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想5篇600字
神舟十号飞船20__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道飞行十五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1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次,神舟十号将会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作为学生,我感觉到我们非常幸福,因为这次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会在天宫一号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开展
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太空授课,我们都在翘首以盼太空授课的到来,太空授课的时间为20XX年的6月20号。
20号早上10点许,中国的第一次太空授课正式开始。
首先,王亚平、聂海胜两名宇航员为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打坐”。
在失重的情况下,宇航员可以轻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同学们都看得很入神。
随后,三位宇航员进行了五个实验,分别是:打开“箱子”测质量、神奇单摆做圆周运动、陀螺轴向不变向前飞、“水膜”内嵌入中国结、普通水变身“魔法水球”。
在这次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和老师都看得津津乐道,大家还进行了热烈
的讨论。
虽然我们不是很明白其中的一些实验,但是,我们还是对这些科学现象保持着非常高的求知欲。
太空授课完成后,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为宇航员感到自豪。
听老师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失重状态,他们要保持锻炼才能避免肌肉萎缩。
我想对这三位宇航员说一声谢谢。
他们为了人类的航天事业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着未知的太空不断去探索,为科学世界添砖加瓦。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2
20__年6月20日,这是一个令许多热爱科学、向往太空的人们激动的时刻,神舟十号上的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为大家进行授课。
我们也没有忘记,美国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为学生们展开人生中精彩的一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光荣的女教师却随着“挑战者号”陨落在了茫茫太空。
今天,中国的三位英雄航天员实现了她的梦想。
授课航天员分别是女航天员王亚平,男航天员聂海胜,由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们在浩瀚的太空上为我们讲授了精彩的一课。
这节课共40多分钟,王亚平共做了五个实验,分别是在太空中的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球和水膜的实验。
这五个实验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物理知识,这一课也可以说是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晶。
首先,王亚平老师讲授了质量测量实验。
王亚平老师先用幽默、亲和的语言为我们讲了一些太空中的基础知识,又让聂海胜老师在太空舱里表演杂技——半空打坐,我惊奇地发现,聂海胜老师用手在地上一撑令自己浮起来,然后竟然在半空中盘起来双腿,稳稳当当的坐了起来。
然后,王亚平老师又说她有“大力神功”。
她用手指在聂海胜老师身上轻轻一推,聂海胜老师就向后飞了过去。
王亚平老师说,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人的体重会轻很多。
那么,怎样才能测量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体重呢?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速度,根据这个原理,就能测出物体在太空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
这时我想:这小球一定会左右大幅度摆动的。
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慢悠悠地悬浮着!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很好玩,材料是我们熟悉的玩具——陀螺。
王老师把干扰力用各种方式施加给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飞行着,多有趣啊。
第四个实验的材料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放大镜的架子和一袋水。
王老师首先挤了挤水袋里的水,我不禁有些担心:水洒
出来不会带来麻烦吗?但是王老师挤了半天才挤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珠!这个水珠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毫不犹豫的落下来,而是像航天员们一样在空中飘浮着,格外有趣。
然后,王老师张开嘴,一口将小球吞了下去——我还真没听说过“吞水喝”的呢。
然后用到金属圈了!王老师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又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
抽出后的金属圈上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水膜。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这个神奇的现象。
第五个实验还是需要水膜,王老师将水膜体积变大,又用针管将红色液体打入其中——只见红墨水的颜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开来,逐渐“占领了”水球,圆圆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满了妖娆的红色。
神州十号空间交会对接,说明我国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和逐渐昌盛的国运。
我看到,中国这个巨人又站起来了!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3
今天是6月20日,我们老师在多媒体教室组织我们观看了王亚平老师主讲的神十太空授课。
此次神舟十号飞船还有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与张晓光。
他们都穿着蓝色的服装,王老师扎着一个发髻,精神看起来十分饱满。
开始没多久,聂叔叔就做了一个打坐的姿势,王老师轻轻一推,体重明显不轻的聂叔叔却从飞船的这边一直慢悠悠地飘到了另外一头,姿势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有不少同学进行了现场的太空连线,应同学们要求,王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不少实验。
第一个就是测量聂叔叔的体重。
他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并重重的撞了一下,然后显示出了他的体重——74公斤。
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两个东西——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
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接下来聂叔叔递给了王老师一个小支架,王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
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
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静止。
可是,王老师突然推了一下小球,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摆动了起来,而且不会像在地面上实验的那样转几圈就落下来。
真是不可思议啊。
第三个实验进行之初我就发现道具是陀螺,黄红相间,很是漂亮。
之间王老师轻轻松手,转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滚着。
但若是在松手前就给陀螺一个速度,它就会向前或其他方向推进。
两者有明显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