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原理工软件工程实验报告全套

太原理工软件工程实验报告全套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实验项目:传统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建模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学号: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4 月日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用户
接受
预定
用户出示去票通知和帐单
打印机
核对
安排
打印去票通知和帐单
客户端
客户端
航班数据库
订票数据库
服务器终端
系统逻辑图: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实验项目:传统软件工程的结构设计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学号: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4 月11 日
2.1.2 服务器程序流程
打印帐单
输出确定
预定信息
输出错误
原因 打印机票
输出确定
预定信息
服务器经网络送来
9
11=
18
16
15
12
13
14
17
19
20
10
14
2 1
5 3 4
6
7
8
旅客资料
定票/取票
帐单号
经网络送服务器程序
数据转储。

(9)专门的注释。

(10)附录。

五思考题
1.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是什么?两者必须先后关联吗?
答: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

是对用户需求的定义,对软件系统的描述。

在以往建设失败的项目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

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

而项目的整体风险往往表现在需求分析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用户不习惯或不愿意去用承建方的软件。

作为第三方的监理公司,必须提醒承建方、客户方重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系统分析的任务:将用户的业务逻辑转化为程序逻辑,计算时间和成本。

根据开发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验,人们会采用各种满足实际情况的系统分析、开发方法、步骤以及文档等等。

2.怎样描绘系统的体系结构?
答:系统体系结构是由许多结构要素及各种视图(或观点)共11页第6页(View)所组成的,而各种视图主要是基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互操作而形成的。

所以,系统体系结构是一个综合各种观点的模型,用来完整描述整个系统。

体系结构框架(Architecture Framework)用于规定具体体系结构的定义及其文档所表达的意义。

体系结构框架不需要包罗万象,通常只是针对特定的领域,可能更注重战略方面的问题,并为体系结构的发展演变提供指导。

,“体系结构”指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是指导系统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体系结构框架”是用于规范体系结构设计的指南。

3.怎样绘制符合规范的流程图。

答:了解流程图的各个符号以及流程图的形式,根据需要来选择框,线等绘制出系统所要求的流程图。

4.怎样组织对设计阶段工作的评审?
答:最高管理者应把管理评审的重点放在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管理评审是标准对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的重要活动之一。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实验项目:测试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软件工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 4 月日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在实验四基础上选择一个模块进行编码,完成相关的测试。

1、了解软件测试方法分类,其中包括1)白盒测试2)黑盒测试3)静态测试4)动态测试2、了解测试类型1)单元测试2)集成测试3)确认测试4)黑盒测试5)白盒测试6)功能测试7)α 测试8)β 测试
2.任务:正确运用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完成系统的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掌握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并给出测试报告。

二、内容、要求
1.测试用例:黑盒法测试售票点查看航班,让用户确认选定的航班;安排预定的航班
2. 测试环境:SQLserver 2008;
数据库表结构:
测试分析:
三.测试结果:
测试成功。

四.思考题:
1.怎样看待测试的重要性。

答: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系统开发完毕后不能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的后果,损失钱财,损失时间,损失客户,等等
2.怎样选择测试的技术和方案。

答:一个测试方法,就是设定输入数据,运行被测试函数,然后判断实际疏忽是否符合预期输入数据时测试用例的核心,输入数据的定义是:被测试函数所读取的外部数据及这些数据的初始值。

3.比较逻辑测试和基本路径测试的不同和联系。

答:逻辑测试指的是编程,也就是逻辑循环语言。

是需要一定的逻辑性基础的。

基本路径测试法是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4.怎样组织对测试阶段工作的评审?
答:最高管理者应把管理评审的重点放在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管理评审是标准对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的重要活动之一。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实验项目: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学号: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4 月11 日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建立对象模型、功能模型和动态模型,并掌握UML中常用的模型符号的使用方法。

2.任务:用一个简单项目(可以考虑仍然选择前面面向过程软件工程所选定的项目),通过分析,建立系统用例图,抽取出类,建立顺序图及类的状态图等。

二实验内容
用例模型图说明:机票预订系统主要使用的对象是旅行社管理员。

管理员根据顾客填写的目的地和时间信息,将其输入系统,系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则系统其中的一个功能即用例就是接收顾客信息。

顾客需要用取票单去航空公司取票,系统由管理员输入的信息来识别,则系统的另一个功能即用例就是预定管理员输入信息符合的票。

类图说明:为此系统定义了4个类,分别是顾客类,管理员类,航空公司类,机票类。

各个类对应的属性和操作方法在图中已表示出,目前应该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后期再加以修改。

对象图说明:对象图是根据设置的类图而设置的。

一个对象就是类的一个具体实例,本例中设置了一个custom的取票操作,详细信息在图中已经设置,根据顾客的相关信息和操作,系统会调用相应的类的对象来处理,在本例中不一定会全部都涉及。

顺序图说明: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由于在顾客,旅行社,航空公司之间也有先后顺序,所以在顺序图中会有两个生命周期,分别是订票和取票操作。

旅行社根据顾客填写的信息,就操作系统的订票功能。

系统在对管理进行处理时,会先记录顾客的相关信息,最后再打印取票单给顾客。

系统对取票进行处理时,会先收取款,最后会把票给顾客。

1-5、状态图
状态图说明:在订票系统中,主要会有两个对象的状态:顾客和管理员。

顾客的状态最开始是填写信息,再管理员将信息输入系统,此时系统查询合适的航班,顾客收到系统打印出的相应单据,最后顾客将取票单和款返回给系统得到票。

2.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说明:动态模型主要是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控制结构。

动态行为包括系统中对象生存期内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迁移,还包括对象之问动态合作关系,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交互顺序,同时描述了为满足用例要求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问的约束关系。

动态模型主要包括的状态图、顺序图和活动图已经在1-4、1-5、1-6中画出。

建立动态模型的第一步是编写交互行为的脚本;第二步从脚本中提取出事件,确定后触发每个事件的动作对象及接收事件的目标对象;第三步排列事件发生的次序,确定每个对象可能有的状态及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并用状态图描绘它们。

最后,比较各个对象的状态图,检查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确保事件之间的匹配。

3、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表明了系统中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有关的数据处理功能,它由一组数据流图组成,此功能模型的分析与设计依照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而来。

DFD图(数据流图)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数据流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部件,它知识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流程如图。

4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说明: 对象模型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的类与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了目标系统动静态数据结构。

首先确定对象类和关联,对于大型复杂问题还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主题;然后给类和关联增添属性,以进一步描述它们;接下来利用适当的继承关系进一步合并和组织类。

而对类中操作的最后确定,则需要等到建立了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之后,以为这两个子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对类中提供的服务的需求。

三思考题
1.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两者必须先后关联吗?
答:要有良好的系统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设计设计不好的话开发及维护都很麻烦成本也会增加,两者不必先后关联。

2.要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描绘系统的体系结构,该如何进行?
答: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用结构图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