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诵读试题

经典诵读试题

祁川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一、背诵题目:高年级组1、《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2、《长歌行》(第4页)3、《陋室铭》(第16页)4、《增范晔》(第18页)5、《少年中国说》(第26页)6、《饮酒》(第53页)7、《礼记》一则(第97页)8、《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1、《凉州词》(第3页)2、《清明》(第5页)3、《竹枝词》(第8页)4、《乌衣巷》(第9页)5、《蝶恋花》(第15页)6、《天净沙。

秋思》(第22页)7、《元日》(第37页)8、《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1、《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2、《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3、《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4、《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5、《相思》(第55页)6、《送别》(第54页)二、朗诵题目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中年级组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江岸水灯》(第59页)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桑旭《一枝花。

咏喜雨》(第25页)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低年级组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祁洁《三字经》(第1页)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三、智力测试题高年级组: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

海外北经》)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

北山经》)6、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7、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8、《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9、《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中年级组1、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2、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3、《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4、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5、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6、《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7、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8、《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9、《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低年级组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祁川中心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方案一、活动主题: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建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经典美文的陶冶,激发阅读经典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时间:2016年4月21日地点:学校前院五、比赛安排:1、比赛分三组进行:低年级组(1、2年级)、中年级组(3、4年级)、高年级组(5、6年级)。

2、比赛时按高年级到低年级的顺序。

六、活动安排:1、各班语文老师高度重视,扎实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老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诵读篇目于周二上报给王淑琴老师。

七、参加比赛人员: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王蕊妮齐家乐冀喜红五年级:桑静陈迎莉冀引香冀妙中年级组:四年级:马潇涵凡宝燕朱亚兄何举三年级:桑旭马婷婷马龙辉朱颖慧低年级组:二年级:祁东升何文强祁洁一年级:朱亚辉靳旭冰樊宝丽八、比赛项目:第一项:背诵(学生背诵自己所抽到的题目)第二项:自由朗读(学生朗读自己所选的题目)第三项:智力测试(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九、背诵题目:高年级组《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长歌行》(第4页)《陋室铭》(第16页)《增范晔》(第18页)《少年中国说》(第26页)《饮酒》(第53页)《礼记》一则(第97页)《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凉州词》(第3页)《清明》(第5页)《竹枝词》(第8页)《乌衣巷》(第9页)《蝶恋花》(第15页)《天净沙。

秋思》(第22页)《元日》(第37页)《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相思》(第55页)《送别》(第54页)《山居秋暝》(第80页)十、朗诵题目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中年级组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江岸水灯》(第59页)马龙辉《踏莎行》(第126页)桑旭《一枝花。

咏喜雨》(第25页)马婷婷《蝶恋花》(第51页)低年级组二年级:何文强《相思》(第55页)祁洁《三字经》(第1页)祁东升《三字经》(第3页)一年级:靳旭冰《三字经》(第1页)朱亚辉《三字经》(第2页)樊宝丽《三字经》(第3页)十一、智力测试题高年级组: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那首诗?(《长歌行》)2、《夸父逐日》出自什么?(《山海经。

海外北经》)3、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4、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后一句是什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精卫填海》出自什么?(《山海经。

北山经》)6、君子喻于义的下一句是什么?(小人喻于利)7、朽木不可雕也的下一句是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8、《爱莲说》的作者是谁?(周敦颐)9、《负荆请罪》的作者是谁?(司马迁)10、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悠然见南山)11、周公吐哺的下一句是什么?(天下归心)12、何以解忧的下一句是什么?(唯有杜康)13、《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14、君子成人之美的下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15、道不同的下一句是什么?(不相为谋)1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中年级组1、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一句是什么?(一日看尽长安花)2、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下一句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3、《劝学》的作者是谁?(颜真卿)4、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什么?(蜡炬成灰泪始干)5、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一句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6、《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7、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8、《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岳飞)9、《浪淘沙》的作者是谁?(刘禹锡)10、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怕得鱼惊不应人)1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一句是什么?(多少楼台烟雨中)1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什么?(只把杭州作汴州)13、《墨梅》的作者是谁?(王冕)14、《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苏轼)15、《如梦令》的作者是谁?(李清照)16、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有源头活水来)低年级组1、《送别》的作者是谁?(王维)2、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什么?(但闻人语响)3、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成器)4、《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谁?5、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6、生当作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死亦为鬼雄)7、融四岁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让梨)8、幼不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老何为)9、教五子的下一句是什么?(名俱扬)10、是某文的上一句是什么?(知某数)11、《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12、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一览众山小)13、后不见来者的前一句是什么?(前不见古人)14、父之过的前一句是什么?(养不教)十二、比赛奖项设置:中高低每个年级组奖前三名。

附:经典诵读活动集体赛细则一、评委评委:领导班子及各班语文老师总分员:闫菲菲靳亚龙张亚辉算时间:王玮二、评比细则:1、评分标准(1)精神面貌好。

(10)(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

(20)(3)诵读时间:3分钟。

(10)(4)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

(10)2、各项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0分制,70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

3、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

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组评出一、二、三等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