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下册)

完整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下册)

第八部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7)一、现场会审制度 (7)二、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编制、审批、贯彻、实施制度 (9)四、施工现场平剖面图日报制度 (55)五、采场分析制度 (55)六、技术例会制度 (57)七、区队技术学习制度 (58)八、敲帮问顶制度 (1)九、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4)十、巷道维修管理制度 (6)十一、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分析、预报制度 (9)十二、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18)十三、掘进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20)十四、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22)十五、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响应制度 (26)十六、安全生产确认制度 (30)第九部分一通三防管理管理制度 (33)一、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34)(一)通风系统管理制度 (34)(二)通风系统调整管理制度 (36)(三)局部通风管理制度 (37)(四)测风管理制度 (39)(五)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40)(六)通风设施管理制度 (42)(七)通风设施验收管理制度 (45)第十部分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167)一、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167)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169)三、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70)四、职业病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72)五、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175)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80)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183)八、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187)九、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188)十、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88)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 (190)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193)十三、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194)第十一部分机电运输专业管理制度 (195)一、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195)二、电气试验制度 (196)三、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制度 (198)四、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200)五、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201)六、干部上岗查岗制度 (203)七、机电运输安全活动制度 (204)八、机电运输事故调查、分析、汇报管理制度 (205)九、设备包机制度 (206)十、防爆设备入井、安装、验收制度 (207)十一、电缆管理制度 (208)十二、小型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208)十三、油脂管理制度 (209)十四、配件管理制度 (210)十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211)十六、专用工具配备使用管理制度 (212)十七、阻燃胶带管理制度 (213)十八、钢丝绳管理制度 (214)十九、钢丝绳检查、检验制度 (215)二十、设备使用制度 (216)二十一、设备的选型、购置、更新改造、封存、报废制度 (217)二十二、电气设备日、周、月检制度 (218)二十三、日常检查制度 (219)二十四、保护装置和电气设备定期试验制度 (220)二十五、大型机电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221)二十六、矿车使用检查制度 (222)二十七、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及乘人须知管理制度 (222)二十八、架空乘人装置检查维修制度 (223)二十九、架空乘人装置安全保护试验制度 (224)三十、交接班制度 (225)三十一、要害场所管理制度 (226)三十二、消防管理制度 (227)三十三、机电科档案管理制度 (228)三十四、提升机机房管理制度 (228)三十五、提升机包机制度 (229)三十六、高压配电停送电制度 (230)三十七、矿灯管理制度 (231)三十八、值班电工巡回检查制度 (232)三十九、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233)四十、防爆电气性能检查制度 (234)四十一、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243)四十二、停送电管理制度 (244)四十三、斜井提升管理制度 (245)四十四、绞车管理制度 (246)四十五、刮板运输机使用管理制度 (247)四十六、皮带运输机管理制度 (249)四十七、运输巷道分段包片制度 (252)四十八、小绞车上下山管理制度 (253)四十九、小绞车管理制度 (254)五十、立井提升管理制度 (257)五十一、捆绑物料、装封车及综采支架运输管理规定 (258)五十二、轨道、道岔检查维修制度 (263)五十三、连接装置检查试验制度 (264)五十四、安全设施检查维修制度 (265)五十五、井巷运输管理制度 (268)五十六、综采设备支架吊装、运输管理办法 (269)五十七、副斜井井口管理制度 (272)五十八、机电设备检测检验制度 (273)五十九、零星工程管理制度 (283)第十二部分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制度 (288)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288)二、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289)三、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293)四、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 (294)五、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304)六、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12)七、防治水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度 (315)八、综合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316)九、周边煤矿调查制度 (332)十、探放水工程验收制度 (333)十一、测量工作制度 (334)十二、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336)十三、储量管理制度 (338)第八部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一、现场会审制度(一)采煤专业1.采煤工作面安装前,由机电副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现场会审,参加人员有相关专业科室、区队负责人等。

2.采煤工作面初采初压、停采支护、过断层、过低洼点、工作面冒顶、过老巷、皮带合茬、迁移泵站、改变支护方式、开宽放顶、工作面回撤等,由采掘副总工程师组织现场会审,参加人员有相关专业科室、采煤区队负责人等。

一、掘进专业掘进工作面开门、过透巷、改变支护方式、贯通、过断层、过地质构造带、停头等情况时,由采掘副总工程师组织现场会审,参加人员有相关专业科室、掘进区队负责人等。

(一)通防专业巷道贯通、通风系统调整、排放瓦斯等“一通三防”重大项目施工前,由通防副总工程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会审。

(二)地质防治水1.掘进施工出现较大落差断层,由地测副总工程师或地测科科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会审。

2.探放水施工前、施工收尾由由地测副总工程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会审。

(三)机电运输专业安装、回撤大型设备,进行大型检修、调试等机电运输专业重大施工项目开工前,由机电副总工程师组织机电及相关科室区队专业人员进行会审。

二、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编制、审批、贯彻、实施制度(一)作业规程、措施编制规定1.作业规程的格式、内容,必须符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编制的《煤矿作业规程技术手册》。

内容应密切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作业规程编制以批准的工程设计为前提,符合工程设计对该工程的各项技术参数要求,规程编制前,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技术科、地测科、通风科、机电科、安全科及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进行方案对比,科学合理地确定施工方法、通风和支护方式等技术安全问题。

3.作业规程编制要以矿井初步设计、水平延深设计、采区设计和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4.采、掘工作面规程措施的编写必须坚持一面一规程,一个单位工程一规程,并坚持一工程一措施的原则,采掘工作面剩余的三角煤、断层带,在掘进和回采时,均应编制专项措施。

5.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做到:内容齐全,语言简明、准确、规范;图表满足施工需要,采用规范比例,内容和标注齐全,比例恰当、图面清晰,按章节编号;所有图纸都要使用微机制图。

6.采煤工作面要一个工作面编一份作业规程,伸缩工作面视为一个工作面,可合编一份作业规程。

7.作业规程、措施中涉及安全生产的产品,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不得使用。

8.试验涉及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经过论证、安全性能检验和鉴定,并具有相关的安全证明报告及标识,并制定安全措施。

9.在编制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发展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0.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1.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2.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必须根据矿井各个生产环节、煤层地质条件、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瓦斯涌出量、自燃发火倾向和矿山压力等因素,编制设计(包括设备选型、选点)。

(2)运送、安装和拆除液压支架时,必须有安全措施,明确规定运送方式、安装质量、拆除工艺和控制顶板的措施。

(3)工作面煤壁、刮板输送机和支架都必须保持直线。

支架间的煤、矸必须清理干净。

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

倾角大于25°时,必须有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伤人的措施。

(4)液压支架必须接顶。

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

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5)处理倒架、歪架、压架以及更换支架和拆除顶梁、支柱、座箱等大型部件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6)工作面两顺槽超前顶板预裂爆破时,必须有保护超前支柱或液压支护装置及其他设备的安全措施。

13.针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特点,必须对防瓦斯、防火、防尘、防水、采放煤工艺、顶板支护、初采和工作面收尾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14.在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域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根据顶板、煤层、瓦斯、自然发火、水文地质、煤尘爆炸性等地质特征和灾害危险性编制开采设计。

15.煤矿开采以下煤柱,必须组织专家进行开采安全性论证,论证结论为能够保证安全开采的,方可开采。

(1)承压水上采用条带开采;(2)孤岛开采及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已解放的留设条带开采;(3)已回采结束水平、采区上下山煤柱开采。

16.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必须编制专门设计。

冲击地压煤层掘进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采空区,通过其他集中应力区以及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措施。

防治冲击地压的措施中,必须规定发生冲击地压时的撤人路线。

17.在无冲击地压煤层中的三面或四面被采空区所包围的地区、构造应力区、集中应力区开采和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安全措施。

18.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

19.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

20.采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厚煤层时,必须编制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设计,并遵守下列规定:(1)根据防火要求和现场条件,应选用注入惰性气体、灌注泥浆(包括粉煤灰泥浆)、压注阻化剂、喷浆堵漏及均压等综合防火措施。

(2)有可靠的防止漏风和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