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公转与自转高一地理

地球公转与自转高一地理


表 活
分 析
22 日 ) 正 午 竿 影 长 度 的 数 码 代 号 是
动 解 读
教 学
________。

案 设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


变化情况是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
堂 双
课 前
度α的变化是__________。

基 达 标
主 导
(3)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演示结束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学 ,那么该学校位于( )
课 堂
A.南回归线以南

课 时 作
动 探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菜 回单归线以北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

教 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第 3 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 图


法 分
理意义
活 动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设 计
●课标要求
当 堂

课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前 自
基 达 标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法 分
●课标解读
活 动


教 1.通过演示法,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及正 读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必修1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解 读
教 学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 变化及其成因。
2.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
3.能根据资料解释某些与 地球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
1.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重难 点)。
2.昼夜长短的变 化(重难点)。
南北回回归归线线及及其其以以南北地地区 赤道区


冬至日
北半球




二分日
极点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教 学
1.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什

方 案
么关系?



【提示】
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
堂 双
课 前 自 主
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二者呈负相关
基 达

活 动


教 (1)确定所在地的纬度,进而判断该地的其 读
学 方
他地理特征。

设 计
(2)判断日影长短和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
当 堂

课 前 自
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且日影方
基 达
向总背向太阳。


导 学
(3)确定房屋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课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 课
堂 互
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

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教 学
2.我国去南极的科考船,一般选择在每年

方 案
10月出发,12月、1月、2月等冬季时间在
设 计
南极考察,这是为什么?
当 堂

课 前 自 主
【提示】 12月、1月、2月是北半球的冬 季,却是南极的夏季,白天长、温度较高
基 达 标
学 方 案
δ|(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
设 计
直射点的纬度,当地下半年取正值,冬半
当 堂
课 前 自 主
年取负值)。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
双 基 达 标
导 学
(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方 案
学 方
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设 计
2.通过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当 堂

课 前 自 主
变化,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及划分方式。 3.通过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
基 达 标
导 学
程,能解释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析 ●新课导入建议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导 学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教 法
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 活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 读

方 案
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


计 昼长夜短 ;反之则 昼短夜长 。
堂 双
课 前 自
基 达 标













时 作
动 探
屋门窗朝北。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法 分
(4)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
活 动

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
解 读

学 方
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下图,南楼
案 设
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计 ,则最小楼间距为:L=hcotH。
课 前 自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最 短 ,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 极昼 现象。冬半年正好相反。 课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3)判断: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解 读

学 方
(√)

设 计
(4)思考:春、秋分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怎样
当 堂

课 的?
前 自
基 达 标
主 导
【答案】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 12 小
表 活



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α,如甲图。乙图为该
解 读

学 方
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

设 计
下列问题。
当 堂

课 前 自
基 达 标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

教 法
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2.变化规律
动 解

教 学
(1)赤道地区:全年 昼夜平分 ;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

案 设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加大 ;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课 前 自
(2)北半球
双 基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 , 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