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实验小学允燕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感老师给我这次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
现在,针对五年级下册教材进行以下的分析。
首先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五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
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探究活动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措施1.创设情境,产生课题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播下问题的“种子”,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思考,制订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开发资源,实践体会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
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村居进行采访、调查,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积极反馈,实施评价作好材料袋的收集整理,尤其是在“评价”这一块,使综合实践活动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评价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老师评价或社会评价、家长评价。
这种评价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种“自我反思”的“参照”,让学生和教师根据这种反思性评价“标准”自主描述,来达到评价的目的。
五、具体容一、方法与指导:1 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2学会统计数据二、活动与探究:主题一近视与生活主题二快乐理财主题三学做小木工主题四小小摄影师主题五编织小能手主题六融入社会活动一: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一教材分析安排本活动主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知道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明确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知道实验报告的基本容,初步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等过程,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对实验研究的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三、教学资源:本课教学资源建议:教具准备:1.示作品、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样板2.准备实验材料:生鸡蛋,煮蛋器(或炉灶),刀具,清水,锅,计时器(或者通过吹泡泡的实验,比较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3.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1.典型实验案例和实验报告2.实验记录表四、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实验报告的设计、实验研究的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调查研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化、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活动二学会统计数据【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实验,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步骤、方法、注意问题等。
2常见统计图的绘制的类型及绘制方法。
3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会如何统计数据。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注意问题、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式和方法?收集数据要注意的问题?a.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查阅资料法等。
B.收集数据时要做到实事、认真细致、项目齐全、记录清晰。
C.收集数据的方式:一种是全面调查;一种是抽样调查。
)常见统计图有折线统计图、柱形统计图、饼状统计图等。
折线统计图主要反映数据变化的趋势。
柱状统计图主要比较数据的大小。
饼状统计图主要表现数据间的比例关系。
主题一近视与生活(详细介绍研究性学习。
另附主题活动方案)主题二快乐理财一、活动目标:1. 学会合理利用自己的零用钱,把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
2.通过搜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活动要点:1、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搜集信息的各种方法。
3、指导学生对选题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能性进行推敲,确立本组研究的子课题。
三、活动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填表、归纳问题。
学做小木工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学做小木工教学活动是在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的情况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模式,而小木工以其操作性、探索性、模拟性以及传统工艺性倍受学生尤其是男孩子的青睐,作为劳作区的一个分支,它是依据学生的天性和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环境,提供便于学生操作的工具及半成品的木料,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敲击摆弄中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体验木工劳作的成功和快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小木工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及了解,尤其通过几年的活动主题的探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木工技法。
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木工技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制作简易笔架尝试学习,让学生对木工造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教法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激趣引课——观察、探究——方法训练——体验、实践、创新——交流评析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三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制作的速度、作品的工整程度、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是否协调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观察、动手、动脑发现了木工制作的不同技巧,并勇于实践,完成了一些精美的小木工制作。
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主题四小小摄影师一. 活动目的:1、了解基本的摄影技术,学习使用数码相机。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相机表现生4、学习欣赏摄影艺术。
欣赏风景照,二了解简单、基本的摄影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风景照。
2、看摄影作品,介绍摄影方法。
(1)、构图画面要干净、明快,尽量舍弃与主题无关的东西,集中力量突出主体。
有选择性的保留背景来表现主体。
横构图,还是竖构图,取决于你的题材,横构图适合表现广阔,竖构图适合表现纵深。
如果一时拿不准就各拍一。
(2)、远景、中景、近景的选择远景的构图要取上远山和,中景是让花田中的花占据画面的全部,近景就是花的特写,要求单株的花形漂亮,没有伤痕,色彩鲜艳。
(3)、光线的运用顺光拍摄,光线均匀,颜色鲜艳,成像清晰,但是没有反差,画面平淡。
逆光拍摄,能使平淡无奇的画面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光线透射过花瓣和叶片使具有透明感,使花又一圈轮廓光,产生立体感。
侧光能在花上投下阴影,形成立体感。
(4)拍摄角度拍摄的角度主要有仰角、平角、俯角。
拍照片的角度,不仅对表达拍摄容起重要作用,对形成优美的构图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拍摄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别很大。
主题五编织小能手一教材分析:《编织小能手》是科技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第五个主题。
编织工艺品在原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编织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传统工艺。
它通过挑、剪、编等方法,巧妙地利用编织材料制作丰富多彩的作品,如人物、动物、鞋帽和其他生活用品等。
其特点是造型别致,材料新颖,富有情趣,贴近生活。
编织使用的材料多取材于当地,既简洁轻便、成本低廉、易于采集,又有利于教师的集体指导。
安排这一主题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编织的世界,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原材料,了解编织的常用手法和制作的一般过程,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编织工艺品,并作出评价和说明。
通过动手体验和探究,激发学生对编织技术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技术创新的意识。
本单元容包括纸编、草编和线编。
各部分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编织品的编织方法进行学习,并按着实践操作编织出一件成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教师联系当地实际进行教学。
教材图文并茂,增强了人文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部分容中,先学基本方法,再学物品的完整制作,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兴趣制作需要。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5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观察、设计、操作、评价、交流,激发对编织工艺品进行探究与实践的兴趣,逐步掌握编织简单工艺品所需的基本技术知识与技能,丰富劳动体验;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
“实践与体验”环节安排了“纸编小篮子”、“草编长颈鹿”、“毛线编织”3个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材料以及工艺品的种类,能根据一些常见材料的特点,设计并编织不同的工艺品,进而认识到工艺品的编织还有很多学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意识到就地取材也能够编织出精美的作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实践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编织工艺品,能够做出评价和说明。
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技术实践,掌握更多的编织技术知识与技能。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看见过很多的民间编织品,并对简单的编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真正能够自己尝试编织的同学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