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体系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教育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是学习型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支撑,也对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领域中的实践,正在为实现现代服务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探索有效的途径。
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时问和空间上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主要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业。
学生在广阔的地域内分散地进行个体学习,必须有相应的机构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对学习过程予以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因此,国外许多著名的开放大学、网络大学和远程教育机构,如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法国远程教育中心等,都十分重视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各自的方式建设了强大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
英国开放大学投人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实行一元化的管理体制,建成了覆盖全国包括13个地区办公室、250多个学习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自身举办的各类远程教育提供了堪称世界一流的支持服务,美国凤凰城大学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和英国开放大学相似,但在线学习的支持服务方面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建立了由总部、8个专业分院、130多个教学辅导站、500多个教学点组成的全国性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它由政府主导建设,为高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服务,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远程教育校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一种新形式,上述远程教育大学(或机构)由于具有强大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务,不仅使远程教育规模在国内甚至全球迅速扩大,而且教育质量在国内得到高度认可,在国外也享有很高声誉。
国外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组织网络和技术平台的支撑,更为提高远程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因而,建设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在我国,建设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必须遵循远程教育的规律,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又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根据我国国情,从1979年开始依靠各级政府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电大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系统。
20世纪末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高校网络学院也没有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建设学习中心的方式,所以校外支持服务体系的学习中心基本是由当地承建单位管理人、财、物。
经过近8年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实践,各个网络学院在网络设施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由于学习中心责任主体复杂,有的网络教学环境设施达不到标准、人员缺乏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经验,所以网络教学点建设、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与管理等方面仍然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给主办学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和很高的成本。
从国家层面看,各校自建校外支持服务系统也容易形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局面。
显然,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利用国家现有资源,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杜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
几年的实践表明,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为众多办学机构提供服务,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和综合利用,也使办学单位更能集中精力关注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
同时,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一支服务完善、管理规范和运作高效的专业化队伍,能进一步加强教学支持服务、规范网络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
应该看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是发展我国现代教育服务业的重要举措。
我国网络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各种专业化的分工:教学及资源提供方、网络信息系统供应方、硬件设施及技术承包方和专业化的教育服务运营方,他们以市场机制相互合作,共同为学习者服务,构成了网络教育的新型产业链。
这不仅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了产业环境,而且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中间环节,它的建设为推进这一新型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促进现代教育服务业的发展将做出贡献。
更重要的是,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将显现出更加深远的意义.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社会化的现代教育服务业,它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产业化运作、动员社会资源增加教育服务的供给,可以既好又快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面向社会大众的学习平台建设遍布广大城乡、深入基层的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实现教育的低投入、高产出,适应社会各类人群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立和发展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基础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数字化学习港的基础和运行枢纽,也是我国现代教育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学习港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为支撑,以公共服务体系为纽带。
学习中心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获取所需要的各类学习资源,开展系统、规范的学习服务,都需要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共性服务。
否则,只是各自的信息孤岛,无法形成“港”因此,公共服务体系是数字化学习港建设与运行的基础。
二、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和功能教改项目的实践证明,依托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性的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是一条可行的有效方式项目实施中,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模式和机制的创新性探索,在推进数字化学习港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要实现数字化学习港的理念、功能和模式,目前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与运作模式需要进行整体的战略调整和拓展新的发展路径。
首先要树立“立足现实,面向长远,恰当定位,分类指导”的指导思想,着力提升自身的服务实力,特别是提升面向各类人群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资源整合能力、市场拓展能力、资源传送能力和支持服务能力,积极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服务,主动适应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同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监管,积极推进我国终身教育相关法规的建设,逐步解决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培训体制中不适应的制约因素,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转变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政策支持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数字化学习港用数字化手段和第三方服务的机制,整合社会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共用的学习平台,传送到广大社区、农村、企业、行业的基层组织,以连锁加盟的方式建设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各类人群提供数字化的终身学习环境及普及性、公平性、开放式、低成本的服务。
“数字化学习港”项目依托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但是,根据数字化学习港的理念和建设目标,它与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现行任务相比较,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地域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它所服务的办学主体既有从事正规教育的学校,也有从事非正规教育的其他办学机构;其学习者既包含欲取得高等学历教育文凭的人员,也包含社会其他各类人群;它的服务内容包括远程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其服务地域需要延伸到广大社区、乡镇、企业、行业的基层组织。
由此,进一步引起了公共服务体系在服务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新变化,从而,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在定位和内涵上有了新的要求和扩展,具有以下4个新的特点. (一)从高等学校范畴下的学习支持服务转变成为各类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社会性服务公共服务体系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网络学院的高等学历教育提供服务,所设立的学习中心实质上是高校网院的校外学习中心。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超越了为学校和学历教育服务的范畴为各类人群(包括城市社区的在岗和下岗、转岗的职工以及从退休老人到青少年的各年龄阶段的居民,农村的务农农民和失地农民各行业、企业的职工)提供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学习服务。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拓展了为社区、乡镇、企业和行业及各类社会成员的社会性服务。
所设立的学习中心成为社会化学习中心,从而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服务平台。
(二)从“产品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成为按照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进行资源整合的第二方服务的新角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向社会推出的主要是高校网络教育现有的学历教育产品,虽然也做需求分析,但是基本是“高校提供的专业和课程(产品)为导向、主要是起着资源传递作用。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面对广大学习者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从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以及广大社会教育资源提供者那里,按需整合资源,满足各类学习者的需要。
同时,要求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逐步建成各类教育资源的互通、衔接、共享和学分的积累、转移.互认的平台,为学习者的按需选择优质资源提供技术和学习上的方便,使之成为按照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进行资源整合的第三方服务的新角色。
(三)从学习中心建设、管理的主导者向兼有政府主导下的参与者、服务者角色转变,形成学习中心建设、管理多元化的新体制原有为学历教育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学习中心,是以利益机制和连锁加盟的方式建设起来的,运营总部主导着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要向社会最基层延伸,要在社区,乡镇、企业、行业等基层组织。
建立学习中心,由于这类学习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任务与当地政府或单位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息息相关,教育与培训工作又涉及当地多个系统部门,还要承担大量社会化的公益性的任务。
因此,学习中心的建设、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给予支持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当地教育培训和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
公共服务体系在其中的作用转变为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这种角色转变,使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的建设有了两种模式,形成了学习中心建设、管理多元化的新体制。
(四)从主要为准公共产品提供服务向为各类属性教育产品提供服务转变,形成按市场机制多种引入方式的新格局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为高校学历教育提供服务,由于这类教育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高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再由高校从中提取部分向公共服务体系支付服务费用,市场运作方式比较单一易行、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为各类人群服务,所服务的教育产品的属性类别变得比较复杂,既有“准公共产品”,也有“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收取服务费用的对象涉及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学习者等。
但是,由于公共服务体系不是网络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它提供的服务既不属于“公共产品”也不属于“准公共产品”,是一种有偿服务:严格地讲,这种服务不应称为“公共服务”,而是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的一种“共用服务”。
“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甚至“私人产品”都可以借助于“共用服务”不管公共服务体系为哪种教育产品提供有偿服务,并不影响教育本身的属性,只是付费者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