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采矿部门
4000c
机器制造厂
购买电力
发 电 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相互关系: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 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 因子。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 不同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 而且包括生活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媒介 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 一般商品流通;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 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社会生产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部类(Ⅰ)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 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是由生产消费 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 部类和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成三个部分 (c+ⅴ+m),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也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关键。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 6000( c ) + 1500( v ) + 1500( m ) =9000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按它的规模划分为两种类型,即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 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则是资 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 部分当作追加的资本,用于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联系:
a. 物质产品的价值和非物质的产品即服务的价 值都可以区分为c、v、m。 b. 三次产业划分融合到两大部类中扩大了两大 部类的内涵。所有的物质生产和服务生产构成社会 总生产,社会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构成社会总 产出。根据服务产品的最终用途,为生产提供的服 务可以纳入第一部类,为生活提供的服务可以纳入 第二部类。
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是社会生产在原有规模 上不断重复进行的生产。
扩大再生产
2、分析简单再生产的几个假设条件
①假设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整 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②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在 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③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售,不考虑商品价 格与价值不一致的问题; ④假设没有对外贸易和储蓄。
总产出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 生产按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社会总产出的价值构成和使用价值构成如下: Ⅰ:c+v+m;(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是生产资料)
Ⅱ:c+v+m;(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是生活资料)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2、三次产业的划分
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 工的发展过程划分三次产业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 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 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 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 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 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如运输、通信、商贸、 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文化娱乐、 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
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 消费资料的生产和消费 部类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之间的比例关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生产资料的 供给与需求
Ⅱ( c + v + m ) = Ⅰ (v+m )+ Ⅱ( v+m )
2
第Ⅱ部类企业 预付可变资本
500( v v )) + 500( 500( + m) 500( m ) 500( m 值 )值
价 价 补 实 偿 现
新创造的 价值
第Ⅱ部类企业 的剩余价值
工人所得 购 的工资 买
消费 资料
购 资本所有者 的收入 买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
Ⅰ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生产资料)
价值 形态
不变资本( c ) 可变资本( v ) 剩余价值( m )
生产生产 资料的第 一部类 生产生活 资料的第 二部类
物质 形态
生产 资料 生活 资料
社 会 生 产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 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 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 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第二节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除了满 足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 还得有剩余 。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剩余价值被资本所有者 被资本所有者用于 积累的剩余价值 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
社会 资本 再生 产的 核心 问题
社会 总产 品的 实现 问题
价值补偿
实物补偿
实 物 补 偿
指社会总产品各个 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 以后,如何再进一步 转化为再生产所需要 的物质产品
社会 资本 再生 产的 核心 问题
社会 总产 品的 实现 问题
价值补偿
该卖的 卖掉了
实物补偿
该买的 买到了
社 会 总 产 品
个别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 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
2、社会总资本运动
社会资本运动就是互为条件、相互交 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而所谓单个资 本的运动是指各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 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 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 产。
3、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之间的关系
Ⅱ( c + m – m/x ) >Ⅰ ( v + m /x )
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所提供的消费资料,除了 能满足第一部类简单再生产时工人和资本所有 者的消费以外,还必须有一部分剩余。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
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除了满 足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 还得有一些剩余 。
3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 消费资料)
2
Ⅰ 1000(
v ) +1000( m )
2000( c )
Ⅱ
价值形态 工人创造 的新价值
供本部类内部 工人和资本所 有者个人消费
实物形态 生产资料
实物形态 消费资料
价值形态 不变资本
购买生 产资料
社会 资本 简单 再生 产实 现的 基本 条件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社会总 产品的含义、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以及社会再生 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扩大再生产的 实现条件;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等市场态势的变 化;培养同学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分析和研究我国的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单个资本的运动不可能孤立存在, 它们之间形成了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 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的单个资本的 运动构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也称社会 总资本再生产。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 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两大部类的划分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首先就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以及与此相 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划分。马克思从实物形式和价值 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根据其最终用途在物质形态上可以 区分为两类: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 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3、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a. 从方法论上看,两大部类较第三产业更为抽象; b. 从分类的依据上看,两大部类的划分依据产品的最终用 途,三次产业的划分依据生产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序列; c. 从涵盖面看,两大部类以社会总产品概念涵盖一切物质 生产部门,三次产业以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包容社会所有生产 部门,特别是包括服务业; d. 从计算口径看,两大部类包括了原材料等中间产品在内 的所有物质产品,三次产业则只统计各部门的增加值(即不包 括构成当年新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价值)。
第一部类全部产品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总 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 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社会 资本 简单 再生 产实 现的 条件
Ⅰ ( v + m ) = Ⅱ( c )基本条件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Ⅱ( c + v + m ) = Ⅰ (v+m )+ Ⅱ( v+m )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