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在柏林》(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在柏林》(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6614万,纳粹在“保卫祖国”的名义下征召了兵员1800万人。时
任纳粹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为实现他征服世界的战争计划,打着“
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的旗号赌上了数以万计的德国青
年的生命。
面对他人的质疑,一个德国老兵回答:“我是一名优秀的士
兵,同时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罪恶政治体,一个不错的工具
。”
——《德国二战老兵最后的战争》
14 在柏这林 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呢?
环境 情节 人物
以往同主 题的作品
惨烈的战 场场景
《在柏林》
一节车厢
激烈的战 斗过程
浴血奋战 的战士
1.两位姑娘嗤笑在数数的老妇人 2.战时后备役老兵斥责嗤笑老妇人的两位姑娘 3.老兵送老妇人去疯人院,自己上战场
1.备役老兵 2.老妇人 3.两位姑娘
(富兰克林)
14 在柏林
主题概括
这篇( 微型小说 )叙述了在一列火车上, 两个小姑娘嗤笑一位重复数数的( 老妇人 ), 后来老兵说出原因,引发人们深思的故事。反 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 的( 厌恶 )和对和平的( 渴望 )。
14 在柏林
结构梳理
在 柏 林
以小见大 设置悬念 现象空间
“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 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走之前,我 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14 在柏林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 车厢里平静了。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4 在柏林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两位姑娘突然不嗤笑了。她们心里在想些 什么呢?
老妇人以及老兵也突然默不作声了。他们 的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14 在柏林
14 在柏林
14 在柏林
奥 莱 尔 ( 1873——1939 ) , 美 国 女 作 家 。 其代表作《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它以 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 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 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14 在柏林
1.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呢? 2.怎么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4 在柏林
14 在柏林
14 在柏林
14 在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约9000余万人
14 在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61个国家, 使数以万计的国家变成废墟
14 在柏林
“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 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走之前,我 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14 在柏林
控诉 战争 珍爱 和平
14 在柏林
对比《桥》和《在柏林》,它们有哪些相同点?
都是小小说 都是最亲的人死去 都注意设计悬念,结局都是出人意料
14 在柏林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14 在柏林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
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
重复数着。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
的。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14 在柏德林 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1933年,德国人口为
14 在柏林
让和平之花
开满全世界
14 在柏林
拓展延伸
春望
[பைடு நூலகம்]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 在柏林
如果我们不结束战争,战争会结束我们。 (威尔斯)
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 (格兰特)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