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
一、单选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A、孟子B、墨子
C、老子D、孔子
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
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
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
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
1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
A、乾隆B、同治
C、嘉庆D、光绪
1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1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1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
A、观察核对B、行为核对
C、观察评价D、行为评价
14、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15、幼儿园实行()负责制。
A、各班
B、行政教育部门
C、园长
D、社区
二、多选题
1、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
A、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B、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C、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D、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2、幼儿园健康教育要求()
A、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B、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C、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D、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
3、幼儿科学教育中集体教学活动的类型有()。
A、观察认识型活动
B、实验操作型活动
C、科学讨论型活动
D、技术操作型活动
4、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素是()。
A、游戏名称
B、游戏目标
C、游戏材料
D、游戏玩法和规则
5、幼儿科学游戏活动中的感官游戏是()。
A、视觉游戏 B 、听觉游戏 C、触摸觉游戏 D、操作游戏
6、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A、观察分析法 B 、谈话法 C 、对比分 D 、问卷法
7、幼儿可以探索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内容包括()。
A、气候和季节 B 、常见的物理现象 C 、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 D、天文现象
三、填空题。
1、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是:()、()、()、()。
2、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分为:()、()。
3、幼儿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活动过程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如:()、()()。
4、幼儿园科学教育种的项目活动特色是()、()、()、()、()、()。
5、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和同伴()、()、()。
四、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多元化的策略就是利用艺术手段开展科学教育。
()
2、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是由教师选择。
()
3、幼儿的科学实验,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改变变量,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联系的方法。
()
4、区角学习活动的价值是展现幼儿自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
()
5、科学发现室是幼儿园专门设置的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活动
五、简述题。
1、简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策略,并举例说明。
2、简述幼儿科学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中选题及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六、材料题
1.材料:
“丝瓜结果与播放音乐的关系”是一个7岁美国儿童的研究方案。
他一丝不苟地在60天内记录5棵丝瓜的长叶和结果情况。
这5棵丝瓜,一棵天天听摇滚乐,一棵听轻音乐,一棵听交响乐,一棵听说唱音乐,还有一棵不听音乐。
为预防播放音乐时被其他丝袜“偷听”到,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还将它们种得间隔很远,并罩上隔音棚。
60天,共放了120小时的音乐。
丝瓜在各个时期的生长情况,有数码相片为证。
问题:
(1)案例中的儿童在其研究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具有怎样的特征?(5分)
(2)你如何评价案例中的儿童的实验活动?(5分)
(3)你如何评价案例中的儿童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发展?(5分)
2.材料一:一位父亲拿来两瓶可口可乐(这两瓶可口可乐的大小形状一样,里内装的饮料也是等量),准备分别给他一个6岁和一个8岁的孩子,开始两孩子都知道两瓶中的饮料是一样多的,但父亲并没有直接将两瓶可乐饮料分配给孩子,而是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了两个小杯中,再让两个孩子挑选。
6岁孩子先挑,他首先挑选一个大杯而放弃了两小杯,可是当他拿起大杯看着两个小杯,又似乎犹豫起来,于是放下大杯女又来到两小杯前,仍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还是拿了一大杯,并喃喃地说:“还是这杯多一点”。
这个6岁的孩子在挑选饮料时表现出来了犹豫地选择了大杯,在6岁孩子来回朝走动着挑选量较多时饮产时,他那8岁的哥哥却在一旁不耐烦而鄙薄地叫道:“笨蛋,两边是一样多的,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你就会知道两边是一样的”,他甚至还亲自示范了将饮料倒回瓶中以显示其正确性。
材料二:一天,妈妈买了几条金鱼回来,妈妈教宝宝认识鱼,并告诉宝宝:“鱼生活在水里,它会游泳。
”第二天在菜市场的时候,宝宝看见市场里卖的鱼,问奶奶“这是什么?”奶奶告诉宝宝是“鱼”,宝宝问:“怎么这个鱼和妈妈买的鱼不一样?”奶奶解释道:“在水里游泳的都是鱼!”某日,爸爸带宝宝去游泳,宝宝看着游泳池里的爸爸大声“告诫”道:“爸爸不游泳,游泳就变成鱼了!”
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学前儿童的科学具有怎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