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
1.作为一名女性,若想在自己的天地里有一席之地,必须坚持两点:不抱怨,不退缩;同时做到三点:自信、睿智、温柔地对待。
2.女人内心的自我定位也常常让她们经历简报,如果不能做个“好”妈妈,首先跟她们过不去的是她们自己。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曾说:“职场中的母亲都有一个名字,叫内疚。
”更有趣的是,女人也不肯轻易地放过其他女人。
“你这么忙一定没有时间陪孩子吧。
会不会难过?”这样的提问绝对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道德审判。
3.不求完美,只求完整。
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的、心理的、事业的、情感的、物质的、精神的积累过程,需要慢慢地成长起来。
就如棵树,从一粒种子开始,渐渐拥有发达的根,茁壮的干,茂盛的枝叶,繁密的果实。
一年四季中有它不同的姿态,岁月里它有不同的承载,不能要求它同时拥有花朵和果实,但成长是它永恒地追求。
正如树的价值不能只用打多少家具来衡量,女人不应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或社会平等指标里的数字;她们的价值不是看她做到了什么职位,赚了多少钱,生了多少孩子,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否拥有了充实丰盈的人生。
她应该不受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并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无论这些选择是当总统还是作一名全职主妇,都值得尊敬和欣赏。
4.我认为真正的平等是,无论男人和女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个体自由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终有一天,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可以做真正的自己,拥有自由地选择权,实现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最大的自我价值。
而这一天,就是男女共同的节日!
5.人们对男性抱有职业成就方面的期待,对女性的期待则是可有可无--更糟糕的是,“她很有抱负”这句话在我们的文化里并不是一句赞美之言。
积极进取、作风强硬的女性违反了那些关于社会“可接受行为”的不成文规则。
男性的进取、强大、成功会不断地受到人们的称赞、喝彩,表现出相同特点的女性却常常受到社会的惩罚。
这意味着,女性在获得成就的同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6.童年时期就被灌输的固有模式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进一步的被强化,并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大多数的领导者角色都由男性担当,所以女性也不指望获得这样的角色,这也是她们没有成为领导者的原因之一。
薪酬问题也是一样,男性挣得比女性多,所以人们对女性薪酬的期望值也更低。
事实的确如此,把问题往复杂了说,这就是“成见威胁”。
社会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当一个群体的成员形成一种负面的囿有认知后,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按照这种认知行动。
比如,人
们会带有成见地认为,男孩在数学和理科领域比女孩更擅长。
当在一场数学或理科科目考试前被提醒了自己的性别时,哪怕只是在试卷上方加上“男”或“女”的性别选项,女孩的考试成绩就会变差,而男孩的成绩却不会有什么变化。
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女孩如此稀少,成见威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证明,各种成见都无一例外地会自我强化,从“白人跳不高”到“亚洲学生在学业上表现更好”等。
7.如果没有恐惧,女性就能自由地追求职业生涯的成功以及个人生活的幸福,并且能够自由地选择前者或后者,甚至是两者兼顾。
8.当我刚起步时,我拒绝过很多机会,因为当时我想“我这个水平还胜任不了这项工作”或是“我对这个领域还不了解”。
现在回想起来,在某个特定时期,迅速学习并做出成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我常跟别人提到,当你找到你的下一个目标时,其实没有所谓的完全合适的时机。
你得主动抓住机会,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拒绝。
学习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的特质。
9.我们根植于文化的传统观念,将男性于领袖特质相关联,将女性与抚育特质相关联,并且让女性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我们不仅相信女性充当的是抚育者的角色,还相信这是她们首要的角色。
当一个女人做了某些事情显示出她最突出的特质不是亲和力,就会给人带来负面印象,让其他人感觉不舒服。
10.当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让你快速成长。
当公司快速发展时,要做的事情就会多到人手不够;而当公司发展放缓甚至停滞时,就会人浮于事;公司里开始勾心斗角时,其发展也会停滞,每个人都会动摇。
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从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
11.女性回避拓展性工作,不愿担任领导者角色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过于担心自己不具备承担新任务所需要的技能。
这完全可能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能力。
惠普公司内部的一项报告揭示,女性只有在认为自己100%符合条件的时候才会公开申请职位,但男性只要觉得自己有60%的条件符合就会对工作邀请作出回应。
这个差异产生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女性需要转变思路,不要总说“我还没准备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边学边做”。
12.皇冠综合征:女性都期望“如果自己工作表现良好的话,别人就一定会注意到并为她们戴上皇冠”。
13.接受风险,选择成长,挑战自我,在应该晋升的时候主动争取更高的职位(当然,一定要面带微笑),这些都是自我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14.放弃自己力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毫无力量。
15.做到真诚地交流并不容易,但它是家庭和睦、工作高效的基础。
然而,人们有时为了保护自己或别人,通常不会坦率直言。
这种过于谨慎、患得患失的态度会不断引发各种各样的弊端,比如问题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的埋怨、不公平的晋升等。
这些情况的出现正是因为我们很少有勇气去讲真话。
16.交流的最佳效果来自谈吐得体且态度真诚,其关键点在于你不需要直愣愣地冒出大实话,而是适当修饰后的真诚表达。
17.有效沟通的起点在于明白“我有我见(我的道理),他有他见(他的道理)”。
绝对的真理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那些坚信自己的话就是真理的人实际上就是不让别人讲话。
当我们承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有局限性,就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分享他人的意见。
第一人称“我”通常会让意见的表达更积极。
比较以下两句话:(1)“你从不认真考虑我的建议。
”(2)“写给你的四封邮件你都没回复,我秀失望。
这让我觉得我的建议对你来说不是太重要,真是这样吗?”前一句会立刻让对方辩解性地回应:“不是这样的!”否定后一句则要困难得多。
由此看来,前一句引发的是异议,而后一句引发的是讨论。
18.重复对方的观点可以把分歧明晰化,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都希望别人能认真听自己说话,当我们表现出自己正在专心倾听的态度,就会慢慢变成更好的倾听者。
19.分享自己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深层的人际关系。
工作的积极性源自我们对事情的关注度,也源自对他人的关心。
为了做到真正关心别人,我们必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理解他们的感觉和想法。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在做决定时都会受到情绪的驱使。
承认情绪的作用,去面对它、接纳它,这会让我们更好的工作,建立更顺畅的人际关系。
20.一个人升格为家长之后的反应很难预测,但我们很容易看到社会对他们的期待。
当一对夫妇宣布有了孩子以后,每个人都会对男人说“恭喜”,对女人则会说“恭喜啊!不过你对工作有什么打算?”人们普遍认为养育孩子就应该是女人的责任。
21.学者和政治家(通常是男性)常常宣称做母亲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是的,那些从职场中退出的女性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2.当女性需要在工作上发愤图强时,男性就需要在家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看过很多女人由于太有控制欲或过于挑剔,结果无意中打击了男人分担家务的积极性。
社会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固守母职”,意思就是说:“天哪,你这样做不对,放着我来!”所有涉及孩子的事,父亲都会唯母亲马首是瞻,这就给了母亲极大的权力来鼓励或是阻止父亲的介
入。
如果她总像个看门人似的,不愿意“放权”,甚至还质疑丈夫的努力,那么他就会越做越少。
23.让他自己尝试去做,久而久之,他就会了解正确的方法。
但如果被迫按照你的方式来,那么很快所有的事情都歹你自己动手。
24.女人在给另一半分配或暗示任务时有种常见的心理,这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她总认为自己是在下命令。
当然这是理论上是没错,但分担责任应该是双方共同的事,否则对其中一个人来说,就很容易感觉是在帮对方的忙而不是在尽自己的一份力。
25.由于资源的稀缺,没有人能“拥有一切”。
26.成功,是为自己作出最好的选择,并且接受它们。
27.女人和男人都要放下负罪感,即使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没什么奥秘--带着你已拥有的,尽可能地去努力。
28.每份工作都会要求做出某种牺牲,关键在于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这在企业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全心投入时变得尤为困难。
29.每个人都爱看热闹,而且尤其爱看女人之间的热闹。
媒体会无休止地报道女性之间如何互相攻击,以便让公众的注意力远离真正的问题本身。
当争论双方变成了“她”和“她”时,我们都输了。
30.社会财富从来都不是被分配的,而是需要人们去主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