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讲义中国社会 单位制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讲义中国社会 单位制

3) 资源(资产,干部,工人)的不可流动性 4) 父爱主义:单位依赖国家,个人则依赖家长式的单位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
• 单位组织形式的成因(P2-4)
1) 抗日根据地时期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形式的承续 2) 建国初期仿效苏联模式 3) 较低的经济起点和人口压力促成了我国更加僵化的城市
2. Walder, 1986.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3. 李猛等,1996。“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 制”
4. Walder, 1987. “Wage reform and the web of factory interests”
李猛等,“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
制”
2) 中国单位的制度性安排特征:仪式化活动,一致性政 治学和幕后解决(P148)
3) 德治性再分配体制:在德治原则下,按照品德和政治 觉悟的标准进行分配(P149)
4) 以纵向关系网络为特征的权力结构:这个网络以单位 内某一级别的某个官员为枢纽,呈分散状上下延伸出 去。而在同一级别,竞争使官员往往组合成几个分裂 的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几个上下延伸,平行断裂的关 系网络,称为派系结构。因此在中国单位内部,是派 系结构,而非西方式的在职业和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利 益群体,或阶级群体,或魏昂德所说的“领导,积极 分子和非积极分子”,构成了实际的利益结构和行动 结构(P152-54)
中国:强大的基层党组织→毛主义的大众动员方式 和报酬方式(有限的奖金和奖金等级,正式工资停止 上挑)→政治冷漠的大众,松散的纪律和低劳动生产 率,个人关系网络及少数积极分子与党组织的紧密关 系
李猛等,“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
制” • 中国单位制的特征:
1) 再分配体制下的制度化组织。这里制度化组织的概念是 借用组织理论中的“新制度主义”观点:任何组织都具 有两个方面的性质,即依据效率原则的技术性性质和适 应一定制度框架的制度安排原则的仪式性性质。制度化 组织指的是那些技术性安排较差,适应制度环境的仪式 性安排较强的那些组织。作者指出,按照这种定义,居 于再分配体制中心的技术性较差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 是最典型的“单位”。中国的企业单位也具有典型的单 位性质。农村基层组织及改革后形成的私营企业和盒子 企业就不属于“单位”(P143-144)
单位制的形成(城乡劳动力分割和固定化的单位成员身 份)
魏昂德:“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
• 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的特点(P8-26):
1) 用工关系(employment relationships)的非市场化, 包括用工不能随厂商的需要而同厂商相剥离,工资和 用工条件不能讨价还价,而由上级规定。就业具有重 要的福利功能:国家工厂提供许多社会服务等等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
• 单位组织的基本特征(P5-7):
1) 功能合一性:任何单位都同时具有政治的,社会的, 及自身的专业分工的多种功能
2) 生产要素主体之间的非契约性关系:即工厂无偿使用 国家资产,工厂管理者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不是契约关 系;单位领导人的任职与升迁服从于行政组织的原则 和程序,一般只升不降;类似工人与工厂之间的关系 也不是劳动契约关系。工人的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由 上级行政规定,单位负责保障这些规定的实现。
Party-clientelism:党组织及工厂的管理层与少数忠诚的工 人之间所形成的有准则的特殊主义关系
The divided workplace:在工厂工人中区分出少数积极分 子及政治冷漠和默许的大众
Networks of instrumental-personal ties:建立在工具性 关系网络基础上的,在大众之间广泛存在的各种favor交 换,通过这些交换实现改变正式规则,为自己获得各种 实际的好处
2) 工厂即是政治组织,也是经济组织。工人在经济上和 各种社会服务上高度依赖企业,在政治上依赖于工厂 内部的政治组织(党组织,工会等),及高度依赖有 相当自决权的上司获得更个人性的需要满足。
魏昂德:“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
3) 权威的制度文化(institutional culture of authority)
魏昂德:“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 义” • 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的成因:
1) 结构性原因:共产主义体制(再分配体制)的确立和 中国当时的人口和经济条件
2) 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与苏联体制相比较):
苏:工厂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更技术型的管理干 部,更强的纪律约束和更广泛的工资差别和计件制动 员工人和组织生产→政治运动不能干预生产秩序;
李猛等,“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

制”
中国式单位制的成因(存在基础):
1) 制度化环境的形成:再分配体制(在生产性资源和非 生产性资源的投入上对上级的高度依赖),考核难度,
忽视甚至有意识的阻碍功能科层化的进程,永久性就 业(P144-145)
2) 在信息成本下的投机主义→形式主义(P146-147)
4. Walder, “Wage reform and the web of factory interest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09 (March, 1987):22-41
单位制—一种中国独特的权 威组织方式?
1. 路风,1989。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 式”
3) 竞争(精英层面和群众层面)
4) 寻租型竞争的策略:通过影响活动来改变再分配程序 从而获得更大的分配份额,而非通过更多的生产性活
动的投入来增加收入或晋升机会(P158-59)。
5) 配给资源的普遍短缺和寻租策略的再生产性和多米诺 效应(P157-58,160)
单位制—一种中独特的权 威组织方式?
阅读文献
1.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 会科学》1989年第一期
2. 魏昂德,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厂中的工作和 组织
3. 李猛等,“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原载于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总16期,后转载 于《中国社会学》第二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