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单选题】(2分)当心理学家向咨询者娓娓道来,讲述深刻道理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在(C)。
A.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咨询者。
B. 纯粹立足于理论进行分析。
C. 帮助咨询者认识自己内心深处。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2【单选题】(2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D)方式控制自己的动物本能。
A. 道德B. 法律C. 文化D. 以上三者都是3【单选题】(2分)语言成本往往意味着相关群体使用的语言具有相对较高的排外性,较明显地体现这一特点的场景有(D)。
A. 情人悄悄私语。
B. 物理学家们之间激烈的争论。
C. 老中医手写的药方。
D. 以上三者都是。
4【单选题】(2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而言,男性似乎比女性更乐于谈论国家大事、社会新闻等等,这是因为(C)。
A. 女性天生缺乏深刻思考的脑力。
B. 男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禁止女性思考这些问题。
C. 女性往往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生活中琐碎的事里。
D. 以上三者都对。
5【单选题】(2分)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所谓老人的存在(C)一种负担。
A.一定是B.一定不是C.有可能是D.以上三者都不对第二章?1【单选题】(2分)情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往往给人以甜蜜的感觉,但是过度的依赖也有危险的隐患,这是因为(D)A. 社会功能的完全替代。
B. 任何关系都有断裂的可能。
C. 在过度的依赖中难以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D. 以上三者都对。
2【单选题】(2分)依赖的最好状态是(A),各方保有相对独立的人格。
A. 依而不赖B. 赖而不依C. 又依又赖D. 以上三者都不对3【单选题】(2分)过多的爱和替代也会带来某种(A)。
A. 剥夺B. 依赖C. 自由D. 以上三者都不对4【单选题】(2分)当孩子逐渐拥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单纯地认同家长的想法时,家长最妥当的做法是(C )A. 严厉地要求孩子遵从自己。
B. 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
C. 适当地给予孩子自由,遵从其想法。
D. 完全地放松对孩子的管理,任其成长。
5【单选题】(2分)孩子的成长,一定会经历一个对家长(A)的过程。
A. 去理想化B. 理性化C. 个性化D. 以上三者都不对第三章单元测试第三章?1【单选题】(2分)如果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比较强势,那孩子在外面更容易表现出( B?)的行为A. 防御性B. 攻击性C. 胆怯?D. 轻蔑2【单选题】(2分)主体( C?)就是主体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A. 重构B. 结构C. 建构D. 解构3【单选题】(2分)孩子的逆反心理容易引发极端行为,游走在( D?)的边缘。
A. 理性B. 自由C. 逻辑 ?D. 规则4【单选题】(2分)当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时,家长不能过分指责孩子不( C?),将它变成控制性的东西。
A. 独立?B. 宽容C. 感恩D. 听话5【单选题】(2分)在种族延续的过程中,人类可能为了( C?)的生存而说谎,但有代价。
A. 结构化B. 个性化C. 社会化D. 竞争化第四章单元测试第四章?1【单选题】(2分)通过( C?)的方式,可以暂时选择性遗忘掉对方的缺点,从而接近他,生活继续。
A. 理性化B. 过度理想化C. 理想化D. 社会化2【单选题】(2分)电影培养了我们的做梦能力,修复自己的创伤、表达愿景,这就类似于( A?)周期。
A. 造梦B. 创新?C. 修通 ??D. 思考3【单选题】(2分)任何行为都有意义,即可能存在一种( B?),间接满足是核心动力。
A. 规范机制B. 犒赏机制C. 说服机制D. 价值机制4【单选题】(2分)企业招聘的是最合适而非最优秀的人,因为一方面优秀者难以发挥才能,另一方面表现出的优秀会扰动当前环境,可能会让其他同事心生(D ?)。
A. 顾虑B. 排斥?C. 嫉妒D. 内疚5【单选题】(2分)从心理动力学层面看,很多遗忘是( A?)的,这也更有价值。
A. 无意识B. 刻意C. 建构 ?D. 选择第五章单元测试第五章?1【单选题】(2分)七年时必须面对一个考量:你可以 ? ?A ? ?对方什么东西?A. 给予B. 接受C. 宽容D. 控制2【单选题】(2分)感觉不到爱并不是爱不在了,爱永远是 ?C ? 的动力。
A. 人格独立B. 自我疗愈C. 孤独前行?D. 保存回忆3【单选题】(2分)世界是我们 ? D? 的结果,“情怀”即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A. 想象B. 创造C. 体验D. 投情4【单选题】(2分)海因茨·科胡特在研究自恋型人格疾患的基础上发展出 ?D ? ? ?。
A. 认知心理学B. 行为心理学C. 人格心理学D. 自体心理学5【单选题】(2分)中国人善于运用 ? B?对问题进行弹性化处理。
A. 关系B. 情怀C. 规则?D. 管理第六章单元测试第六章?【单选题】(2分)来自于 ? C? ? 的动力能够帮助你应对喜欢上一个大家都不认同的人的压力。
A. 感性情境B. 经验世界C. 统觉情境?D. 自我意识2【单选题】(2分)杂乱琐碎的背后有 ? ?C ? ?的东西。
A. 主观性B. 逻辑性C. 结构化D. 潜意识3【单选题】(2分)我们需要 ? B? ,提供稳定的空间,进行稳定的思考,得以自由遄行和驰骋。
A. 边界B. 程序C. 约束D. 引导4【单选题】(2分)无论理论多么高深,我们最终要通过一种实践方式去验证他,这就是 ? C? ? ?。
A. 实质理性B. 价值理性C. 工具理性?D. 实践理性5【单选题】(2分)B 的东西背后并非是绝望的结果,反而有利于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A. 抑郁B. 病态C. 焦虑D. 创伤第七章单元测试第七章?1【单选题】(2分)稍纵即逝的东西永远不是消失了,而是被隐藏在 ? A? ? 中。
A. 潜意识B. 无意识 ??C. 记忆D. 基因2【单选题】(2分)D 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却能提供一种动力,所以我们需要它。
A. 焦虑?B. 偏执C. 鼓励D. 恐惧3【单选题】(2分)人们在潜意识中有时并不愿意把问题说明白,而是刻意把事情变得 A? ? ,由此产生。
A. 繁琐;纠结B. 抽象;疑惑?C. 模糊;距离D. 深刻;崇拜4【单选题】(2分)文学重要的是让大家体验,甚至逼着你去体验,故而本质上是一种 ? B? ? ?。
A. 压迫力量B. 领导才能C. 权威能力D. 集体认同5【单选题】(2分)真实的目的不是为了 ? ?B ? ?另一个真实,而是 ? ? ? ?另一个真实。
A. 掩盖;暴露?B. 否定;呈现?C. 削弱;强调D. 确认;否定第八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父母不再成为孩子 ? ?C ? ?的对象时,父母才真正活出自我,自己体验自己。
A. 唯命是从B. 如影随形C. 顶礼膜拜D. 叛逆否定2【单选题】(2分)当你在家庭中的最大爱好是管别人,是很悲哀的,可能会把 ?A ?别人变成一种 ? 。
A.管理;依赖B.控制;权威C.约束;放纵D.剥夺;折服3【单选题】(2分)当你足够成熟时,在对方那里既能看到完整的自己,又能看到个性化的他人,并在个性化他人中再次看到自己,这就是 ? ? D? ?的能力。
A. 潜抑置换B. 演绎说服?C. 神入他人D. 镜映自我4【单选题】(2分)结构 ? D? ? 是有必要的,它为重新整合、实现的结构重组打下基础。
A. 平衡B. 消解C. 复杂 ?D. 失调5【单选题】(2分)镜映他人,必有他人人格的适当 ?A ? 和演绎说服。
A. 存储B. 归纳C. 摒弃D. 模仿第九章?1【单选题】(2分)以下不属于移情的是 ? D? ? 。
A. 爱屋及乌B. 恨夫及子C. 睹物思人D. 怨天尤人2【单选题】(2分)当评价某事物时,你已经无意识地成为了它的一部分,甚至于变成了它。
投射,往往与(D)相关。
A. 直接期待B. 间接期待C. 直接满足 ?D. 间接满足3【单选题】(2分)拳击现象指的是比刻意躲避创伤更重要的是(B)创伤轨迹。
A. 制造B. 看清C. 清除D. 掩盖4【单选题】(2分)恋爱只有互动才可能(C),这就是恋爱社会化。
A. 倾听诉求B. 满足需要 ?C. 重构资源 ??D. 互相了解5【单选题】(2分)(D )围墙可多次调换,具化为现实围墙则搬移太难。
A. 构造B. 意象C. 虚拟D. 心理第十章?1【单选题】(2分)焦虑通常是指对某种(A)的担心。
A. 威胁B. 机遇C. 嫁祸D. 迫害2【单选题】(2分)社会功能狭义上多指社会化功能,(B)是社会化生存的重要功能之一,超越了生理满足的社会化本能功能。
A. 实践B. 逻辑C. 情感D. 沟通3【单选题】(2分)设置是社会互动的结构化环境及合理的角色(C)和功能实现。
A. 冲突B. 混淆C. 定位D. 实现4【单选题】(2分)(A)是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通常包括危机预判能力、凝结逻辑和行为的动力。
A. 焦虑C. 悲伤D. 焦急5【单选题】(2分)特蕾莎修女说过,慈悲开启智慧,(A)强化功能。
A. 利他B. 助人C. 友好D. 修养第十一章?1【单选题】(2分)(C)是高级的心理逻辑行为,重要的信息摄取和解码准备。
A. 推理B. 归纳C. 认知D. 认识2【单选题】(2分)逻辑动力是指结构化思维让(A)更有特质,世界更加不可预料。
A. 行为B. 认知C. 交往D. 沟通3【单选题】(2分)牧歌式往往意味着(C)的情境再现和角色穿越的视觉说服。
A. 浪漫版B. 人文版C. 情怀版D. 自由版4【单选题】(2分)追求可能确定他人价值,被追求或许确定自我价值,情感尤为甚,(C)的功能之一恰恰在此。
A. 交往B. 失恋C. 自恋D. 热恋5【单选题】(2分)定制关系是由(B)情结或认知结构无意识确定的某些关系。
A. 意识B. 潜意识C. 无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