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方案改建铁路集宁至通辽线扩能改造工程贲红至兴和段二道沟车站站改施工组织方案(DK85+300~DK87+000)编制:赵峰复核:杨少林审批:姚荣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集通复线项目部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二道沟车站站改施工组织方案一、施工项目: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集通复线二道沟车站改造工程。
二、施工地点和时间:1、施工地点:K85+300~K87+0002、施工时间:2011年5月1日~2011年7月24日。
三、工程概况:1、集通线既有设备为区间有缝线路,共设车站4座,其中移位新建车站1座(二道沟),其它为改建车站(化德、保健、兴和),新建线路所一座。
本段封闭车站4座。
中间站1座(化德),越行站3座(二道沟、保健、兴和)。
车站既有3股道,本次集通线二道沟站改造后为4股道;上下行正线Ⅰ、Ⅱ道,到发线3、4道。
2、车站既有单开道岔为P60-12号,改建后增设P60-12号道岔,既有车站拆铺P60-12号道岔。
3、二道沟车站改造后,站场轨道正线为P60轨,到发线为P50轨、站内道岔拖移施工与站场曲线改造结合一并施工;4、由于既有车站设计为单渡线,新建二线未形成时从既有正线无法进入新建Ⅰ道、3道、4道,在各个车站施工时首先考虑既有道岔的拖移及各个曲线拨移,列车经既有正线、渡线、从新道岔运行,渡线限速45 km/h运行。
根据《铁路曲线及养护规定》和《铁路轨道设计规范》,加强维修养护,可满足速度为45km/h要求,四、施工方案:1、施工前准备:施工前一周由专人负责24小时观测并记录轨温,掌握轨温情况。
现场调查:调查既有线路设备、既有线枕木型号、钢轨型号、绝缘接头位置等情况。
2、先进行路基施工,由于二道沟车站内路基工程施工所处地质条件较差,大多为水坑有积水,预先排除地表水,翻挖晾晒,地基换填后进新路基填筑施工。
3、二道沟站新建线轨面比既有线低2.2m,既有线须降坡处理,在施工中需设临时过渡便线,既有线与新建4道线间距为5.3m,利用封闭点将1#、7#道岔插入1#开通直股,7#开通曲股,在新建4道K86+500~K86+600间设置反向曲线,连接过渡反向曲线全长73.636m,在K86+760.099处设置右偏曲线与既有线连接,曲线全长186.038m。
(曲线示意图后附)4、从k86+350-k87+000开始设计临时坡度为5.8‰上坡,按照集通线最大坡度设置6‰上坡。
5、路基填筑按照设计路基标高填筑,在铺设轨道时按照6‰上坡预铺用道碴来调坡。
便于新线铺设好后线路拨接时一次成型。
路基施工完毕后铺设底碴、道碴,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碾压,检测合格后预铺线路。
6、临时便线预铺好后申请拨接开通,拨接时安排两班人同时拨接首先连接k86+760.099-k86+946.137曲线开通放行捣固机对全段临时便线利用封锁点捣固稳定道床。
7、临时便线铺设好后拨接开通,便线开通后第一趟列车速度为25km/h、第二趟列车速度为45km/h、第三趟列车速度为60km/h,24小时后恢复常速,铺设便线同时预铺新建4道,。
8、预铺西咽喉3#、5#、9#道岔、东咽喉6#、4#道岔,对位预铺1#、7#道岔,东咽喉2#、8#道岔。
五、车站改造施工步骤:1、二道沟站内既有线路为p50-25m标准轨。
道岔为p60-12#道岔。
2、二道沟站设计里程在DK85+300~DK87+000,新建4道与既有线高差为2.1m需对既有路基降低,施工须设临时过渡线路对既有线路施工。
第一步、2011年4月15日~5月14日对位预铺1#、7#道岔,铺设9#道岔,预铺新建1道、3道、4道,及k86+600-86+946段临时便线。
第二步、2011年5月15日拨移临时便线k85+600~k85+673及k86+760~k86+946第三步、2011年5月15日~7月23日1、对既有线k86+350~k87+000段路基降坡2、k86+679 1-1.5m圆涵拆除既有涵洞原位施工新建涵洞3、拆除既有Ⅰ道影响新正线部分线路(对既有车站值班室天桥拆除、拆除既有站台60m,设临时过渡路基填方施工)4、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后预铺k86+350~k87+000段线路第四步、2011年7月24日1、拆除临时便线过渡部分连通Ⅱ道、4道2、插入1#、7#道岔连接1#~3#道岔间渡线3、拆除既有Ⅰ道影响新正线部分线路,拨接连通新正线第五步、2011年7月25日1、拆除既有2#、4#道岔插入轨排第六步、拆除新4道临时便线部分,连通4道,并开通4道。
六、信号:配合工务恢复轨道电路:七、施工组织机构:1.总指挥:张克智(项目部经理)2.副总指挥:浦发玉(项目副经理)、3.施工现场负责人:浦发玉(项目副经理)、4.施工安全负责人:向本树(安全总监)5.施工技术负责人:杨少林(项目总工)6.调度:高菲(项目部调度)7.施工作业队:线路队:队长张继明8.劳动力配置: 职工 20 人民工: 300 人9、机具配备切割机2台,乙炔焊1套,钻孔机2台,发电机2台,起拨道机50台,捣固机16台,扳手150把,捣镐100把,撬棍200根,备用钢轨(无眼不短于7m和有眼不短于6.25m各2根)共4根,臌包夹板8块,长孔夹板8块,普通P60kg鱼尾板8块,急救器4副,P60kg钢轨接头螺栓带帽及单弹簧垫圈50套,扭矩扳手2个,弦绳1付,道尺2把,红白油漆各一桶,排笔2个,直尺1把,钢卷尺若干(不短于5m)其它必备使用工具若干。
八、应急措施及处理办法:1、胀轨跑道的处理:(新建线)胀轨跑道是轨道在钢轨温度力作用下发生横向弯曲变形的过程。
胀轨是轨道横向弯曲变形的初始阶段,而跑道则是轨道横向弯曲变形的最终阶段。
因此对胀轨必须实行定量控制。
⑴高温季节无缝线路上出现局部的碎弯尚无碍大局,但连续出现时则易诱发列车的蛇行运动与连续碎弯形成水平共振,引起破坏性的后果,在这一情况下要加强巡检。
若碎弯继续扩大,则应设慢行信号,并及时处理,线路稳定后再恢复常速。
⑵养护维修作业中,若发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碴离缝,必须停止作业。
因为这些现象均为胀轨跑道的预兆。
⑶无论何时,发现线路轨向不良,用10m弦测量两股钢轨的轨向偏差,当偏差矢度平均值达到10mm时,必须设置慢行信号,并夯拍道床、填满枕盒道碴和堆高碴肩等措施。
当两股钢轨的轨向偏差平均达到12mm 时,在轨温不变情况下,过车后线路弯曲变形突然扩大,必须立即设置停车信号,及时通知车站,采取钢轨降温等紧急措施,消除故障后放行列车。
⑷发生胀轨跑道后,可采用浇水覆盖草帘或喷洒液态二氧化碳的办法降低钢轨温度。
轨温降低后方可拨道。
曲线地段拨道只能上挑,不能下压。
拨道后必须夯拍道床,限速放行列车,并派人看守,待轨温降至接近锁定轨温时,再整正线路和恢复正常行车速度。
如采用长时间浇水或喷洒液态二氧化碳等措施后,仍不能恢复线路时,在地形许可的情况下,可从跑道故障处两端向中间拨成半径不小于200m的反向曲线,曲线间夹直线不得短于10m。
双线地段拨后应满足线间距的要求,拨后限速5km/h,便派人看守。
困难条件下处理胀轨跑道,可用乙炔或切割锯轨机切断钢轨,松开扣件放散应力,然后用夹板或急救器加固,限速5km/h开通线路,在24h内按《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办法进行临时性或永久性处理。
无缝线路发生胀轨跑道时,应对胀轨跑道情况做好登记。
2、钢轨折断的处理无缝线路上钢轨或焊缝如有重伤,不待钢轨或焊缝断裂,应尽量实施原位重焊,其技术经济效果明显,操作简单,锁定轨温可保持不变。
但这一措施只能采用铝热焊,因受铝热焊工艺制约。
目前铝热焊焊缝最宽只能达到60mm,切除部位的宽度(断口)小于60mm时才能使用此法。
(1)、紧急处理当钢轨或焊缝折断时,其断缝小于50mm的,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时,在断缝出上好夹板或臌包夹板,用急救器固定,在断缝前后50m拧紧扣件,并派人看守,限速5km/h放行列车,断缝小于30mm 时,放行列车速度可为15~25km/h。
如有条件应尽量原位焊接,否则应在轨端钻孔,上好夹板或臌包夹板,拧紧接头螺栓,而后可适当提高行车速度。
(2)、临时处理钢轨折损严重或断缝大于50mm,以及紧急处理后不能及时焊接修复时,应封锁线路,沿断缝两侧对称锯下伤损部分,两锯口间插入6m同型钢轨,轨端钻孔,上接头夹板,用10.9级螺栓拧紧。
在短轨前后50m 范围内拧紧扣件后,按常速放行列车。
紧急处理或临时处理时,应在断缝两侧各3.8m处轨头非工作边上做标记,并准确丈量两标记间的距离和轨头非工作边一侧的断缝值,做好记录,待永久修复使用。
(3)、永久处理钢轨或焊缝折断经紧急处理后,应在适当时机永久处理,应在轨温接近或低于锁定轨温的条件下,插入短轨,重新焊接修复,并力求原锁定轨温不变,修复可利用小型气压焊或铝热焊。
a、采用有张拉功能的小型气压焊时,插入短轨长度应等于切出钢轨长度加上2倍顶锻量长度,先焊好一端,焊另一端时,先张拉钢轨,使断缝两侧标记等于原丈量距离减去断缝值加顶锻量后再进行焊接。
此法可保持锁定轨温与原有一致。
b、用铝热焊时,插入短轨长度等于切除钢轨长度减去2倍焊缝值。
先焊好一端,焊另一端时,先张拉钢轨(使用专门配合铝热焊用的张拉器),使焊缝两侧标记的距离等于原丈量距离减去断缝值后再焊接。
此法同样可保持原锁定轨温不变。
焊接钢轨时轨温不得低于0℃,放行列车时轨温不得高于300℃。
九、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及防护办法:1、施工安全保障措施:(一)对地下隐蔽管线及既有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与,保证工程安全贯穿施工全过程。
2)、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重点进行四方面的教育,即主人翁责任感和安全第一的教育;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3)、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在施工前,提前三天向设备单位联系,对涉及到贯通电力线、地下电缆和有关既有设备,必须与设备单位、改移单位积极进行联系,在采取可靠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不得损坏设备或造成设备故障。
5)、在距空中电力线、地下电缆经路5米的范围内动土作业时,提前询问设备单位了解电缆地下经路情况,制定好施工安全措施和专门的防护及现场负责人,教育施工人员文明操作,确保线、缆及既有设备的绝对安全。
6)、设备单位在施工单位请求下应积极协助设计和施工单位核查既有设备情况,提供地下电缆和设备的位置。
若无法提供准确位置时,施工单位不得盲目作业,由施工单位报告相关专业部门共同探查、核实,划定范围、签订协议,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若施工单位未经过设备单位同意进行作业,发生后果由施工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