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旅游服务业的应用性学科。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旅游业实践经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能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为做好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指导。
三、课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休闲与旅游、旅游业与旅游科学,明确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意义,了解旅游产品及其特点,掌握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休闲与旅游一、休闲活动与旅游二、旅游与旅游业三、国际旅游与旅游科学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旅游产品及其特点三、旅游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术语二、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影响旅游行为的诸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者的决策一、常规决策与广泛性决策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第二节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三、文化与亚文化群体教学重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影响旅游行为的诸因素第三章旅游知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旅游者的知觉过程,探讨旅游者对距离、旅游地及旅游交通的知觉。
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觉一、感觉与知觉二、感觉系统第二节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一、刺激因素二、个体因素第三节旅游者的知觉过程一、选择性注意二、理解三、选择性保持第四节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一、距离对旅游者的阻止作用二、距离对旅游者的促进作用三、距离的知觉失真第五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一、影响旅游地知觉的因素二、旅游者评价选择对象的标准第六节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一、旅游者对航空公司的知觉二、旅游者对其他交通工具的知觉教学重点: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旅游者对距离、旅游地和旅游交通的知觉教学难点:旅游者的知觉过程第四章学习与旅游行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定义,了解行为的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掌握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一、学习二、学习理论第二节旅游行为的学习一、旅游动机的学习二、态度的学习三、对减少觉察风险和购买后疑虑的学习第三节旅游者的学习过程一、经验和信息二、信息的寻觅教学重点:旅游行为的学习教学难点:学习理论第五章旅游动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动机的产生过程及其强度和方向,熟悉人的基本需要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能够分析旅游者的动机与行为,旅游者动机的多源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一、动机与动机过程二、动机的强度三、动机的方向四、需要的分类第二节旅游者动机与行为分析一、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二、旅游行为分析第三节旅游动机的多源性一、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二、基本智力的需要三、探索的需要四、冒险的需要五、一致性的需要六、复杂性的需要七、多样性的需要八、一致性与复杂性的平衡教学重点:旅游者动机分析;旅游者动机的多源性第六章态度与旅游行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态度的定义、构成、性质及特征,了解态度如何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过程,掌握态度发生变化的原理及如何通过改变态度进而改变旅游者的行为。
教学内容:第一节态度一、态度二、态度的功能三、态度的特征第二节态度理论一、认知不和谐理论二、自我审视理论三、社会判断理论四、均衡理论五、协调性理论第三节态度与旅游决策一、态度与旅游决策过程二、态度与旅游偏爱三、旅游偏爱的形成四、选择提供对象的方法分类第四节改变旅游者的态度一、改变旅游产品二、改变旅游者的个体状态教学重点:态度与旅游决策;改变旅游者的态度第七章个性与旅游行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个性与旅游行为的关系,掌握个性如何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教学内容:第一节个性一、个性二、个性理论第二节个性与旅游行为一、个性特征与旅游行为二、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三、自我观念与旅游行为四、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第三节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一、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二、自我形态三、自我形态与旅游行为教学重点:个性与旅游行为的关系第八章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掌握家庭、社会阶层、文化规范与传统对个体旅游行为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群体与参考群体一、群体二、参考群体三、参考群体的类型四、参考群体的力量五、影响个体行为的群体效应第二节群体与旅游角色一、角色扮演与群体二、旅游角色第三节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一、家庭二、家庭生命周期三、家庭旅游决策第四节文化、亚文化与旅游行为一、文化二、亚文化三、文化、亚文化与旅游行为教学重点: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第九章个体差异与管理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能力、气质、性格及其类型和特征,掌握针对不同能力、气质和性格的员工进行管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差异与管理一、能力二、智力理论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四、能力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第二节气质差异与管理一、气质的类型与特征二、气质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第三节性格差异与管理一、性格与性格特征二、性格的分类三、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四、性格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教学重点:能力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气质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性格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第十章激励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激励与激励因素,掌握主要的激励理论,掌握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激励一、激励与激励因素二、激励的功能第二节激励理论一、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二、激励的需要理论三、激励的过程理论四、波特——劳勒模型五、目标设置理论六、强化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一、目标管理二、行为矫正三、参与管理四、绩效薪金制五、弹性福利制六、双轨薪金制七、弹性工作制八、工作设计教学重点: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一章压力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压力及组织中的压力因素,掌握组织减少压力的策略。
教学内容:第一节压力一、压力二、压力的来源三、人对压力的容忍力第二节组织中的压力因素一、管理者和经理的压力因素二、专业人员的压力因素三、操作人员的压力因素四、边界角色的压力因素五、一般压力因素第三节压力的反应一、组织压力的行为反应二、压力的生理反应三、压力的心理反应第四节组织减少压力的策略一、使员工对压力有所准备二、工作再设计三、限制不必要的调动和出差四、工作招聘和内部晋升五、带薪休假六、锻炼教学重点:组织中的压力因素教学难点:组织减少压力的策略第十二章劳动心理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疲劳及其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掌握饭店中员工的疲劳现象及其维护员工心理健康,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措施。
教学内容:第一节疲劳一、人与职业环境二、疲劳三、疲劳时的状态四、疲劳的生物学意义及产生疲劳的因素五、疲劳的消除第二节饭店工作环境研究一、照明二、噪声三、色彩四、温度教学重点:疲劳的消除教学难点:疲劳产生的因素第十三章群体的形式与结构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及其性质,熟悉群体形成和保持的原因,掌握群体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别及其后果。
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一、正式群体二、非正式群体第二节影响群体形成和保持的因素一、相互作用的机会二、目标完成的可行性第三节群体结构及其影响一、群体规模二、群体规范三、角色四、地位教学重点:群体结构及其影响第十四章群体过程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群体如何影响它们的成员,掌握遵从及影响遵从的因素,群体的内聚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群体如何影响它们的成员一、信息依赖性二、结果依赖性第二节遵从一、遵从动机二、遵从实验三、影响遵从的因素四、屈从的作用第三节社会化一、社会化对新成员的影响二、社会化的矛盾三、社会化的方法四、社会化的力量第四节群体的内聚力一、影响内聚力的因素二、内聚力的结果教学重点:群体如何影响它们的成员第十五章沟通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沟通及其模型,沟通的形式及其网络,掌握沟通产生的障碍及改进沟通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沟通一、沟通二、沟通的职能第二节沟通的形式一、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二、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三、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四、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第三节沟通的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二、非正式沟通网络第四节沟通的障碍一、沟通的障碍二、工作语言第五节有效的沟通一、沟通检查二、改进沟通的准则三、聆听四、改进书面沟通的一些建议五、改进口头沟通的几点建议教学重点:沟通的形式;有效的沟通第十六章冲突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冲突及其在组织和群体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冲突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冲突的管理策略。
教学内容:第一节冲突一、人际冲突二、良性冲突与恶性冲突三、冲突与组织变革四、冲突、协作和竞争第二节冲突的原因一、相互依赖性二、不对称关系三、模棱两可四、缺乏性第三节冲突的过程一、潜在对立二、认知与个人介入三、行为四、结果第四节冲突管理策略一、解决冲突二、刺激冲突教学重点:冲突管理策略教学难点:冲突产生的原因第十七章人际关系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类型及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意义,掌握人际关系调节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类型三、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意义第二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二、对行为的归因解释第三节人际吸引和人际关系需求类型一、人际吸引二、人际关系需求类型第四节人际关系的调节一、人际关系的障碍及影响因素二、人际关系的调节教学重点:人际吸引和人际关系需求类型;人际关系的调节第十八章领导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领导及领导者,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第一节领导一、领导二、领导心理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领导理论一、特性理论二、作风理论三、行为理论四、权变理论第三节领导功效与领导者影响力一、领导功效二、领导者的影响力第四节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一、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和条件二、领导者的心理品质教学重点:领导理论;领导者的心理素质第十九章组织变革和组织开发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组织变革的原因和内容,掌握组织开发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