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鸡抗球虫药的效力比较试验

三种鸡抗球虫药的效力比较试验

三种鸡抗球虫药的效力的比较研究孟刚(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摘要:挑选健康和体况相近的104羽15~25日龄雏鸡,随机分组,在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条件下,评估三种抗球虫药物磺胺氯吡嗪类、马杜拉霉素、盐酸氯丙嗪抗球虫效果,并对三种抗球虫药物进行比较,以抗球虫指数(ACI)作为药物治疗效果的综合评定指标。

结果显示,各药物组的ACI分别为磺胺氯吡嗪类184.35,马杜拉霉素142.06,盐酸氯丙嗪165.10,显示磺胺氯吡嗪类抗球虫效果最好。

关键词:柔嫩艾美耳球虫鸡抗球虫药物抗球虫指数(ACI)鸡球虫病(Chicken coccidiosis)是由艾美耳属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原虫病。

该病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全世界因球虫病所造成的损失每年约20亿英镑。

在养鸡生产中,几乎所有雏鸡饲料中都必须加入抗球虫药物,我国每年投入预防本病的药物费用平均为每只鸡0.2元~0.3元,每年用于防治鸡球虫病的药费达数亿元人民币,占鸡病全部防治费用的近1/3。

鸡球虫病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可达80%以上。

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

在我国南方,鸡球虫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多发于温暖潮湿的季节,尤其在5~7月份。

由于在舍内处于密闭饲养状态,气温在22—30℃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最易流行,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本试验对3种常用抗球虫药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筛选最佳抗球虫药物,以指导实践生产。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雏鸡104只、抗球虫药(磺胺氯吡嗪类、马杜拉霉素、盐酸氯丙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液、消化液、饱和食盐水、剖检器具(手术刀、刀片、解剖剪、不锈钢剪刀、大镊子、小镊子)、瓷盘、电子天平、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麦氏计数板、计数器、烧杯、玻棒、滴管、量筒等。

1.2方法1.2.1试验准奋工作选用15~25日龄左右的健康雏鸡。

防止雏鸡自然感染球虫。

供试鸡使用前应绝对禁用含有抗球虫活性药物的饲料,直至试验结束。

1.2.2试验鸡分组试验开始时,分别称量雏鸡的个体重,尽量挑选体重接近的,以24只为一组,分别设组(空白对照组8只一组):A:给药1组—磺胺氯吡嗪类—灭球多肽B:给药2组—马杜拉霉素C:给药3组—盐酸氯丙嗪D:感染不给药组(感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感染不给药组1.2.3投药方法将试验药物按规定剂量溶于饮水中。

在人工接种时同时喂给。

各种混药及试验药物应分别做好标记。

1.2.4人工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易于纯分离,且致病力最强,故一般抗球虫药药效试验的人工接种均用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

取保存备用的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离心去掉重铬酸钾液,然后加水稀释,进行卵囊计数。

(5万个卵囊/ml)。

试验组每只雏鸡接种量为5万个卵囊(即每只鸡1ml),一般在给饲前用吸管经过口腔将卵囊液注入嗦囊。

1.2.5试验观察及处理试验期前后应做好详细记录,作为药效试验的原始资料。

(1)试验期为8天,以人工接种当天为第0天,以后每天观察试验雏鸡数次,记录精神、食欲、粪便等状况,根据不同试验组别分别给足相应的饲料和饮水。

(2)第3天开始检查粪便,每天数次,记录各试验组血粪堆数(仅有血丝不算),直至第8天扑杀剖检为止。

(3)对人工接种第3天后死亡的雏鸡应逐只进行称重、剖检,查明死因,并做好详细记录,并进行卵囊总数。

(4)第8天将各试验组雏鸡分别进行扑杀剖检,一般先扑杀不感染不给药组,然后为给药组,最后是感染不给药组。

剖检前逐只称重,剖检后重点检查盲肠病变,根据病变标准进行评分。

(5)然后将盲肠按试验组进行消化(消化液配方为:浓盐酸0.7ml、胃蛋白酶0.5~1g、蒸馏水100ml)或制成匀浆,取50ml饱和食盐水,加入消化液中,混匀取适量,加入麦氏计数器中,计数。

算出每克盲肠中的鸡球虫卵囊数及每鸡盲肠中卵囊数。

1.2.6药效判定方法药效判定方法及依据以“抗球虫指数(ACI)”来判定药物效力,其计算方法为:ACI=(相对增重率得分+存活率得分)-(病变扣分+卵囊扣分+血粪扣分)(1)相对增重率得分:以不感染不给药组在试验期间每鸡的平均增重为100%,算出其它各组每鸡的平均增重百分率,即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重率×100即为相对增重率得分。

(2)存活率得分:以不感染不给药组的存活率为100% ,算出其它各组试验鸡存活率,存活率×100即为存活率得分。

(3)血粪扣分:分别对各组试验鸡生前最严重的一天血粪进行记分,该天每鸡平均血粪堆数在1~3.9堆,则分别记1~3.9分,如平均3.5堆即记3.5分,依次类推。

4堆及其以上的计4分,一直无血粪的记0分。

血粪记分×5即为该组血粪扣分数。

(4)病变扣分:以各试验组平均每只雏鸡的病变记分×5,即为该组病变扣分数。

病变记分标准:A、无卵囊。

盲肠正常。

记0分B、有卵囊。

盲肠粘膜稍增厚,有少量散在性出血或少量肠芯。

记1分。

C、有卵囊。

盲肠壁增厚,有明显的血液或血样肠内容物。

记2分。

D、有卵囊。

盲肠粘膜增厚,有大量的血凝块或明显的血样肠芯。

记3分。

E、死亡。

外观盲肠呈酱色,明显肿大。

有卵囊,内容物血样。

记4分。

(5)卵囊扣分把剖检后消化的盲肠匀浆内卵囊数与该组第5~8天粪中卵囊数相加,分别求出每组每鸡的平均卵囊数,按下列标准扣分。

每鸡平均卵囊数(x106)该组卵囊扣分0-0.1001-1.0 1>1.0-2.0 5>2.0-5.0 10>5.0-6.0 15>6.0-10.0 20>10.0-11.0 30>11.0 401.2.7药效的判定标准抗球虫指数(ACI)在120以下,不宜用作抗球虫药;在160以下为控制球虫感染不满意,在160~180之间只有中等的控制球虫感染作用,在180以上时控制球虫感染满意,用作抗球虫药药效好。

2.结果与分析2.1 表1 相对增重率得分组别攻虫前体重(g)攻虫后体重(g)平均增重(g)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重率得分A 139.18+24.15 194.73+39.51 56.17+33.21 102.35 102.35B 134.76+21.44 173.61+26.94 36.53+21.55 66.56 66.56C 135.62+21.20 179.62+36.69 43.41+30.61 79.10 79.10D 129.87+18.10 186.94+30.28 49.40+29.37 90.01 90.01空白对照102.82+16.95 157.70+28.69 54.88+7.92 100.00 100.00 2.2 表2 存活率得分(注:饲养中有个别鸡因为鼠害致死)组别攻虫前鸡只数量攻虫后鸡只数量存活率(%) 存活率得分A 24 16 100 100B 24 16 100 100C 24 19 100 100D 24 12 100 100空白对照8 8 100 100 2.3 表3 病变扣分组别盲肠病变记分平均每鸡病变记分病变扣分A 30 1.9 -9.5B 27 1.7 -8.5C 34 1.8 -9D 14 1.2 -6空白对照0 0 02.4 表4 卵囊扣分组别盲肠卵囊总数粪便卵囊总数每鸡平均卵囊数卵囊扣分A 556280 9658839 638445 -1B 1757920 15114654 1054536 -5C 843940 13401120 749740 -1D 10211800 18723260 2411255 -10空白对照0 0 0 02.5 表5 血粪扣分组别最高血粪堆数平均每鸡血粪堆数血粪记分血粪扣分A 12 1.5 1.5 -7.5B 13 2.2 2.2 -11C 8 0.8 0.8 -4D 8 0.8 0.8 -4空白对照0 0 0 02.6 表6 抗球虫指数组别相对增重得分存活率得分病变扣分卵囊扣分血粪扣分抗球虫指数(ACI)A 102.35 100 -9.5 -1 -7.5 184.35B 66.56 100 -8.5 -5 -11 142.06C 79.10 100 -9 -1 -4 165.10D 90.01 100 -6 -10 -4 170.01空白对照100.00 100 0 0 0 200.00 2.7 表7 结果判定药物抗球虫指数(ACI)药效判定磺胺氯吡嗪类184.35 >180,满意,药效好马杜拉霉素142.06 <160,控制感染不满意盐酸氯丙嗪165.10 160~180,中等控制作用3.讨论实验结果可知,磺胺氯吡嗪类的抗球虫效果最好,其次是盐酸氯丙嗪,最后是马杜拉霉素,后者的效果不佳,考虑到可能是随着药物的使用,当地的球虫产生了抗药性,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交叉用药或者穿梭用药。

但实验结果会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如饲养环境场地、饲养笼具可能未彻底消毒或杀灭卵囊;每天饲喂人员不同,给鸡提供的饮水量不同,使每只鸡摄入的药量不同,另外实验人员进出,均可能造成人为传播卵囊;血粪计数时重叠、遗漏或人为因素,造成血粪堆数记录有误差;收集粪便和检查时各实验组相互混杂;攻虫操作不当或攻虫量不一致造成误差;鸡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粪便混合不均匀使粪便卵囊计数和盲肠卵囊计数时有误差等,均会影响抗球虫药的效果。

目前,在没有新抗球虫药问世的情况下,搞好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如鸡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

将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饲槽、饮水器、用具和栖架要经常洗刷和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同时定期进行鸡场球虫抗药性检测,并制订合理的穿梭用药方案,才能有效地防治球虫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参考文献:[1]Gu You—fang,Guo Guang—fu,Chen Hui—lian.Resistance of five Eimeria tenella isolates to four anticoccidiosis drugs[J].Acta Parasitol Med Entomol Sin,2006,(3):185—189.[2]Del Cacho E.Effect of the quinolone coccidiostat decoquinate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chromosomes of Eimeria tenella.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2006,36(14):1515一1520.[3]朱顺海,曹杰,徐梅倩,等.抗球佳、克球灵防治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笼饲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6):24.[4]李士娟.鸡球虫病及其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05(6):26—27.[5]孔爱云,庞传文.鸡球虫病及抗球虫药物的临床应用[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1);22—23.[6]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于咏兰,汪明.鸡艾美耳球虫抗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7):46—47.[8]孔繁瑶,宁长中,殷佩云.15株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五种抗球虫药的抗药性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20(3):302-307.[9]Waggoner J K.Efficacy of lasalocid and decoquinate against coccidiosis in naturally infected dairy calves.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4,77(1):349—353.[10]Morehouse N F,Baron D R.Coccidiosis evaluation of cocidiostats by mortality weight gains and fecal score[J].Exp Parasitol,1970,(28):25—29.[11]Johnson J,Reid W M. Anticoccidial drugs: lesion scoring techniques in battery and floor-pan experiments [J].Exp Parasitol, 1970, (28):30-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