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与管理》高教社习题第一章一、选择题1.( )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对农业内涵的界定也有着不同的认识。
A.农业B.农业生产C.种植业D.养殖业2( )是中义农业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即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动植物生产,而且还包括其产前、产后的相关工商业活动,主张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A.狭义的农业B.中义的农业C.广义的农业3.( )实质上就是目前所提的农业产业化。
A.“十字形”农业B.飞鸟型农业C.三维立体农业D.三领域整体农业4.( )的生产技术特点是:对自然依赖性强,精耕细作,使用粪肥、绿肥等有机肥。
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现代农业5.( )具有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高的经济特点。
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现代农业6.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是( )。
A.美国B.日本C.以色列D.荷兰7.世界农业多项“金牌”得主的国家是( )。
A.美国B.日本C.中国D.荷兰8.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 )。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都不是9.( )的程控滴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之首。
A.中国B.以色列C.日本D.美国10.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 )。
A.土地B.资金C.农业机械D.化肥、农药、种子一、判断题1.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等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其生长、繁殖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 ) 2.人力、畜力、铁器、手工工具是传统农业的特点。
( )3.因为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重要性,因此,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 ) 4.农业生产的周期长,生产时间往往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一般生产时间小于劳动时间。
(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周期越长意味着经营风险越小。
( )6.就整个世界渔业来看,海洋渔场是渔业生产的主要场所。
( )7.日本玻璃温室面积世界第一,以“玻璃城”闻名于世。
( )8.在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农业观是狭义的农业。
( )9.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10.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可能会相应降低,但其生态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却在不断提升。
( )二、填空题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2.农业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和。
3、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可以归结为、、和四个方面。
4.农业生产的本质是和相交织的生产过程。
5.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有、、。
6.水资源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7.农产品出口率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是。
8.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 81年编写的《中国农业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个一级区和个二级区。
9.狭义农业是我国农业的,中义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广义农业是我国农业的未来。
我们应于本体农业,于基础农业,于未来农业。
四、名词解释1.农业:2.自然再生产:3.经济再生产:4.农业区划:5.数字农业:五、简答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二章一、选择题1.我国除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时间是在( )。
A.1927年B.1947年9月C.1950年6月D.1952年底2.我国1 956年底全国有96%的农户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其中( )的农户加入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A. 96% B.88% C.80% D.60%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农业高速增长时期是( )。
A. 1953-1957年B.196 6--19 78年C.1979-1984年4.我国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时间是( )。
A.2003年1月1日B.2004年1月1日C.2006年1月1日D.2008年1月1日5.发展(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A.现代农业B.现代工业C.集约农业D.传统农业6.( )年,我国开始启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A. 1996B.1997C.1998D.19997.下面不属于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中的主要问题是( )。
A.品种少B.品质差C.质量次D.产量低一、判断题1.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 )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农业生产的剧烈波动时期。
( )3.面对天灾人祸的严峻国民经济形式,从1 961年开始国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 4.“文化大革命”时期实行公社、大队和生产三级所有,以人民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
( ) 5.从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看,198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变阶段。
( ) 6.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二元结构的存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 )三、填空题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废除了高度集中的,确立了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2.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往往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密切相关。
3.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开展以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学技术。
4.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突破以____为中心的单一生产模式,初步形成了多元生产格局。
5.我国农业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有:;;。
6.“三增”目标是指、、。
7.紧紧围绕“三增”目标,实施、、三大战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年党的大以后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写入宪法中。
四、简答题1.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2.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什么?4.新时期我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措施有哪些?第三章一、选择题1.下面属于“三农”的是( )。
A.农业B.农民C.农村D.以上三项2.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次是在( )。
A.2()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70年代中C.20世纪90年代初D.2005年10月3.“20字方针”是在( )提出的。
A. 2004年10月B.2005年10月C.2006年l0月D.2007年10月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与核心是( )。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5.韩国“新村运动”的目标在于( )。
A.勤勉、自助、合作B.摆脱贫困,走向富裕C.增加农民收入二、判断题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 2.农村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 )3.社会和谐离不开广大农村社会的和谐。
( )4.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化建设,所以要加强新村庄建设。
( )5.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
( )6.聚焦的农业区域政策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保障。
( )7.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一场政治运动。
( )8.江西省赣州市的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巴伐利亚”式。
( )9.“统筹城乡发展”“两个趋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三大概念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 )10.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
( )1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 )12.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要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
三、填空题1.、、问题(即“三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与我国的国情及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2.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的一种战略取向。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四位一体的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概念。
4.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难点也在。
5.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即“20字方针”。
6.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显示了对农民群众的尊重和维护。
7.江西省赣州市“五新一好”的新农村建设行动,它的主要内容是、、、、、。
四、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新农村: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问答题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有哪些?2.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什么?第四章一、选择题1.股份合作经营型是我国现代农业经营的( )。
A.初级形态B.过渡形态C.中级形态D.高级形态2.( )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家庭经营制、庄园经营制、合伙经营制、农场经营制、合作经营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A。
农户家庭经营型B.股份合作经营型C.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D.农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型3.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的经营体制是( )。
A.农业集约化经营B.农业企业化经营C.农业产业化经营D.农业规模化经营4.( )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而提出的内在要求。
A。
农业规模化经营B.农业集约化经营C.农业企业化经营D.农业产业化经营5.“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形式是( )。
A。
公司十基地十农户B.农产联十企业十农户C.合作经济组织十基地农户D.开发集团十基地农户6.下列不属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的是( )。
A.销售服务B.储运服务C.法律服务D.生产服务7.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职能的是( )。
A.经营管理服务B.教育培训服务C.金融服务D.生活服务8.把小而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布局、种养和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 )。
A.集约化经营B.企业化经营C.社会化经营D.规模化经营9.提供农业生产中的机耕、机播、机电排灌、植物保护等服务属于()。
A.产前服务B.产中服务C.产后服务D.经营管理服务10.农业产业化组织类型中主导产业带动型的形式为( )。
A.公司十基地十基地农户B.专业市场十基地农户C.主导产业十基地农户D.合作经济组织十基地农户一、判断题1.联合一协作经营型,在农村的创设与运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2.农业规模化经营,经济体聚集的程度越高.经济规模就越大,产生的效益也越大。
( ) 3.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程度的高低,某种意义上被看作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 ) 4.劳动集约化是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方式。
( )5.农业产业化要求商品生产率达90%以上,这是产业一体化经营与自给性、半自给性非产业化经营最基本的区别。
( ) 6.我国农民收入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所致。
( )7.“龙头”企业带动型最普遍和最主要的联合方式是合同。
( )8.农业生产社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 )9.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都会得到相应的规模效益。
( )10.集约化经营可以节约资源。
( )11.农业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之间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