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信息表填表说明封面填写口径1. “主管税务机关”按实际情况填写。
2.“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已在地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在地税征管系统中的纳税人识别号,也就是办理纳税申报时申报表上的纳税人识别号。
3.“税务登记证号”栏与纳税人税务登记表中记载的税务登记证号保持一致。
4. “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或有关核准执业证书上的“名称”后加盖纳税人公章。
5. “法定代表人签字”栏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
6.纳税人整套税源普查表中均应在纳税人名称上加盖纳税人公章。
7.纳税人整套税源普查表必须以纳税人公章进行册封。
表一基础表填表口径一、基础表是所有参与普查的纳税人都应填写的表格,也是普查需要首先填写的表格。
内容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财务会计制度。
该表分为基本资料、存款账户信息、常用联系人、企业组成三部分。
二、表中有关栏目的填写说明:1. “地税识别号”栏填写已在地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在地税征管系统中的纳税人识别号,也就是办理纳税申报时申报表上的纳税人识别号。
2.“国税识别号”栏填写已在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在国税征管系统中的纳税人识别号,也就是办理纳税申报时申报表上的纳税人识别号。
3.“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或有关核准执业证书上的“名称”。
4.“组织机构代码”栏填写纳税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组织机构代码”指技术监督部门为纳税人核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字长9位。
未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纳税人可不填此栏。
5.“登记注册类型”栏即经济类型,按营业执照的内容填写;如为分支机构,按总机构的经济类型填写。
要填写完整的名称,标准如下6.“税务登记类型”栏按照办理税务登记时填报的文书类型填写,分为单位登记、个体登记、税务登录、报验登记、临时税务登记、扣缴义务人登记。
7.“批准设立机关”栏填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民政等核发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部门的名称。
8.“证照名称”栏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或民政等部门核准的其他执业证件的名称填写,分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联合行医执照、社会办医行医执照、个体行医执照、企业营业执照、临时营业执照、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特种行业执照、合伙企业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其他批准证件类别。
9.“证件号码”栏填写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的号码。
10.“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部门”、“税务管理人员”按实际情况填写。
11.“办理税务登记日期”栏填写本单位税务登记证上注明的登记日期。
12.“开业日期”、“生产经营期限”两栏按照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批准日期及经营期限填写。
13.“国标行业(门类)(大类)(小类)”栏按照国标行业分类标准填写本单位对应行业的门类、大类、小类,具体填写标准见附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表》。
14.“核算方式”栏分为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两种,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
15.“控股类型”栏按照以下标准据实填写:(1)国有绝对控股(控资)是指:国家股本或资本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所占比例大于50%的企业。
(2)国有相对控股(控资)是指:国家股本或资本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所占比例相对大于其他经济成分所占的比例;或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
(3)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的纳税人,填写“其他”。
16.“财务软件名称及版本号码”栏填写纳税人使用的财务软件名称及版本号码。
如采用手工记账,则不填此两栏。
17.“从业人数”和“其中外籍人员”两栏填写本单位职工人数,如含外籍员工,则将外籍员工人数填入“其中外籍人员”栏。
以上两栏只填写数字。
18.“适用会计制度类型”栏填写本单位适用的会计制度类型。
19.“是否国地税共管”、“是否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是否在地税领购发票”三栏纳税人按实际情况填写。
20.“注册地址”栏指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关核准开业证照上的地址。
21.“生产经营地址”栏填写纳税人的实际生产经营地地址。
22.“经营范围”栏填写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书标明的经营范围。
23.“身份证件种类”分为“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
24.“注册资本或投资总额”栏填写纳税人注册资本总额,单位为万元。
右侧的“币种”、“金额”栏,填写注册资本的币种构成及相应金额。
25.“投资方信息”栏可以录入多个投资方。
其中,“证件种类”栏:单位投资的,填写其组织机构代码证名称;个人投资的,填写其身份证件名称。
并在“证件号码”栏填写相应的证件号码。
26.“投资比例”栏按各个股东投入企业的股本(股份)比例填写。
27.“国籍或地址”栏外国投资者填国籍,中国投资者填地址。
28.“总分机构”:如填表单位下设分支机构,填表时必须录入“分支机构名称”、“注册地址”、“纳税人识别号”等相关信息;如填表单位为分支机构,填表时必须录入“总机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相关信息。
29.“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业务情况”:“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业务内容”栏录入纳税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具体项目,并根据此项目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种”栏填写相应的税种。
30.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的“固定电话”填写格式是区号+电话号码;“移动电话”要填写常用的移动电话号码。
表二营业税普查表填表口径1.“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栏填写要求及内容与基础表一致。
2.“年度”栏应按照税款所属年度填写,具体为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
3.“税目(品目)”、“税率”栏按照下表填写:4.“应税收入”填写纳税人本年度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免税收入),分营业税税目填报,该栏数据的合计数为年度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之和。
5. “应税减除项目金额”应填写纳税人本年度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应税收入中按规定可扣除的项目金额,分营业税税目填报,没有6.“免税收入”应填写纳税人年度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总收入中不需税务机关审批可直接免缴税款的收入和经税务机关批准的免税项目收入之和,分营业税税目填报。
7.“应税营业额”应填写本表中“应税收入”栏金额减去本表中“应税减除项目金额”栏金额,再减去本表中“免税收入”栏金额的差。
8.“本年应纳税额”栏应填写本表中“应税营业额”和“税率”的乘积。
9.“本年已缴税额”中的“已缴本年应纳税额”栏填写纳税人本年实际缴纳的,税款所属期为本年度的营业税税额。
10.“本年已缴税额”中的“本年已被扣缴税额”栏填写纳税人本年发生纳税义务,按现行税法规定被扣缴义务人扣缴的营业税税额。
11.“本年已缴税额”中的“已缴以前年度应纳税额”填写在当年缴纳而税款所属期为以前年度的税额,由自行申报和稽查查补两部分组成。
“自行申报”栏填写纳税人自行申报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情况,“稽查查补”栏填写经税务稽查部门查处缴纳的以前年度税款。
“税款所属期”填写纳税人补缴或稽查查补的税款所属期,税款所属期为多个年度的按年度分行填写。
12.“当年减(免)情况”填写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类型”填写“审批类”或“备案类”,项目栏填写按下列中的减免事项名称填写,金额栏填写该项目对应的本年度已实际减免金额。
备案类减免项目名称1)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和服务收入)2)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3)保险公司个人投资分红保险业务4)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5)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6)学生勤工俭学劳务7)学历教育劳务8)托儿所、幼儿园育养服务9)农牧业服务10)文化活动、宗教活动门票11)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育养服务12)婚姻介绍13)残疾人员为社会提供劳务14)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处置不良债权业务15)被撤销金融机构财产用来清偿债务16)专项国债资金转贷利息17)证券投资基金买卖股票、债券差价18)社保基金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债券差价19)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0)外汇管理部门委托发放外汇贷款21)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助学贷款利息22)境外机构投资者委托证券买卖业务差价23)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24)邮政代理金融业务25)邮政企业代办邮政速递物流业务26)科普单位和科普活动门票27)政府举办职业学校实习场所服务业收入28)政府举办学校进修班、培训班收入29)公租房和廉租房租赁30)军队空余房产租赁31)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承包用于农业生产32)个人转让著作权33)农户小额贷款34)电影发行、放映35)殡葬服务36)医疗服务37)营业税起征点38)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在境外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40)提供国际运输劳务41)员工制家政服务42)企业整体转让43)高校后勤服务审批类减免项目名称1)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2)企业安置失业人员3)福利企业提供劳务4)新办企业安置随军家属5)随军家属从事个体经营6)新办服务型企业安置城镇退役士兵7)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8)新办企业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9)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从事个体经营表三-1企业所得税普查表填表口径该表的普查对象为在地税征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全部纳税人1.“征收方式”填写经税务机关鉴定核准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分“查账征收、定应税所得率、定期定额征收”三种类型。
2.“营业收入”填写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
3.“视同销售收入”填报纳税人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但按照税收规定视同销售确认的应税收入。
4.“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
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报纳税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6.“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7.“收入总额”填报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8.“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
9.“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