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9分)1. (2分)(2011·临沂)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伫立(zhù)扒窃(bā)什物(shí)戛然而止(jiá)B . 嗤笑(chī)菜畦(qí)提防(dī)毛骨悚然(sǒng)C . 阴霾(mái)荫庇(pì)恣睢(suí)根深蒂固(dì)D . 亵渎(xié)禁锢(gù)汲取(jǐ)随机应变(yìng)2. (2分) (2019八下·长春期中)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 大彻大悟戛然而止B . 人情事故销声匿迹C . 天衣无缝海枯石烂D . 周而复始草长莺飞3. (2分)下列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 . 酸辛预兆叮嘱悲愤B . 酸楚预警叮咛悲楚C . 酸辛预警叮嘱悲楚D . 酸楚预兆叮咛悲愤4. (5分) (2017八上·莒县期中) 古诗文默写。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________。
……(王绩《野望》)(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5)把崔颢的《黄鹤楼》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 (5分)仿句式写两个句子。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6. (7分)端午节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影响广泛、非常受人们重视的节日,仅叫法就有二十多种,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
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里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辩】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也不以为然,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就这一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材料探究】2009年9月,我国端午节申遗成功。
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A】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
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B】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
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可以产生多种积极影响:可以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
而这一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A】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修改: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续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弘扬传统文化下联:________7. (16分) (2019七上·黑龙江月考) 七年级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动中有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上联,请根据提示,修改下联,使其完整。
上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下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老百姓多灾多难,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
下联:(2)如果让你组织活动,请写出四种活动形式①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________(3)写两句爱国诗词并写明作者。
(4)写一句爱国名言并写明作者。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 (16分)(2019·大埔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孙道荣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②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机会。
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③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
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④一个孩子,写了妈妈带回来的好吃的,那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了,他感觉那一刻,自己好快乐。
⑤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⑥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设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
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⑦那一刻,都温暖,难忘⑧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⑨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
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
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界⑩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待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⑪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成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
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⑫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⑬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可是,没有。
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
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⑭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⑮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⑯她也流泪了。
⑰她已经支教三年了。
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
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
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
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⑱她突然无比想家。
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
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
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选自《南方日报》2016年1月22日)(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②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別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
(3)文章结尾处插叙“老师的支教与家庭”,有怎样的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最怕妈妈对我好”好在哪里?9. (20分)(2019·绥化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古人如何对付蚊子①现代对付蚊虫的方法很多,且很先进,但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没有现代好,科技手段落后,蚊虫对人类威胁更大。
因此,人们会更积极地采取各种对付蚊虫的手段。
那么古人是怎么驱蚊虫?现代驱逐蚊虫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烧蚊香,古人会这么做吗?②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对付蚊子也会烧蚊香,不过说法不一样,古人称之为“熏”。
滚,即俗话所说的“烟熏火燎”,这是古人夏天对付蚁虫最早也最流行的方法,也最有效。
从《周礼》记载来看,先秦周朝王室就是用这种方法,书中“翦氏”条:“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
以莽草熏之,凡底盅之事。
”翦氏就是负责给周王室驱虫的,其工作方法有两种:一是祈祷神灵驱虫害,一是点燃莽草熏虫。
前一种借神力驱虫,这当然是迷信,但祈祷神灵时如果燃香,客观上会有一种驱虫作用,这也是庙堂不生蚊虫的原因。
而后一种“熏之”,便是古人最常用的对付蚊虫的方法。
③用“熏”的手段来驱蚊虫,又叫“熏香”。
熏在先秦时使用很广,包括室内环境消毒、祛味、衣物增香都会“熏一下”,甚至连老鼠这样大的动物都可以用熏的手段将之驱逐。
如《诗经·幽风》中那首《七月》诗便称:“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④从考古发现来看,5000年前已有专门熏香用具,在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上,便曾出土了一只灰陶熏炉。
到战国时,熏香用具不仅器型漂亮,焚熏的原理也更科学。
⑤1965年从江苏流水县三里墩西汉墓中出土的“银鹰座带盖玉琮”,是一件战国时期玉琮造型的熏炉,将玉琮加盖、加座,中置铜内胆,便成了一件高档的“玉综熏炉”。
此滚炉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出土时器内尚有烟熏残迹,应该是墓主生前熏香实用器。
⑥秦汉及以后,从民间到贵族家庭都开始熏香。
现在文物市场上常见的“博山炉”,便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当然博山炉可不仅仅是用来熏蚊子。
博山炉是一种高级熏炉,又称“博山香炉”“博山香熏”“博山熏炉”,因器型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⑦博山炉功能在当时确实很先进,在今天也不落后,不只熏蚊子、焚香,还可为空气加湿,增加香气的持久性。
这种当年古人日常愈香用具,如今身价飙升,有的精品价值连城,最典型的是从满城汉墓中挖出的一只错金搏山滚炉,已成博物馆镇馆之宝。
(选自2018年第16期《百科知识》)(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①段中的划线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4)行文过程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10. (18分) (2019七下·桂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