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半导体三极管
iB uCE0 uC E1V
O
uBE
2020/5/1
18
2.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特性曲线—— iC=f(uCE) iB=const
它是以iB为参变量的一族特性曲线。现以其中任何一条 加当以uC说E稍明增,大当时u,CE=发0射V时结,虽因处集于电正极向无电收压集之作下用,,但i集C=电0。 结反偏电压很小,如
显然 与 之间有如下关系: = IC/IE= IB/1+ IB= /1+
2020/5/1
32
②极间反向电流
a.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CBO ICBO的下标CB代表集电极和基极,O是
Open的字头,代表第三个电极E开路。它相当于
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b.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EO ICEO和ICBO有如下关系 ICEO=(1+ )ICBO 相当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反向
以NPN型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介绍三极管的特 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 iB=f(uBE) uCE=const 输出特性曲线—— iC=f(uCE) iB=const
2020/5/1
15
1. 输入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 iB=f(uBE) uCE=const 简单地看,输入特性曲线类似于发射
结的伏安特性曲线。因为有集电结电压的 影响,它与一个单独的PN结的伏安特性 曲线不同。
2020/5/1
16
① uCE 00 uC E1V
2020/5/1
O
uBE
17
②uCE≥1V
uCB= uCE - uBE>0,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三 极管处于放大状态,集电极更易收集电子,且
基区复合更少, 移动一些。
IB减小。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
但uCE再增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
按使用频率分: 低频管、高频管
按功率分:
小功率管 < 500 mW 中功率管 0.5 1 W 大功率管 > 1 W
2020/5/1
7
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控制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在工作时一定要加上 适当的直流偏置电压。
若在放大工作状态:发射结加正向电压, 集电结加反向电压。
现以 NPN型三 极管的放大状态为 例,来说明三极管 内部的电流关系。 (动画2-1)
uCE< 1 V uBE=0.7 V uCB= uCE- uBE= <0.3 V 集电区收集电子的能力 很弱,iC主要由uCE决定。
2020/5/1
19
当uCE增加到使集电结反偏电压较大时,如 uCE ≥1 V uCB ≥0.3 V
运动到集电结的电子 基本上都可以被集电 区收集,此后uCE再增 加,电流也没有明显 的增加,特性曲线进 入比较平坦的区域, 略微上翘——基区宽 度调制效应。 (动画2-2)
• 饱和状态 IC=ICS,VCE=UCES=0
负载线 IC: VCC R CUCE
2020/5/1
28
(2)三极管的开关时间
• 延迟时间td +uB2加入→0.1ICS
• 上升时间tr 0.1ICS→0.9ICS
• 存→储0.9时IC间S ts - uB1 加入
• 下降时间tf 0.9ICS→0.1ICS
IE =IC+IB
2020/5/1
9
3. 三极管的电流关系
(1)三种组态 双极型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其中一个可
以作为输入, 一个可以作为输出,这样必然 有一个电极是公共电极。三种接法也称三种 组态。
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表示;
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C表示;
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B表示。
2020/5/1
4
2.2.1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 结构、符号和分类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
collector
集电极 C
— 集电区
N 集电结
基极 B P — 基区
base
N
发射结 — 发射区
C P
BN P
发射极 E emitter
C
E C
2020/5/1
B
NPN 型 E
2020/5/1
11
IC=ICN+ICBO= IE+ICBO= (IC+IB)+ICBO
IC1 I B1 IC BO
令 1
称为共发射极接法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 = IB+(1+ ) ICBO
IC IB 因 ≈1, 所以 >>1
2020/5/1
12
ICIB1 ICBO
开通时间ton= td+tr ; 关闭时间toff= ts+tf。 开通时间ton与关闭时间toff也总称为 三极管的开关时间。
2020/5/1
29
2.2.3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电路模型
1.主要参数
2020/5/1
半导体三极管的参数分为三大类: 直流参数 交流参数 极限参数
(1)直流参数
①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a.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饱和电流,即输出特性曲线IB=0那条曲线所对应 的Y坐标的数值。
2020/5/1
33
ICEO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位置
2020/5/1
34
(2)交流参数
①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a.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BuCE=const
在放大区 值基
本不变,可在共射 接法输出特性曲线 上,通过垂直于X 轴的直线求取 IC/IB。
B
PNP 型 E
5
从外表上看两个N区,(或两个P区)是 对称的,实际上发射区的掺杂浓度大, 集电区掺杂浓度低,且集电结面积大。 基区要制造得很薄,其厚度一般在几个 微米至几十个微米。
C
N
B
P
N
C P
BN P
2020/5/1
E
NPN 型
E
PNP 型
6
分类:
按材料分:
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
NPN、 PNP
穿透电流 ICEO 1 ICBO
2020/5/1
13
由以上分析可知,发射区掺杂浓度高, 基区很薄,是保证三极管能够实现电流 放大的关键。若两个PN结对接,相当基 区很厚,所以没有电流放大作用,基区 从厚变薄,两个PN结演变为三极管,这 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又一个实例。
2020/5/1
14
2.2.2 三极管的基本特性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 结反偏,uCE电压大于 0.7 V左右(硅管) 。
2020/5/1
21
3.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1)开关作用
• 截止状态 IB=0,IC=0,UCE=VCC
• 饱和状态
集电极饱和电流 ICSVCCR C UCESVRCCC
基极临界饱和电流
IBS
ICS
VCC
RC
iB IBS
2020/5/1 IC=ICS,VCE=UCES=0
2020/5/1
双极型三极管内载流子的运动 8
可得如下电流关系式:
IE= IEN+ IEP 且有IEN>>IEP IEN=ICN+ IBN 且有IEN>> IBN ,ICN>>IBN
IC=ICN+ ICBO
IB=IEP+ IBN-ICBO
IE=IEP+IEN=IEP+ICN+IBN =(ICN+ICBO)+(IBN+IEP-ICBO)
2020/5/1
20
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饱和区——iC受u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uCE的
数值较小。三极管的饱和压降UCES。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零偏。
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的曲线
的下方。此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放大区——满足 IC IB
的关系,曲线基本等距。
2020/5/1
36
(3)极限参数
①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当集电极电流增加时, 就 要下降,当值下降到线性放大区值的2/3
时,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称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
流ICM。至于值下降多少,不同型号的三极管,
不同的厂家的规定有 所差别。可见,当 IC>ICM时,并不表 示三极管会损坏。
2020/5/1
2020/5/1
双极型三极管
物理模型
42
⑵混合π型微变等效电路-物理模型
简化:
忽略rb’c 、 rce
2020/5/1 忽略Cb’c 、 Cb’e
43
⑶参数计算
(ICICE )/IO BIC/IBuC E const
30
在放大区基本不变。在共发射极输出特性
曲线上,通过垂直于X轴的直线(uCE=const)来求 取IC / IB 。从IC较小到IC较大, 会有所减小。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决定
2020/5/1
值与IC的关系
31
b.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CBO)/IE≈IC/IE
2020/5/1
40
由PCM、 ICM和U(BR)CEO在输出特性 曲线上可以确定过损耗区、过电流区
和击穿区。
2020/5/1
输出特性曲线上的过损耗区和击穿区
41
2.电路模型
⑴三极管的物理结构如图所示
rbb' ---基区的体电阻,b'是假想 的基区内的一个点。
re --- 发射结电阻 rb'e--- re归算到基极回路的电阻 Cbe ---发射结电容,也用C这一符号 rbc---集电结电阻 Cbc ---集电结电容,也用C这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