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这说的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3.标志着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指()。
A.教学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继续教育
D.加强高等教育
5.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与教育目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的是()。
A.教育方针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学目的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是()。
A.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7.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8.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9.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方针除了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内容之外,还含有()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A.为谁培养人
B.怎样培养人
C.培养什么人
D.教学目标
10.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功能不包括()。
A.定向功能
B.调节功能
C.决定功能
D.评价功能
1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社会价值
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这反映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内在目的论
C.社会本位论
D.外在本位论
12.下列学者中主张社会本位论的学者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凯兴斯泰纳
13.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这反映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内在目的论
C.社会本位论
D.外在本位论
14.下列学者中,主张个人本位论的学者是()。
A.纳托普
B.裴斯泰洛齐
C.凃尔干
D. 凯兴斯泰纳
15.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是()。
A.社会本位论
B.教育准备生活说
C.个人本位论
D.教育适应生活说
16.下列学者中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即教育内在目的论的学者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 凯兴斯泰纳
D.康德
17.教育目的应该内在于教育过程之中,即以生长为教育目的,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的压制,尊重儿童的愿望与要求,使儿童从教育和生长中得到乐趣。
这反映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内在目的论
C.社会本位论
D.外在本位论
18.教育目的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来确定,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目的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这是说教育目的的确立的()。
A.社会依据
B.经济依据
C.文化依据
D.人的依据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科学含义不包括()。
A.劳动能力的发展
B.人的才能的发展
C.人的自由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
D.人的道德的发展
20.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根据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经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不包括()。
A.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
B.大工业的发展是自由时间增多
C.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大工业的发展使新的产业不断兴起,劳动变换加速
2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
A.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B.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C.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D.社会主义
22.在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中,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是()。
A.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B.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C.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D.社会主义
23. 在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中,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的是()。
A.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B.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C.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D.社会主义
24. 在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中,是我国当代教育的基本使命的是()。
A.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B.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C.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D.社会主义
25.将实施素质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做出规定的的教育法律是()。
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26.教育方针的核心是()。
A. 教育目的
B.教育思想
C.教育方法
D. 教育制度
2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人的学说
C.辩证法
D.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辨析题
1.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相同。
3.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2. 简述个人本位论?
3.简述社会本位论?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四、论述题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