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式坦克概况
开发背景
日本现有的第三代坦克在攻击、防御及机动性之间并不平衡。
而事实上,采用不同风格的装备是由不同的作战任务所决定,往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日本在冷战正酣之际,为了防备苏联坦克集群从北海道登陆,从而研制了侧重防御、忽略战略机动能力的90式。
但是,日本并没有认为攻、防和机动之间的不平衡并无不妥。
同样,尽管日本依然对外宣称奉行“专守防卫”战略,但该型坦克的研制则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其军事战略的转型。
具体而言,日本在新世纪所奉行的乃是积极外向的军事战略。
在威胁的判断上,陆上自卫队强调游击队、特种部队和恐怖分子等新型威胁;在军事行动上,积极寻机用兵海外。
10式主战坦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出来的。
技术指标
全长:9.42m
全宽:3.24m
全高:2.30m
重量:44吨-48吨(可增加外挂装甲)
悬挂方式:液压悬挂
速度:70km/h
主炮:120mmL44滑膛炮,(日本制钢所吸收Rh120 L44技术自行研制的国产炮)将
10式坦克侧面
来有必要可换120mmL55滑膛炮
机枪:12.7mm机枪(炮塔上)
7.62mm机枪(主炮同轴)
装甲:复合装甲(正面要部)
外挂装甲(炮塔两侧)
发动机:水冷4冲程8缸电子喷射可变喷射式柴油引擎,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功率/重量27马力/吨,速度70 km/h
电子系统:C4I2系统,全新火控系统
装弹方式:自动装弹机
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炮长)
费用和单价:研发费用约500亿日元(约32.5亿人民币),单价9.5亿日元(约6175万人民币)。
研发经过
日本要求陆上自卫队形成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应对反恐战争和反登陆作战。
需要全新的数字化战车以替换老旧的74式坦克在本州形成机动的海岸防御体系。
因为冷战时代的产物90式坦克过于沉重,只适合在北海道服役,所以为替换74式坦克日本不得不全新研发轻重量,全新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提升防护力,动力系统,火力和可改进性的代号为TK-X的新坦克。
由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研发,三菱重工承包生产,全部计划研发时间是2002年-2009年,2002年-2008年主要用于研究,2004年-2009年用于试验。
2008年2月13日在神奈川县相模原市陆上自卫队装备研究所第一次公布了新坦克的样车。
2010年6月14日在静冈县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公开了已经命名的10式坦克,同年7月11日富士基地成立58周年纪念日上2辆服役的10式坦克做了公开的机动展示。
10式主战坦克项目由日本TRDI具体负责,日本三菱重工业(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MHI)公司为主承包商。
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2年制造出第一台原型车,至2006年共完成三辆原型车。
2007年在日本本州岛静冈市的富士山学校展开了一系列测试工作。
2008年2月13日,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TRDI)正式公开了10式主战坦克第五批原型车的二号车。
截止到2010年7月为止,该项目花费已经超过了4.48亿美元。
按照计划,项目全部花费将达到4.75亿美元。
2010年7月11日,日本10式主战坦克在日本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进行了机动性展示。
2010年计划小批量装备10辆。
在定型批量生产之后将取代和补充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的74式和90式坦克
主要性能
防护力
正面和90式一样式内装式复合装甲,由于使用了碳素纤维和陶瓷等材料复合成的装甲,其装甲重量大大下降,基本重量为40吨,战斗全重为44吨,增加装甲最大限度为48吨。
炮塔两边的模块式装甲是用螺栓固定的,
安装和拆卸都很容易。
同时,从照片上看,这种模块式装甲应该是和德国豹2坦克类似的间隙式装甲,除了当储物箱以外,还有可能在必要时在中间增加装甲板,同时这种中空结构据说也是专为对付RPG而设计的。
10式定位是城市作战坦克,其四周的探测装置是一种复合探测器,并不只有激光探测器,还有采用了微机电技术的红外成像传感器和被动式厘米波极高频雷达探测器。
这是现有坦克中也不多见的全周探测报警装置,其目的也是针对步兵反坦克武器为主。
动力系统
10式采用了新型水冷4冲程8缸电子喷射可变喷射式柴油引擎,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功率/重量27马力/吨,最高行驶速度70 km/h,5对负重轮。
与90式三菱10ZG型2冲程10缸水冷直接喷射式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相比技术提高了,变速等机动性能大大加强了。
(估计至少不会像90式那样爬个坡也爆缸了)从74式开始,日本坦克就使用液压悬挂系统,10式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更适合日本多山的地理环境,提高机动能力。
10式坦克的发动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组成:
发动机性能图示
1.四冲程8缸柴油发动机。
虽然出力比90式的二冲程10缸发动机略小,但是因为车重减轻,所以并不影响机动能力。
而四冲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好于二冲程发动机,所以在最大行程相同的情况下,油箱从90式的1100升减小到了880升,也相应实现了车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同时燃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减少发动机的黑烟,提高隐蔽性。
2.电子控制式可变喷嘴排气涡轮增压机(VNT),这种涡轮增压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柴油机扭矩储备和瞬态响应性,解决低速冒黑烟的问题。
电控VNT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3.电子控制式泵喷嘴系统
10式的悬挂系统为电子控制主动液压式。
自74式日本就采用了液力悬挂,此外采用这种悬挂的典型还有瑞典S型坦克,这种悬挂具有机动力高,
减震能力出色,车重不足时用来抵抗开火时的后坐,必要时改变坦克姿态(如图中)等优点,可以说相当的适合10式的定位,城市作战。
行走系统图示
TKX-MRV主动液压悬架装置
机动性演示视频[1]
4.无级变速技术
10式主战坦克的推重比虽然比不上在他哥哥90式主战坦克那“世界第一”的推重比,但是由于无级变速技术的使用,使得发送机动力输出损耗大大降低,动力输出也更加稳定。
火控系统
10式坦克有可以360度旋转的车长周视仪,稳线式火控,具备猎—歼能力,同时其最具特色的是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在行驶中也能自动跟踪瞄准(这个功能是独门武功,也是当年备受标榜的功能),当年90式就是凭这种火控技术称雄一时,可以想象10式的坦克的火控系统只会更加先进。
通信指挥系统
属于日本C4I2系统,C4I2就是(Command指挥 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 Computers计算机 Intelligence情报Interoperability互动操作性)。
C4I2是日本防卫省-自卫队与各级部队指挥通信的系统。
C4I2系统实现了日本各级司令部、地区司令部、控制中心、后勤基地、给养部门的广域联网。
任何一个地区司令部的任何作战部队均可与其他前线作战中心或司令部作战室交换情报,并接受指令。
下一步日军将以各军兵种现有的信息系统为基础,对有关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的技术改造,尽快形成三军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
届时日本CAI2系统将于CCS日本中央指挥系统整合,
火力
十式坦克的主炮为90式战车所装备的120毫米滑膛炮升级版,试作车的主炮为日本制钢所制的国产44倍径120毫米滑膛炮,同时更强穿甲力的新型穿甲弹也正在开发。
日后十式坦克可能会换装威力更强大的120毫米55倍径主炮。
该坦克备有自动装弹机、炮塔尾舱内设有一具水平式自动装弹机。
战车使用的自动装填装置能在某种程度的仰俯角悬挂状态进行装填动作。
关于炮弹的装载弹数,目前“在自动装填装置内14枚、炮塔弹药库有14枚、炮手后方有2枚、车身能收纳6枚”的报道以外,也有“与90式坦克没差别”的报道,而90式坦克自动装填装置与车身各有18枚和战斗室内4枚,共有40枚装载。
TK-X坦克的主炮炮口装置解析
战术运用
初期10式的战术运用构想与90式类似,即平原装甲集群对抗
,中后期运用思想转变。
总结
总的来说,10式坦克预想的未来战场是立足本国地形特点,除了反坦克任务,还要针对敌方步兵等游击队形式的部队,并顾及反恐和城市战,因此其主要特点就是重量轻,机动性好,信息化,适度装甲和火力。
当年苏联坦克大军大举入侵那样的威胁已经不存在,而日本自卫队也根本没有国内某些人幻想的入侵大陆的计划,仍然走着专守防御的路,因此这样一种坦克是比较符合实际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