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卫生课教案

生理卫生课教案

爱国卫生运动
一、复习提要
重点复习免疫
二、内容提要
(一)除四害、讲卫生
1.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是传染疾病的媒介。

2.除四害的有效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掌握四害生长、繁殖、活动的规律,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方法。

消灭四害要灭早、灭小、灭了,消灭四害孳生地。

(二)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由一定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流行性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是指感染了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人或动物。

他们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把病原体传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传染源把病原体传给健康人所经过的一定途径。

如空气、水、食物、土壤、生物媒介等。

(3)易感人群:容易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针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采取必要的预防措
施。

(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必须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2)切断传染途径:讲究与传播因素有关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保护易感者体育锻炼
增强易感者的抗病力生活规律
预防接种(三)免疫人体对异己物质的反应过程。

神经体液调节
麻疹病毒人体产生对抗麻疹的物质。

(异己物质)(特殊蛋白质)
抗原抗体
1.抗原:能引起人(或动物)体免疫反应的物质。

2.抗体:当抗原作用于人(或动物)体后,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产生的对抗原有反应的特殊蛋白质。

(四)人工免疫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一般分为两种方法:
(五)免疫学研究免疫反应规律的科学。

(六)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1.呼吸道传染病:由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如感冒、肺结核),主要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2.消化道传染病:由消化道感染的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主要切断病从口入的途径。

3.虫媒传染病:由吸血昆虫作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消灭蚊子等传播疾病的昆虫。

4.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而感染的传染病。

主要切断与传染源接触的途径。

活菌苗:经过减弱毒力的活细菌制成。

注:细菌
死菌苗:将细菌毒性减弱杀死而制成的。

疫苗:由病毒等制成的生物制品如牛痘疫苗。

生理卫生知识
(八)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由一定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流行性疾病。

6.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7.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是指感染了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人或动物。

他们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把病原体传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传染源把病原体传给健康人所经过的一定途径。

如空气、水、食物、土壤、生物媒介等。

(3)易感人群:容易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8.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针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必须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2)切断传染途径:讲究与传播因素有关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保护易感者体育锻炼
增强易感者的抗病力生活规律
预防接种(九)免疫人体对异己物质的反应过程。

神经体液调节
麻疹病毒人体产生对抗麻疹的物质。

(异己物质)(特殊蛋白质)
抗原抗体
3.抗原:能引起人(或动物)体免疫反应的物质。

4.抗体:当抗原作用于人(或动物)体后,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产生的对抗原有反应的特殊蛋白质。

(十)人工免疫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一般分为两种方法:
(十一)免疫学研究免疫反应规律的科学。

(十二)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5.呼吸道传染病:由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如感冒、肺结核),主要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6.消化道传染病:由消化道感染的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主要切断病从口入的途径。

7.虫媒传染病:由吸血昆虫作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消灭蚊子等传播疾病的昆虫。

8.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而感染的传染病。

主要切断与传染源接触的途径。

活菌苗:经过减弱毒力的活细菌制成。

注:细菌
死菌苗:将细菌毒性减弱杀死而制成的。

生殖系统
一、复习提示
重点应为卵巢,睾丸的机能及胚胎的营养。

二、内容提要
(一) 主要机能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二) 生殖系统的构造
1.男性生殖器官
2.女性生殖器官
(三)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胚胎的发育
卵受精作用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器官系统形成
受精早期胚胎胎儿
精子输卵管输卵管子宫 (60天)
分娩
婴儿
(280天)
2.胚胎的营养
(1) 胎盘:胎膜的一部分与母体子宫壁上的粘膜的一部分形成的,有很多血管的组织,胎
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重要地方。

(2) 脐带:是胚胎与胎盘相连,内有胚胎的动脉和静脉。

(3) 胎儿与母体血液循环的关系:
细内体
的血
血空液


静脉脐静脉动脉血
动脉血动脉血动脉
青春期生理卫生2
一、复习提示
应重点掌握青春期发育特点。

二、内容提要
(一) 青春期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约比女孩晚两年。

(二) 第一性征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

(三) 第二性征人体性成熟后表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

(四)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1.身体外形上的变化
出现第二性征。

脑:兴奋性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

2.内脏机能的健全心脏:心肌迅速增长,每搏输出量显著增高。

肺活量:显著增大。

3.生殖器官的成熟:
生殖器官发育(出现遗精)。

(睾丸)雄性激素
(垂体)男性第二性征。

促性腺激素生殖器官发育(出现月经)。

(卵巢)雌性激素
女性第二性征。

4.骨胳、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要在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

(五)青春期卫生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皮肤清洁,防痤疮感染。

(六)月经妇女从青春期到老年期以前(12~52岁)、每月一次子宫出血的现象,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3.生殖器官的成熟:
生殖器官发育(出现遗精)。

(睾丸)雄性激素
(垂体)男性第二性征。

促性腺激素生殖器官发育(出现月经)。

(卵巢)雌性激素
女性第二性
征。

4.骨胳、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要在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

(五)青春期卫生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皮肤清洁,防痤疮感染。

(六)月经妇女从青春期到老年期以前(12~52岁)、每月一次子宫出血的现象,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