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述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试述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材料的积累
大庆教培中心八百垧四小李显君
“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践行着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遗余力的进行着作文方法的探索。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亲历小学语文教改的多元与完善,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仅就个性化作文中材料积累方面的一点感悟总结如下,期冀和教育同仁共勉。

多年来的作文教学让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困扰就是没有内容可写,这也是作文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所见所感有限,导致了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说假话、空话、套话。

那么如何克服这一弊端呢?我们就要塑本求源究其问题所在。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作文没内容写的原因:生活内容有限、不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因此,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了作文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作文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包括课内外读物,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所以,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还可以打开写作的大门。

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多读、熟读、广记
就成了积累写作素材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小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1.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阅读氛围
当前信息时代,生活节奏快了,似乎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人们似乎更青睐电视、电脑等媒体。

因此创设一个好的阅读氛围显得十分重要。

每接一新班,我总是先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同学借阅图书。

在允许的情况下我每周腾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如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

学了一篇生动的课文之后,我总是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故事,在同一思想的影响下加深学生的理解。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定期在班级评选“读书小博士”,一月一次谈读书体会和收获,让学生们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这样一来,掀起了全班的读书热潮。

2.端正读书态度培养读书习惯
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等习惯。

自觉指兴趣浓,动笔阅读指阅读过程中随时动笔将书中有用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只有坚持自觉阅读、动笔阅读最终就达到积累的目的,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写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材料。

3.强调阅读方法学会去粗取精
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细致、透彻的阅读是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关键,一般有粗读、精读、详读、略读、
泛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要教给学生学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去粗取精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阅读材料。

二、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作文材料
大千世界,奇物罗列有写不尽的人、事,绘不尽的物、景,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

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缺少发现。

因此,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唯其如此,才能有丰富的积累,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日常起居、同学友情、四季变换、田园山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而这所有的丰富多彩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

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小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并要把观察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才会使作文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三、在练笔过程中积累作文材料
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从积累生活入手,指导学生寻找作文源。

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种表达基础,写出的作文就如同空中楼阁一样。

教师
要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在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技能。

1.在阅读时练笔,让学生养成在读的同时随手练笔的习惯。

如在教学“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一题时,我就经常布置学生回去用里面的词语写一段话,用得越多越好。

2.观察练笔,主要是写片断练习、观察日记。

3.在视听或活动中练笔,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因此我让学生用或多或少的笔墨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如平时开展的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及学校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时,教师都可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活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

四、在拓展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人类的文艺创作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

如果教师能将一系列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小制作、小发明、观察自然景物活动、参观游览活动、公益活动、自我服务劳动等与作文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展学生的生活面,又能促使学生在愉快中开启心扉,获取素材。

为此,我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小品、外出参观、打扫公共场所等。

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谈起来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

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能
力,因而写出的文章比较有条理,语言比较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写出了《校园的一天》、《我和秋天有个约会》、《黎明湖》等作文,反映了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这些作文的材料,完全出于学生自己的创造。

可见平时注意点滴的积累,持之以恒,才能聚少成多,形成一个个特色的材料库。

写作文时才可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也才能内容充实,生动感人。

大千世界内容丰富,孩子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别人的经验积累来大量补充。

而教师就是这一经验最直接的传播者和完善者,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会作文,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作文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彰显个性、充分的进行个性表达,学生作文材料的个性积累与运用就决定着这一切。

科学、系统、全面的引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形成个性化表达将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在个性化作文实践中不懈的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