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3.累进税率
u (1)全额累进税率。对纳税对象的全部数额, 均按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纳税。
u (3)超率累进税率。它与超额累进税率在原理 上是相同的,不过税率累进的依据不是绝对数, 而是相对数,如土地增值税。
u (2)超额累进税率。把纳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 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 相应的税率,一定数额的纳税对象可以同时适 用几个等级的税率,每超过一级,超过部分则 按提高一级的税率计税,这样分别计算税额, 各等级应纳税额之和,就是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2.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 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 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 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 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 内,持下列证件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 理变更税务登记:(1) 纳税人变更登记 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2)税务机关发 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3)其他有关资 料。
u 二、税收的特征
u 税收自产生以来,一直是国家取得财政收 入的主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 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u (一)强制性 u (二)无偿性 u (三)固定性
u 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 离的,使其与利润、信贷、利息、折旧、 罚没、规费、摊派等分配形式有明显的区 别,成为一个特殊的分配范畴。税收的三 个特征也是区别税与非税的根本标志。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4.纳税人提交的有关变更登记的证件、 资料齐全的,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变更表, 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 应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 通知其补正。
u 5.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 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 表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都发生变更的, 税务机关按变更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税务登 记证件;纳税人税务登记表的内容发生变 更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未发生变更的, 税务机关不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2)备案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 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 税项目。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 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 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 一律不得减免税。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 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 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减免税额度。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3.税收减免的形式
u (1)减税。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通过打一定折 扣,少征一部分税款或通过降低法定税率而 减轻纳税人的一部分负担。
u (2)免税。对纳税人的某一项或某几项计税对 象免予征税。
u (3)起征点。它是计税依据达到国家规;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 全部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就超过部分征税。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三、税目
u 税目是纳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 税范围,体现每个税种的征税广度。
u 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对那些纳税 对象简单明确的税种,如增值税、房产税 等,就不必另行规定税目。
u 对于征税对象比较复杂的税种,而且税种 内部不同纳税对象又需要采用不同档次的 税率进行调节的,就需要对该税种的纳税 对象作进一步的划分,进行归类,这种归 类就是税目。如消费税、营业税等。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纳税人在开立银行账户、领购发票时, 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
u (一)设立登记 u 设立登记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其他业务的
单位或个人,在获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 准或其他主管机关批准后的一定期间内, 向税务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活动。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二)变更登记
u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 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u (4)免征额。免征额是在计税依据总额中免予 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计税依据 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二)税收加征
u 1.地方附加,简称附加。地方政府按照国 家规定的比例,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作为 地方财政收入的款项。
u 2.加成征收。在按法定税率计算出应纳税 额后,再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2.比例税率
u 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金额大小,都按同 一比例纳税。税额与纳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是固定的。
u 比例税率的优点是:对同一纳税对象的不 同纳税人税收负担相同,有利于企业在大 体相同的条件下展开竞争,促进企业加强 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计算方便,也便于 税收稽征管理。主要缺点是:不分纳税人 的环境、条件差异及收入多少等,都按同 一税率征税,这与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不完全相符,在调节企业利润水平方面有 一定的局限性。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2020/11/24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第二章 纳税基础
u 第一节 税收概述
u 一、税收的产生
u 税收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 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 和发展。
u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 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取得再分配来源的一种 方式。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1.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 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 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如 实提供下列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 务登记:(1)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 业执照;(2)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 关证明文件;(3)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 务登记证件;(4)其他有关资料。
u 自然人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 务的公民。
u 法人是依法成立、能够独立支配财产并能以 其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 组织。
u 在纳税实务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还有: 1.代扣代缴义务人。2.代征人。3.纳税单位。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二)负税人
u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人。某种税 的纳税人可能同时也是其负税人,但也可 能不承担税负,即不是其负税人。因此, 两者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关 键看税负能否转嫁。如果税负能够转嫁, 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否则,两者就 是合一的。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三、税收的作用
u 税收是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u 税收的作用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社会环境、
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下具体体现的效果。 u 强有力的政府,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
品,都是靠税收支撑的。只有不断完善税 制,做到依法治税,才能充分发挥税收的 重要作用。 u 民以食为天,国以税为本。
u (1)报批类减免税。是指应由税务机关审 批的减免税项目。
u 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 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 面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a.减免税申请报 告,列明减免税理由、依据、范围、期限、 数量、金额等;b.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 表;c.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d.税务机 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纳税人报送的材料 应真实、准确、齐全。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四)注销登记
u 1.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 他情形。
u 2.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 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
u 3.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 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
u 3.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 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 款。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5.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 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 延长停业登记申请,并如实填写《停、复 业报告书》。
u 4.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 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如实填写 《停、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 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 票。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第二节 税制构成要素
u 税收制度,尤其是作为实体法的各个税种, 它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一般包括总则、纳税 人、纳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 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 等。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一、纳税权利义务人
u (一)纳税权利义务人
u 纳税权利义务人简称纳税人。纳税人可以是 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u 3.加倍征收。在按法定税率计算出税额后, 再加征一定倍数的税额。加倍征税是累进 税率的一种特别补充,其延伸程度远远大 于加成征税。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第三节 税收征纳制度
u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 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 同年5月1日起实施。2002年10月15日,国务 院以第362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七、税额计算
u 每种税都明确规定了应纳税额的具体计算 公式,但其基本计算方法相同,即: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
u 公式中“计税依据”在具体运用时,又涉 及两个概念:一是计税单位,亦称计税标 准、课税单位。二是计税价格。对从价计 征的税种、税率一经确定,应纳税额的多 少就取决于计税价格,按计税价格是否包 含税款划分,计税价格又分为含税计税价 格和不含税计税价格两种。
如个人所得税。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五、纳税环节
u 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不断运动中的纳税对 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税法对每一 种税都要确定纳税环节,有的税种纳税环 节单一,有的税种则需要在许多流转环节 中选择和确定。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u 六、纳税申报期限
u 纳税申报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 后,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起止时间。 它是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 现。超过限期未交税的,属于欠税,应依 法加收滞纳金。各税种由于自身的特点不 同,有着不同的纳税期限。一般分为按期 纳税和按次纳税两种形式。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