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测试】8-02《运动的世界》2

【单元测试】8-02《运动的世界》2

沪科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2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叙述中哪些是不属于机械运动的例子()A.地面上滚动的球B.五四运动C.空中飞行的小鸟D.水中游动的鱼2.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

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A.垂直起飞B.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D.空中悬停3.小雨和叶子一起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小雨说:“我们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岸的树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4.车站上有甲、乙两列火车,某同学坐在乙车上,感觉到火车开动了,可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该同学前后两次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甲车和乙车B.乙车和甲车C.甲车和车站D.乙车和车站5.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A.1000m跑的成绩为88s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C.仰卧起坐1分钟40次D.实心球投掷成绩12m6.我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2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A.12.29秒B.12.58秒C.12.00秒D.12.18秒7.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A.80 mm B.80 cm C.80 dm D.80 m8.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9.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D.一定不能选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10.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

下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每隔0.02s闪亮一次),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下落到b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匀速运动,受到阻力大B.乙球用时短,受到重力大C.甲球用时较长,为0.12sD.两球频闪时间相同,均匀速运动11.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轿车和大货车,小轿车5min内行驶了9km,大货车0.5h内行了36000m.比较它们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以及速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是小轿车,速度为18km/h B.甲是小轿车;速度为108km/hC.乙是大货车;速度为72km/h D.甲是大货车;速度为72km/h12.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物体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相同,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越快B.相同路程,物体所花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快C.时间与路程之比越大,物体运动越快D.时间与路程之比越小,物体运动越快二.填空题(共6小题)13.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选填“前”或“后”)运动的。

(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14.一艘船在河中逆流行驶,在经过一座桥时掉落了一只空木箱,经过2min船上的人才发现,马上调头去寻找漂走的木箱。

此时空木箱相对于水是(选填“运动”或“静止”),如果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保持不变,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时间至少为min。

15.我国是掌控空中加油技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只有当加油机与战斗机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才能加油,此时,加油机与战斗机的运动快慢是(填“相同”或“不同”)的;运动方向是(填“相同”或“相反”)的。

16.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70。

17.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2.914.313.71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小红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km,她骑车上学所花的时间为30min,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km/h。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19.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选填“A”或“B”)。

A. B.。

20.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实验小组在长约0.5 米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

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如下现象:(1)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左手拿着并尽量保持竖直,看到气泡在上升运动,这是以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

(2)如图甲所示,当气泡开始运动后,小明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并把路程和时间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如乙表所示,小气泡所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气泡在40cm 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m/s.请在乙坐标图中画出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路程s/cm010203040时间t/s0 2.3 4.2 6.18.0(3)小华看着小明,认为他的实验操作不规范,你认为他的操作有什么地方不规范。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雪认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也有改进的地方,你认为哪些器材需要改进:。

(写出一条)2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序号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112.5914232257433021.679.4101(1)1、3两行数据可知:=+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2.测定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平均速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

(1)用测出AB的长s1=1.2m,又用测出小车从斜面A处滑下到达B处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v1=m/s;(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陡”或“缓”)些。

四.计算题(共2小题)23.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达灵峰广场参加活动,途中一半路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如图所示。

问:(1)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哪一段?(2)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3)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4.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车次到、发站时北京济南南京苏州间D315到站时间﹣﹣﹣10:5414:3816:32发车时间08:2210:5614:14﹣﹣﹣(1)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2)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①该大桥的长。

②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

③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A。

4.C。

5.A。

6.B。

7.B。

8.C。

9.D。

10.A。

11.D。

12.D。

二.填空题13.已经;后。

14.静止;2。

15.相同;相同。

16.μm。

17.甲;路程。

18.相等;10。

三.实验探究题19.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 1.00cm对齐,右侧与 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D2﹣D1),故B正确。

故答案为:(1)1.55;0.1;(2)B。

20.解:(1)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橡皮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气泡运动是以橡皮筋记号为参照物的;(2)由题意知,每10s内,气泡运动的路程是不相等的,所以气泡是在做变速运动;从表格可以看出整个的过程中气泡通过的路程s=40cm=0.5m,时间t=8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5m/s;利用描点连线的方法作图即可:(3)小明先观察到气泡开始运动后再计时时,气泡已经移动了一段距离,故做法是不规范的;(4)为了能精确测量时间,应增加气泡运动的距离,故应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橡皮筋记号;(2)变速;0.05;(3)观察到气泡开始运动后再计时;(4)应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21.解:(1)由表格中第一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因为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已知:v1=12.5m/s,s1=9m,由速度公式得,反应时间:t===0.72s,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时间t相等,所以,在第2行中,s2=v2t=25m/s×0.72s=18m;制动距离=停车距离﹣反应距离=74m﹣18m=56m。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思考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当然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