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路保护介绍

线路保护介绍

保护配置基本配置系统差异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的差异分相保护和不分相保护的差异:不一致、单跳、单重电压的差异:电容电流和末端过电压、网架中心和重要程度功能介绍距离保护:距离元件采用比相式姆欧继电器,即由工作电压Uop 与极化电压Up 构成比相方程。

比相式距离继电器的通用动作方程为:009090<<-POPU U Arg式中:工作电压OP setU U I Z =-⨯,极化电压1P U U =-。

对接地距离继电器,工作电压为: ()setOP Z I K I U U ⨯⨯+-=ΦΦΦ03对相间距离继电器,工作电压为:setOP Z I U U ⨯-=ΦΦΦΦΦΦ装置中三段式接地与相间距离继电器,在正序极化电压较高时由正序电压极化否则进入三相低压程序,此时采用记忆正序电压作为极化电压。

采用非记忆的正序电压作为极化电压,故障期间,正序电压主要由健全相电压形成,正序电压同故障前保持一致,继电器具有很好的方向性。

距离保护正方向故障动作特性应用于较短输电线路时,为了提高抗过渡电阻能力,极化电压中使用了接地距离偏移角如图中所示θ1,该定值可以由用户整定为0°, 15° 或 30°。

接地距离偏移角会使动作特性圆向第一象限移动。

虽然这可提高测量过渡电阻的能力,在高阻接地故障条件下保证很好的动作性能,但是如果在线路对侧存在助增电源的情况下,对于经过渡电阻接地的故障可能会出现超越现象。

为了防止超越,通常距离保护Ⅰ、Ⅱ段和零序电抗元件配合使用。

零序电抗工作电压: ()set OP Z I K I U U ⨯⨯+-=ΦΦΦ03极化电压:DP Z I U ⨯-=Φ0,式中D Z 为模拟阻抗,幅值为1,角度为78°。

比相方程为()000090390<⨯-⨯⨯+-<-ΦΦDsetZ I Z I K I U Arg低压距离继电器保护采用记忆电压作为极化电压,通过比较极化电压与工作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来判别是否满足动作条件。

工作电压: setOP Z I U U ⨯-=ΦΦΦ极化电压:M P U U ΦΦ-=1这里:C B A ,,=Φ;ΦOP U 为工作电压;ΦP U 为极化电压 ;set Z 为整定阻抗;MU Φ1为记忆故障前正序电压。

负荷限制R距离保护考虑系统过负荷工况下(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负荷测量阻抗入侵距离元件导致的距离保护(特别是距离Ⅲ段)误动作。

负荷限制元件,由基于电压平面的负荷限制元件和基于阻抗平面的负荷限制元件组成,两者为“与”的关系,即只有两个负荷限制元件均满足,并结合距离继电器动作情况,才开放距离保护。

振荡闭锁当电力系统发生系统振荡时,测量阻抗有可能进入距离保护的动作区,从而导致距离保护误动作。

通常振荡发生在两个互联系统之间,为了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装置在振荡时不应误动作,否则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对于受振荡影响可能误动作的距离保护要增加振荡闭锁功能。

振荡闭锁元件由四个元件共同完成如上任务。

1) 启动开放元件 启动元件开放瞬间,若按躲过静态最大负荷整定的正序过流元件不动作或动作时间尚不到10ms ,则将振荡闭锁开放160ms 。

该元件在正常运行突然发生故障时立即开放160ms ,当系统先振荡时,正序过流元件先于启动元件动作,振荡闭锁被闭锁不开放,另外当区外故障或操作后160 ms 再有故障时也被闭锁。

2) 不对称故障开放元件在系统先发生振荡或装置开放160ms 后,即使系统在振荡中又发生区内不对称故障时,振荡闭锁回路还可由不对称分量开放元件开放3) 对称故障开放元件在系统先发生振荡或装置开放160ms 后,若系统在振荡中又发生区内三相故障,则上述二项开放措施均不能开放振荡闭锁,装置中另设置了专门的对称故障开放元件,即测量振荡中心电压:Φ=cos U U OSU 为正序电压,Φ是正序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夹角。

满足以下二部分动作判据开放保护: a) N OS N U U U 08.003.0<<- 延时150ms 开放。

b) NOS N U U U 25.01.0<<- 延时500ms 开放。

零序保护:接地故障配合距离保护纵联差动、纵联距离:1 按使用通道分类为了交换信息,需要利用通道。

纵联保护按照所利用通道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4种,通常纵联保护也按此命名,它们是:(1)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2)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载波保护);(3)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4)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

2 各种传送信息通道的特点通道虽然只是传送信息的手段,但纵联保护采用的原理往往受到通道的制约。

纵联保护在应用以下4种通道时应注意以下的特点:(1)导引线通道。

这种通道需要铺设电缆,其投资随线路长度而增加。

当线路较长(超过十余公里)时就不经济了。

导引线的电缆必须有足够的绝缘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大。

导引线直接传输交流电量,故导引线保护广泛采用差动保护原理,但导引线的参数(电阻和分布电容)直接影响保护性能,从而在技术上也限制了导线保护用于较长的线路。

(2)电力线载波通道。

这种通道在保护中应用最广。

载波保护是纵联保护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载波通道由高压输电线及其加工和连接设备(阻波器、结合电容器及高频收发信机)等组成。

(3)微波通道。

微波通信是理想的通信系统,但是保护专用微波通信设备是不经济的,应当与通信、远动等共用,这就要求在设计时把两方面兼顾起来。

同时还要考虑信号衰落的问题。

(4)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与微波通道有相同的优点。

光纤通信也广泛采用PCM调制方式。

当被保护线路很短时,可以通过光缆直接将光信号送到对侧、在每半套保护装置中都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送出,又将所接收之光信号变为电信号供保护使用。

由于光与电之间互不干扰,所以光纤保护没有导引线保护的那些问题,在经济上也是可以与导引线保护竞争的。

3 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按照保护动作原理纵联保护可分为两类:(1)方向纵联保护与距离纵联保护。

两侧保护继电器仅反应本侧的电气量,利用通道将继电器对故障方向判别的结果传送到对侧。

(2)差动纵联保护。

每侧都直接比较两侧的电气量。

类似于差动保护,因此称为差动纵联保护。

差动保护:采样同步采用采样时刻调整法实现两侧同步采样。

两侧装置一侧作为参考端,另一侧作为同步端。

以同步方式交换两侧信息,参考端采样间隔固定,并在每一采样间隔中固定向对侧发送一帧信息。

同步端随时调整采样间隔,直到满足同步条件为止。

首先,测出光纤通道延时。

假定主机在TS 时刻发出对时信号,从机在接收到对时信号之后,经过Tm 时间,再将对时信号转发给主机,主机在TR 时刻收到转发回来的信号,那么,可以得到通道的通信延时:Td =(TR - TS - Tm )/2主机再将通道延时Td 发送给从机。

其次,测出采样时间误差。

如果主机和从机采样完全同步,那么,在图中可知,Td =TR 。

如果主机与从机采样不同步,其中的采样时间误差为:ΔT = TR – Td 。

ΔT>0,说明本侧比对侧提前采样时刻ΔT ;ΔT<0,说明本侧比对侧滞后采样时刻ΔT 。

再次,调整采样间隔。

计算出ΔT 之后,修正下次采样的采样间隔T ,这样即可保证从机与主机的采样起始时刻保持一致。

差动保护:相电流差动元件稳态Ⅰ段动作方程:⎩⎨⎧>⨯>ΦΦΦHdset d r d I I I I 6.0其中:IdΦ:相差动电流,M N d I I I ΦΦΦ=+&& IrΦ:相制动电流,M N r I I I ΦΦΦ=-&&H dsetI 的含义同上。

稳态Ⅱ段动作方程:⎩⎨⎧>⨯>ΦΦΦMdset d r d I I I I 6.0其中:当满足动作方程时,稳态Ⅱ段相电流差动元件经25ms 延时动作。

差动保护:零序电流差动元件对于经高阻接地故障,采用零序电流差动元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动作方程:⎪⎪⎩⎪⎪⎨⎧>⨯>>⨯>ΦΦΦL dset d r d L dset d r d I I I I I I I I 51.075.0000其中:Id0: 零序差动电流(d0M0N0I I I =+&&)Ir0: 零序制动电流(r0M0N0I I I =-&&)零序电流差动元件通过低比率制动系数的稳态相电流差动元件选相,当满足动作方程后,零序电流差动元件经短延时动作。

纵联距离保护: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是由线路两侧的方向元件分别对故障的方向作出判断,然后通过高频信号作出综合的判断,即对两侧的故障方向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跳闸。

一般规定从母线指向线路的方向为正方向,从线路指向母线的方向为反方向。

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的工作方式是当任一侧方向元件判断为反方向时,不仅本侧保护不跳闸,而且由发信机发出高频电流,对侧收信机接收后就输出脉冲闭锁该侧保护。

在外部故障时是近故障侧的方向元件判断为反方向故障,所以是近故障侧闭锁远离故障侧;在内部故障时两侧方向元件都判断为正方向,都不发送高频电流,两侧收信机接收不到高频电流,也就没有输出脉冲去闭锁保护,于是两侧方向元件均作用于跳闸。

这就是故障时发信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功率倒方向在环网中发生外部故障时,短路功率的方向可能发生转换(简称功率倒向),在倒向过程中不应失去闭锁信号。

假设故障发生在线路L Ⅱ上靠近M 侧的F 点,断路器3Q 先于断路器4Q 跳闸。

在断路器3Q 跳闸前,线路L Ⅰ中的短路功率由N 侧流向M 侧,线路LI ,M 侧的方向元件不动作,向N 侧发闭锁信号,在断路器3Q 跳闸后,线路L Ⅰ中的短路功率倒向,M 侧的方向元件动作,停止发信并准备跳闸,此时N 侧的方向元件将返回向M 侧发闭锁信号。

但是可能M 侧的方向元件动作快,N 侧的方向元件返回慢,于是有一段时间两侧方向元件均处于动作状态,造成线路L Ⅰ的保护误动。

解决的办法是启动元件动作或收信机收信后经过一段时间(大于本保护的动作时间,小于相邻线断路器的跳闸时间)后尚未判为内部故障,就认为是外部故障,于是将保护闭锁一段时间,以避开两侧方向元件可能都处于动作状态的时间。

此方法的缺点是如果紧接着发生内部故障则保护的动作稍有延迟,不过延时很短,是可容忍的。

纵联距离保护:允许式在功率方向为正的一端向对端发送允许信号,此时每端的收信机只能接收对端的信号而不能接收自身的信号。

每端的保护必须在方向元件动作,同时收到对端的允许信号之后,才能动作于跳闸,显然只有故障线路的保护符合这个条件。

对非故障线路而言,一端是方向元件动作,收不到允许信号,而另一端是收到了允许信号但方向元件不动作,因此都不能跳闸。

纵联距离保护:载波通道利用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