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本文是关于《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思考能力
3)、化解课文的难点。

设计过程:
一、整体感知情景导课
1、先让学生按板书回顾全文内容,提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教师提出学习重点: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二、读课文理解两次结果不同的原因
1、情景朗读《田忌赛马》后再读赛马的段落。

这一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朗读能让学生形象了解当时的场面及人物的表现。

2、小组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创新讲解学生动手操作并讲解的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这样设计就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里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质疑,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这个问题,老师应指出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第一次比赛田忌为什么会输?并导入对“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虽然很简洁,但它包含的内容却很广。

只有提出这一问题,学生才能感知得全面,理解得深刻,并借助视觉器官充分地观察、思考,从而体会到:原来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强,中等马也比田忌的强,即使是下等马,也比田忌的强,所以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

然后我让学生把六匹小马拿到桌上自己边看书边排出第二次比赛的阵容。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试着排排,看哪种方法最好,再讨论。

这一设计可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摆、推敲、比较、联系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分析人物渗透思想教育
1、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好办法?而田忌却不能?
2、齐威王为什么不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从字里行间进一步领会人物的想法,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这一设计我想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认知水平,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并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说出来,这是培养学生词语的组织运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创新学习
本设计是针对不同的能力层次和不同的兴趣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去发挥。

而且此设计也很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尤其是学生在思维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他们的创新展示会把课堂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分四步。

一、情景朗读激发兴趣,。

当播放情景朗读时,学生个个兴致盎然,仿佛真正置身于赛马场一样。

他们时而睁大眼睛,时而顿悟般点点头,时而露出微笑。

尤其是播放到齐威王目瞪口呆的镜头时,部分学生还不停地模仿呢!
二、小组合作创新展示。

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课前,我让学生自制了六匹小马。

上课时,学生们就兴致勃勃的,有个学生还戏言他是“骑着马”来教室的。

当让他们小组合作演一演赛马的经过时,他们迫不及待地取出小马,说着、演着。

更为开心的是展示时,我请了两组学生进行表演,他们手举纸马,解说着、表演着,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

可见学生们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

但这环节还是有一点遗憾的——只找一组学生表演就可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顾看热闹,而没有进行细致的思考。

尽管我强调在看表演的过程中,要进行质疑,但实际上学生是思绪只停留于看热闹,几乎没有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设想:如果在让学生表演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时,出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三个句子,让学生边演示边解说,就更能突破难点。

三、深入分析人物渗透思想教育
本设计重视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
有自主能力的人。

当我设问:为什么田忌没有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一个学生说:“田忌是武将军,其实武将军一般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这是个很有哲理性的回答,看来学生懂得还真多。

这也是我意料之外的回答。

实践证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和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课堂上每个生命是那样鲜活可爱。

四、不同层次练习设计
这一环节体现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布置任务两分钟后,两位学生展示了c层次(利用文中的生词创编故事)的创新成果。

短短的两分钟准备时间,就能流畅地讲一个完整的、内容丰富的故事,真是不简单。

这都与我平时对他们进行这样的训练分不开的。

唯一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只有两个学生展示了c层次的题,而另两个层次的题没时间检查完成的情况。

主要就是表演赛马的经过浪费了时间,否则,这节课会更理想。

如果我还进一步引申;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很多。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很多的话又会是什么样?也许会争论的很激烈的。

(可惜我没有进一步引申)总之,这节课学习氛围活跃,师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做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从教学理论上讲,课程已由教师“专制”走向师生“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

现代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观。

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教学整体优化上下功夫,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我们应该相信并时刻用“每个儿童都是天才”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留给每个生命一片活动的天空,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尽情歌唱。

而不要总是以没完没了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路走,那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享受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