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合同的履行
关于合同的履行,合同法作了以下规定:
(1)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维护正常的交易行为、市场秩序,规定了全面履行原则;
(2) 为了治理三角债的顽症,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和由第三人履行债务;
(3) 为了防范欺诈,规定了完整的抗辩权制度;
(4) 为了保护债权,规定了合同保全制度。
第一节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原则
第二节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制度
所谓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享有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
这个权利可以冻结合同的效力,一旦特定情况解除,合同将恢复履行。
合同法规定了三类抗辩权,这三类抗辩权构成了合同法完整的抗辩制度: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第66条)
1 概念
指无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在他方当事人未对待给付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
2 构成要件
2.1 在同一双务合同中产生互负债务
2.2 在合同中未约定履行顺序
2.3 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2.4 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合格
2.5 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3 同时履行的三种情形
3.1 约定的同时履行
双方明确约定同时履行
3.2 推定的同时履行
双方未约定履行先后顺序的,应推定为同时履行
3.3 法定的同时履行
见合同法第161、263、379条
4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消灭
4.1 在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对方被迫履行的,在这种情形下己方也应当履行,同时履行抗辩权消灭;
4.2 在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对方仍不履行或履行仍不符合约定,在这种情形下己方可依照第94、95条相应规定行使解除权解除
合同。
同时履行抗辩权归于消灭。
二先履行抗辩权(第67条)
1 概念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拒绝己方履行的权利。
2 构成要件
2.1 双方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
2.2 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2.3 先履行债务一方不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2.4 先履行抗辩权的消灭
(1) 先履行一方履行了,后履行一方也接受了对方的履行,后履行一方因此也必须履行;
(2) 后履行一方适用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行使了解除权;
(3) 后履行一方行使了留置权,被法院受理。
三不安抗辩权(第68条)
1概念
在双务合同中,有先为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财产、商业信誉或其他与履行能力有关的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中止己方履行债务的权利。
2构成要件
2.1 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
2.2履行不安抗辩权的一方有先为给付的义务
2.3 后履行义务的一方有难为给付之状况:
(1)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 有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行为;
(3) 丧失商业信誉;
(4) 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况。
2.4 被履行不安抗辩权的一方经通知后未能提供担保
3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
4 不安抗辩权人有可能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形
(1)无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丧失履行能力而中止履行的;
(2)中止履行后,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而拒不恢复履行的。
第六章合同解除制度
第一节合同解除的概念及类型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当事人的单方行为或双方合意终止合同效力的行为。
二合同解除的特点
(1) 合同的解除是对有效合同的解除
(2) 合同的解除发生终止合同的效力
(3) 合同的解除必须具有解除事由
(4) 合同的解除必须通过解除行为实现
三合同解除的类型
第二节双方协商解除与单方约定解除
一概念
双方协商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后,合同履行完毕以前,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而同意终止合同关系的解除;
单方约定解除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某种情况出现后,可以通过行使合同的解除权而消灭合同关系。
二双方协商解除与单方约定解除的区别
第三节单方法定解除
一不可抗力
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1 构成要件
(1)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
(2)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是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而不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造成的。
2 解除权的行使
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享有解除权。
二预期违约
1 概念
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的行为。
2 预期违约的类型
(1)明示的预期违约
(2)默示的预期违约
3 解除权的行使
(1)对于明示的预期违约,债权人可直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
(2)对于默示的预期违约,债权人不能直接解除合同,而应行使不安抗辩权。
4 预期违约的处理方法
(1)按第94条规定解除合同
(2)按第108条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三迟延履行
1 概念(狭义)
指债务人对于履行期限届满的债务,能履行而未履行。
2 构成要件
(1)履行是可能的
(2)履行期限届满之时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
(3)迟延履行没有正当理由
3 解除权的行使
债权人不能直接行使解除权,只有经催告后,对方在合理的期限内仍不履行主要债务,债权人才能行使解除权。
四根本违约
1 概念
指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重大违约行为。
包括迟延履行债务和其他违约行为(如履行不能、拒绝履行、履行不当)。
2 构成要件
(1)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
(2)因违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3 解除权的行使
债权人不须催告,可直接行使解除权
4 迟延履行与根本违约的区别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 赠与合同赠与人的单方解除权(第195条)
(2) 不定期租赁合同双方任意解除权(第232条)
(3) 承揽合同定作人任意解除权(第268条)
(4) 货运合同托运人任意解除权(第308条)
(5) 委托合同双方任意解除权(第410条)
(6) 标的物为数物时的买受人解除权(第165条)
(7) 标的物分批交货时的买受人解除权(第166条)
(8)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出卖人解除权(167条)
(9) 主从物的解除(第164条)
第四节合同解除的效力
合同解除的效力就是合同解除后产生合同关系消灭的法律后果。
该法律后果包括一般法律效力和时间效力两个方面:
一一般法律效力
表现为终止履行、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特点如下:
1解除合同当事人将来履行的义务
2恢复原状视解除合同有无溯及力而定
3合同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注意】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3.1当事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的情形有:
(1) 协议解除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
(2) 合同因不可抗力解除,有时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
(3) 违约解除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
3.2赔偿损失的范围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原则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即包括:因不履行合同义务所造成的损失和恢复原状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可得利益的损失。
4合同解除不影响合同中有关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第98条)
5合同解除权人只要将解除的意思表示通知对方,即产生解除合同的效力,不以对方同意为生效条件(适用单方解除)。
若对方有异议,可提请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
二时间效力
1合同解除,向后发生效力
2合同解除后,溯及力视情况而定
关于溯及力问题须把握以下几点:
2.1 有无溯及力应根据合同的性质而定
2.2有无溯及力应由解除权人视履行情况决定
2.3 合同解除若无溯及力,对已履行的不对等债务,运用不当得利制度解决
2.4合同解除若有溯及力,须恢复原状
【注意】恢复原状主要涉及下列问题
(1)已经履行的,要返还财产,并补偿因返还所发生的费用;
(2)如果返还的财产是能够产生孶息的物,还应返还孶息;
(3)在原物不存在时,如原物是种类物,可以同一种类的物返还;
(4)在不能恢复原状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赔偿损失或其他补救措施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