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第三次土地调查相关情况介绍(行政了解)201711
3.第三次土地调查相关情况介绍(行政了解)201711
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县(区、 市)为单位组织开展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开展永久基本 农田、自然资源、耕地细化调查、建设用地、农用地质量分等 定级、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调查等专项数据库建设,实现 对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永久基本农田数据成果、 权属调查成果和其他专项调查成果的综合管理。以县级各类数 据库成果为基础,市级组织建设市级土地调查及专项调查数据 库;省级组织建设省级第三次土地调査及专项调查数据库,实 现全省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和专项调查成果的集成管理、动态 入库、综合查询、统计汇总、数据分析、快速服务等功能。
自2020年起,逐年开展新一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年度土地 变更调查,以上年度12月31日统一时点的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 础,查清年度内重点区域和重点地类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维持好 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现势性。
三、工作分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标准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对部分地
裸土地 裸地 裸岩石砾地
三、工作分类 (四)关于05—09建设用地
05(商服用地)只划分一级地类,06(工矿仓储用地)、
07(住宅用地)划分到二级地类,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用地)、09(特殊用地)根据需要及调查精度适当归并。具 体:
商服用地 公共管 理与公 共服务 用 地 特殊 用地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
二、工作流程和进度安排
(二)进度安排
按照国务院要求,根据统一部署,2017年10月全面 启动调查工作,至2020年完成全省调查工作。具体安排 如下: 2017年下半年,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 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技术细则制定、经费预算编报等; 完成工作部署、开展业务培训和动员宣传等。 2018年,全面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统筹下发土地调 查底图,组织实施调查工作,市、县级基本完成调查任 务。
四、专项调查
1.耕地细化调查,耕地细化调查。重点对河道或湖区
范围内耕地、林区范围内的耕地、牧区范围内耕地、沙荒 耕地、污染耕地等开展细化调查,分类标注,摸清各类耕 地资源家底状况,夯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的基础。 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 界线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上,查清批准用地范围内未建设
注1:变化图斑提取
提取方法:最新影像叠加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比对判读提 取数据库地类与影像明显不一致的范围及地类。 提取重点: 非建设用地图斑内,疑似建设(建构筑物为主)的部分;
建设用地图斑内,疑似为农用地的部分;
耕地图斑内,疑似非耕地农用地的部分; 非耕农用地及未利用地图斑内,疑似耕地部分;
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为持续开展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
约集约利用提供基础。
四、专项调查
3.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调查,在土地调查基础上,将最新的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成果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对评价成果 进行更新完善。 4.自然资源调查。由省级统一完成,配合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工作,查清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和矿产资源等自然 资源类型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基础。 5.城市开发边界及生态红线调查。由省级统一完成,在三次土地 调查基础上,依据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批准界线等资料,将城市 开发边界范围界线、生态红线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 握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 况,建立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专项调查数据库。
一、目的任务
(二)主要任务
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包括: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 上,按照统一标准,统筹利用现有资料,应用遥感、监测、地理信 息、互联网等技术,以国家制作下发的遥感影像工作底图为基础数 据源,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各类土地的分 布及利用变化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分布、构 成等;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 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更新永久基 本农田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 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省、市、县三级土地基 础数据库;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快速更新机制。 相较于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第三次土地调查是对 “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没有内容的添加”。
“湿地”归类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湿地类 类别编码 0101 0302 0303 0305 0402 湿 0603 1101 1102 1103 1104 水田 红树林 森林沼泽 灌丛沼泽 沼泽草甸 盐田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水库水面 坑塘水面 类别名称
地
1105
1106 1107 1108
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 沟渠 沼泽地
类及其含有进行了扩充、拆分和完善,并按照湿地的范畴 进行了地类归统。
三、工作分类
(一)一级地类
为保持分类的继承性和数据的可追溯性,十二个一级类保持 不变。 耕地 商服用地 特殊用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工矿仓储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 务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 用地 其他土地
(二)二级地类
四、工作程序和内容
(七)成果汇总分析
(1)数据汇总
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和专项调查数据库基础上,逐级汇总各 级行政辖区内的城镇和农村各类土地利用数据、永久基本农田 数据以及其他专题数据。
4.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试点使用)
5.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讨论稿)
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修订版)(讨论稿) 7.县级土地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征求意见稿)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我省初步完成《河南省第 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讨论稿)》的编写,目前 仍在完善。《技术细则》和《检查验收办法》也在 编制中。
第三次土地调查相关情况介绍
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2017年11月
涉 及 内 容
解
两次
读
方
土地
调查
近期
工作
安排
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比
第一部分:初读方案 (简要介绍国家已有文件)
截止目前,国家已有资料: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17]48号) 2.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报批稿)
(三)基本农田调查 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全 面 查清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耕地的类型、质量、数量和 实际种植状况。
四、工作程序和内容
(四)专项调查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等调查成果和国土资源 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 管理体制改革、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 及相关专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系列专项用地调查。
凸显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考 虑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兼顾农、林、住建等相关部门需求,对 部分二级地类进行了拆分。
三、工作分类
与湿地分类衔接 有林地 有林地
红树林 森林沼泽 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
灌丛沼泽
三、工作分类
天然牧草地 天然牧草地 沼泽草甸
采矿用地 采矿用地 盐田
三、工作分类
四、工作程序和内容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
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工作程序和内容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 国家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底图中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 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市、 建制镇、村庄、独立工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 利用现状,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 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地方依据国家提取的变化图斑开展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和互联网+举 证,对影像未能反映的地物进行补测,依据外业调查结果,进行内业 矢量化及建库工作。
一、目的任务
(一)总体目标
第三次土地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 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 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 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 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 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 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 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 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 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图 斑 勾 绘 过 程
建 制 镇 土 地 利 用 图 斑 勾 绘 过 程
村 庄 土 地 利 用 图 斑 勾 绘 过 程
四、工作程序和内容
(二)土地权属调查 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 中,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
其他明显不一致及偏移部分。
国家内业提取图斑示例1
国家内业提取图斑示例2
国家内业提取图斑示例3
国家内业提取图斑示例4
注2:互联网+调查举证
按照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对国家内业提取的变化图 斑进行调查核实,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他变化图斑进行 调查。为保证实地现状与调查成果的一致性,国家将组织专业技 术队伍,对地方调查成果进行核查。根据国家核查工作要求,地 方须对重点变化图斑进行互联网+举证,国家将以图斑的遥感影 像特征和实地举证照片为依据进行核查。
通过细化独立分类、 按需归并的方式, 实现湿地在土地分 类体系中的充分融 入和独立完整的归 类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