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初中几何教学中基本图形分析法的实践研究(终审稿)

新课标下初中几何教学中基本图形分析法的实践研究(终审稿)

新课标下初中几何教学中基本图形分析法的实践研究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新课标下初中几何教学中基本图形分析法的实践研究【摘要】许多初中学生在学习几何时会感到困难,虽然理解、掌握了几何概念和定理,但还不能灵活解题,仍然要靠大量的重复操练巩固知识、掌握方法。

本文探索如何引导学生先掌握能够反映概念、定理或者是在习题中经常出现的基本图形,在分析几何问题时,找出、分离适当的基本图形,若不能找到完整的基本图形,则根据部分基本图形,通过添辅助线构造完整的基本图形,进而应用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及相关数学原理解决问题。

基本图形分析法重在探索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达到举一反三、适负高质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分析法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如果只会解决自己做过、老师讲过的问题,不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那么思维能力是非常弱的。

这样的学生势必会通过大量的重复操练来提高成绩,会有比较重的课业负担。

在进行几何教学时,经常会遇到学生很难形成分析推理能力,不会独立思考,遇到陌生的问题就束手无策。

当学生不会做题时,问他在这几分钟进行了哪些思考?不少人总是回答:不知道怎样想,好像是在这几分钟内大脑没有进行任何活动一样。

在进行练习或考试时,不少学生只会做那些见过、做过的面孔熟悉的题目。

一遇到陌生的问题就不会进行思考,不会把问题转化。

甚至经常有讲过、做过几遍的问题,在考试中还不能解答的情况。

尤其是不少女学生,能记住相关内容的文字表述,但不会分析具体的问题,看到问题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思考。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是长期存在的,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尝试在几何教学中系统地进行基本图形分析法的实践研究,以几何知识和与之相关联的基本图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研究文献概述对于几何问题的解决,上海市创造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数学副教授徐方瞿老师于1978年首创并提出能揭示平面几何问题的分析方法规律性的基本图形分析法,解决了几何问题如何添加辅助线这一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并应邀在京、津、沪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基本图形分析法的学术报告,受到各地教学研究人员和数学教师一致的好评,并着有《怎样应用基本图形分析法添辅助线》一书,比较系统地讨论和叙述了平面几何中添辅助线的规律。

但这些模式是基于老教材的结构,内容有些偏难、繁,不太适合新课标下的初中学生。

⑴在随后的一些教学研究杂志上,也零星出现过一些运用“基本图形分析法”、“基本图形分离法”、“补形法”等解决几何问题的辅助线问题的方法,但都局限于一些简单的解题技巧方面,没有形成结合教材的系统的分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研究试图在新课标的框架下,以初中浙教版数学教材为载体,结合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探索、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以此为基础,以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为指引,进行分析解决几何问题,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产生过程上,即怎样想出解题方法的。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本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皮亚杰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所谓建构,指的是结构的发生和转换,只有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到不断的建构过程中,动态地研究认知结构的发生和转换,才能解决认识论问题。

”鉴于数学的对象主要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数学的活动也主要是思辨的思想活动,因此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就是典型的建构学习的过程。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

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意义。

首先要与所设置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其次要与所进行的活动中的因素及其变化建立联系,又要与相关的各种已有经验建立联系,还要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联系。

这种建立多方面联系的思维过程,构造起新知识与各方面因素间关系的网络构架,从而最终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有外部的操作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还有内部和外部的交互活动。

“建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参照中心的自身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动活动的过程,是积极创建的过程,最终所建构的意义固着于亲身经历的活动背景,溯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扎根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

⑵通过建构基本知识的基本图形和典型的基本图形,便于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地建构知识,通过分析法和综合法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的思维能力。

2.信息加工理论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信息加工论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以启迪: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和认知图式;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象狗熊拣苞米一样,拣一个丢一个;“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成有意义的块状;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⑶在本研究中关注了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把基本只是组建成基本图形,即把知识组成系统的“块”,然后从新情形中把基本图形分离出来,强调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图形的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知的基本图形的问题,都基本符合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 图式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认为, 图式是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

而知识结构是学习和实践在人心理, 特别是在思维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个知识结构对于个体认识事物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认知过程中, 个体只有把新刺激与已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才会理解它。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生和发展, 图式理论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 并被广泛用于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默哈特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块料( 或“组块” ) , 他认为,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

所有的已有知识在头脑中经过整理内化形成一定的组织, 这种组织就是图式。

图式不仅包含知识本身, 还包含有关这些知识如何被运用的信息, 即图式的启动。

⑷引导学生一基本图形的形势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种种图式,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便于根据相关的联系把图式提取出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研究的界说“基本图形分析法”是指把能够反映一个或几个定理的几何图形,或经常使用的反映图形基本规律的几何图形作为基本图形。

在分析几何问题时,根据条件和结论,找出适当的一个或若干个基本图形,若不能找到完整的基本图形,则尝试找到基本图形的一部分,再思考怎样把基本图形补全,构造成基本图形,进而应用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及基本数学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考方法。

基本图形以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常用的数学结论和基本规律为基础,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提炼性和浓缩性。

过多的基本图形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数学变成记忆性的知识,背离数学的思维本质。

五、研究的内容与措施1.建立基本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双向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把基本的定义定理以基本图形的形式反映出来,建立最基本的基本图形库,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表述相关的定义定理。

想到几何知识就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看到几何图形就想到相应的几何知识。

改变那种把性质定理的文字表述与图形割裂开的学习方法。

建立基本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双向关联,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没有这种基本的关联,训练思维能力就缺少了必要的载体。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渗透这种理解、记忆几何知识的方法。

如三角形外角基本图(图1),学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他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时候,想到三角形的外交相关的性质,就想到图1,看到图1的形状就想到∠1=∠A+∠B,再如三线八角基本图(图2),同位角基本图(图3),内错角基本图(图4)等,看到这种图形就能以这些图形为索引,联想到相关联的知识。

2.把经常在习题中出现的基本形态作为基本图形。

尽管数学练习千变万化,但是绝大多数题目都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基本元素,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提炼这些基本图形,遇到问题时分离这些基本图形,基本图形残缺时,构造基本图形,这样可以以这些基本图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一种是简单的基本图形。

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基本图形(如图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基本图形;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如图5、6、7),还有弦切角定理、切线长定理基本图形等,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常见的全等、相似的基本形状,易于掌握和应用。

图5DCOBAFECBA图6图7AB CDE _图1_1图2_2_1图3_2_1图4AB另一种是比较复杂,经常在习题中考题中出现,也可以提炼为基本图形。

例如:河边取水基本图(如图8),问题是:从A 处到小河m 取水拿到B 处,怎么选取水点才能使所走的总路程最近?这个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提炼出一个基本图形,在四边形中,圆的有关问题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都有很多的的应用。

再如梯形ABCD 中(如图9),有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S 2=S 4, S 1+ S 2=S 4+S 1 S 2+S 3+S 4+S 3 ,还有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之比 S 1: S 3=DO:BO ;还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与线段比的关系 S 1: S 3=AO 2:CO 2等,把此图作为基本图形,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一大类相关问题。

3.把反映重要数学规律的图形作为基本图形。

尽管几何部分有很多知识点,但是某块内容的有关练习都有很多共性之处,可以把其中最有共性、最本质的基本元素提炼出来作为基本图形,给解决问题带来便捷。

例如,圆中有关的线段计算问题,如图10,由半径、弦的一半、弦心距组成的“垂径三角形”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图形,很多圆的计算问题都可以转化为这个基本图形,在直角三角形中OAP 中求解。

在半径、弦、弦心距(还有拱高)这4个量中只要知道2个量就可以求其余2个量。

再如:在锐角三角函数应用的有关计算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图11的模型,图AD 、CD 、AC 、BC 、AB 、BD 六条边中1条可求其余5(必须有一边),即可求出其余未知量,把问题转化为或构造出这个基本图,使问题迎刃而解。

如图12中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这个基本图形解决。

S 2 ·A · P ·B ·A ′ 图8 m O D C B A 图9S 1 S 3 S 4 C 图10A B 1 D C 2 图4.利用基本图形分析法分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教学模式。

看到一个几何问题,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采用基本图形分析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