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A卷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A . 唐雎(jū)缟素(gǎo)嗟乎(jiē)以头抢地(qiǎng)B . 寡人(guǎ)宫殿(diàn)袭击(xí)长虹贯日(guàn)C . 韩傀(guī)休浸(jìn)彗星(huì)挺剑高起(tǐng)D . 晓谕(yù)忤逆(wǔ)怫然(fú)免冠徒跣(xǐ)2. (2分) (2017九上·张店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此书。
B .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
后人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C .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官形象。
D .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亲身经历对儿子做人、生活、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6九上·永春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hàn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
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既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yuān,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
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àn yuān浩________无垠深________(2)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袅袅烟云起浪灼人(3)“鼎”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如下:①古代用来煮东西的器物,多圆腹、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②王位、政权;③极重的分量;④大的;⑤正当、正值;⑥三方对立。
文中“万物鼎盛”的“鼎”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4)文中划线句是病句,请修改: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2019·泰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弥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成、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劫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砂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宣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待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祥语。
卢航奏禾狂妄,滴监信州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武备宽弛,东南尤甚驰:________②请毕其说毕:________③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却: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②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之祸,有不可遏。
(3)结合文中语句,分析陈禾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 (2分) (2016九上·宜兴期中) 下列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格列佛游记》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 . 格列佛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并且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C . 格列佛在大人国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得到国王的赞美和羡慕。
D . 《格列佛游记》中写在慧骃国,人形动物“耶胡”是理性的载体,而马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6. (25分)(2016·渠县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求和得和毕淑敏①小时候,我作文很好。
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②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
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
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
“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
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
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都抢着跟我一拨。
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
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③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④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
大伙毕竟小,容易健忘。
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
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⑤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
“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
我沉默。
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
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
⑥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
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⑦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
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
⑧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
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的说。
老师注视着我。
“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
”“‘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我心中许久的话。
”“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
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⑨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
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
”“你说的有点道理。
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
”老师答应了。
⑩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
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
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
“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有人问我。
“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
”有人这样说。
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
”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
⑪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
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
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
(1)阅读全文内容,如何理解“求和得和”中的两个“和”?(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说“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3)结合文章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
②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
(4)文章有一句写到老师评讲作文时自己不好的感受发展到极致的话,请找到这句话,并说明该句在文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7. (22分) (2017九上·灯塔月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
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
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
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
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
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
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无伟男”。
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
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
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
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
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