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秋天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秋天”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暑期刚过,秋季刚开始,大自然呈现秋天的特点。

这两篇主体课文通过描写秋天特有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秋天到》按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具有秋天典型特征的几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火红的枫叶》通过叙述“我”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之情。

“语文天地”通过读、背古诗《山行》,自读诗歌《露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可爱。

通过如何想爸爸妈妈请求带自己去观察秋天的景物,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激发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外,“语文天地”还安排了字、词、句方面的练习,指导学生抄写句子,认识字典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和能力,知道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总重、热爱老师。

2、认字17个,写字15个,学习多音字“转”。

3、复习巩固几种常用偏旁,感知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

4、练习抄写句子,仿写例子说句子。

5、读背古诗《山行》,了解诗的意境。

6、独立阅读《露珠》,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7、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继续学习观察。

8、观察字典,认识字典,为学习部首查字法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

教学课时:6课时秋天到 2课时火红的枫叶 2课时语文天地 2课时秋天到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转”。

2、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等几方面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

3、采用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小组合作,提高学习自主性。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等几方面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些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说秋天的特点。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的预习情况。

(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读错,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可以组什么词;什么结构;什么偏旁)(2)课堂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教师指导,板书重点。

易错音的字:多音字:“转”zhuan (转凉转换转化) zhuan(转动转圈)。

翘舌音字:爽收霜边音字:凉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后鼻音字:丰去掉两点的规律:菊易错形的字:转排(注意笔顺)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3、引导学生多读不熟练的地方。

4、同桌互学,读得好夸夸,读不好帮帮。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提问:数数这首诗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三节。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小诗,体会诗歌内容,提问:谁来朗读第一小节,再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大意正确即可)。

3、引导学生分小组朗读,提问:这一小节描写了秋天的什么特点?生思考回答问题:秋天是凉爽的。

4、引导学生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凉爽的意境。

5、引导学生分小组学习其他小节分别描写了秋天的什么特点。

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有感情的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总结大家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

第2课时一、检查复习背诵课文:(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小节汇报背。

师生评议。

二、自主识字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三、指导书写转: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

第七笔过横中线后到竖中线自动折回。

黄:第六笔起笔在横中线上。

香:第三笔收笔在十字路口。

应收笔到同一水平线上。

四、扩词练习请学生充分练说。

五、作业:画一画秋天。

板书设计:八月凉爽秋天到九月丰收十月美丽教学反思:火红的枫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我”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2、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读。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

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

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

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

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如:“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发散思维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2、做贺卡。

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小结:一片小小的叶子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五、作业:1、继续做贺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复习回顾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4)比一比谁的方法妙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火:注意不要写散。

(2)洁:右上方是“士”,不是“土”。

三、巩固练习1、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一读,扩词。

板书设计火红的枫叶做贺卡送老师热爱自然热爱老师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自立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自立”,编排了《小狮子》和《妈妈,不要送伞来》两篇主题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自立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同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

《妈妈不要送伞来》通过写孩子希望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期盼,表达了孩子不愿被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同时表达孩子对妈妈浓浓的爱《小狮子》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故事,通过写小狮子由懒到勤的转变,让孩子明白父母本事再大,孩子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自立的含义,鼓励学生努力自立。

2、认字27个,写字13个。

3、学习部首查字法。

教学课时:妈妈不要送伞来 2课时小狮子 2课时语文天地 2课时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会认12个字,会写5个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学会背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老师:在家里,同学们能自己独立做哪些事情呢?学生充分说。

学生甲:我会叠被子。

学生乙:我会收拾书包。

……2、追问:什么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做,大人却代劳了?学生充分说。

3、老师: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他勇敢地喊出: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初读感知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的目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画出来。

(3)给课文标出小节。

2、按要求进行初读。

(老师巡回指导)3、检查读书情况。

(1)重点检查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慢悠y ōu 悠 雨丝s ī 裹gu ǒ住 奔b ēn 跑 淋l ín坏(2)按小节轮流读课文,重点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思考:“我”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出示投影,指名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的意思。

“慢悠悠”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慢慢地,悠闲地。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我”喜欢小雨,想多欣赏它。

(4)理解“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的意思。

①展开想象:细细的雨丝会对“我”说什么悄悄话?“我”会对它说些什么? ②两人一组(一人饰雨丝,一人饰“我”)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

③分组汇报,鼓励想象丰富的同学。

(5)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①师生共同总结。

“我喜欢……”充分抒发了“我”想贴近小雨,贴近大自然的喜悦心情。

②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让学生自由练读。

③汇报读。

师生评议。

④配乐汇报读。

⑤齐读第1节。

四、学习第2节。

(1)自由读第2节,思考:“我”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2)出示投影,指名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妈妈,不要送伞来。

这点儿雨算不了什么,“我”可以用头上裹着外衣的书包遮雨。

学生乙: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喜欢在雨中像一只机灵的小鹿,穿梭在五彩的伞群中。

②师生共同总结。

第2节中“我喜欢……”抒发了“我”搏击风雨的喜悦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①分组互相练习读,互相评议。

②小组代表汇报读,师生评议。

③配乐齐读第2节。

五、学习第3节。

(1)轻声读第3节,思考:“我”想对妈妈说什么?(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2)理解“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的意思。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甲:妈妈,“我”感谢你对“我”的关心。

学生乙:妈妈,“我”不是小糖人,不像它那么娇嫩,那么脆弱。

学生丙:妈妈,您就放心吧!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