】第一空,依据后文“这种变动”,代词出现,近指前文,所以空内应是“变化”“变动”之意,根据前句“不是一成不变”,说明空内和前边构成“不是……而是……”这种结构,据此,①空句子可以补写为“而是在发展变化”;②空,从句式对称结构考虑,位置和“先事虑事谓之接”对应,意思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加以考虑,叫做‘应接’”,所以②空从结构上应和其对应,再结合语境内容“先患虑患”“豫则祸不生”,②空应为“先患虑患谓之豫”。
)21.下面文段是对一则公告的转述,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连贯。
(4分)市场监管总局25日发布公告,①要求加强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的市场价格,②保护正常的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
③捏造、散布涨价信息,④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的防疫用品,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⑥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⑧对典型案例要及时予以曝光。
【答案】①在“价格”后加“监管”;②“保护”改为“维护”;③在“捏造”前加“对”(或:对于);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改为“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人兽不分,忙之罪也?老舍近来忙得出奇。
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
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
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
反之,凡自己不喜做,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
想当初,苏格拉底终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
即以我自己说,前年写《离婚》的时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
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九十度(约等于32℃)以上,心中暗说不好。
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垫吃墨纸以吸汗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
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写完!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我非圣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
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
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
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
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地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
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
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
它使人恨工作,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
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
我不能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啪”的一声碎在地上!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圣人,正因为他的社会里有许多奴隶。
奴隶们为苏格拉底做工,而苏格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
这不公道!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被责任压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啪”的一声打个粉碎。
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
在这里,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许!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那么,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都觉得,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受不了的。
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了;我只能在忙得——瞎忙——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
(选自《益世报》“益世小品”第十五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忙之罪”展开,给“忙”下了准确的定义,论述思路清晰,主线鲜明,给人明确的思想指向。
B.“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
C.在作者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对“忙”有了正确认识,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真忙”而不是“瞎忙”。
D.文章指出,只有人人得其工作所乐,乐意工作,快乐工作,才能消灭“饭碗文明”,达到理想的文化。
【答案】A【解析】A项,“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忙之罪’展开”错误,“忙之罪”只是引起文章的论述,文中重点论述了真忙和瞎忙的区别,并指出如何做到真忙。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点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既凸显了作者的忙碌,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