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黄光裕案看内幕交易

从黄光裕案看内幕交易

从黄光裕案看内幕交易摘要:内幕交易严重破坏证券市场交易秩序,初犯国家刑事法律,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严厉打击,并且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

作为国美电器的掌门人,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证券业的监管以及证券市场运行以及处罚措施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本文从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出发,反思我国在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内幕交易黄光裕民事赔偿一、黄光裕案案情介绍(一)基本案情2006年,为了使得旗下的地产公司借壳上市,黄光裕入股上市公司中关村。

从2007年7月起,黄光裕伙同中关村公司董事长许钟民,利用掌握中关村和鹏润地产进行资产重组的内幕信息,买入中关村股票。

黄光裕指使手下开立了80多个股票账户,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负责在交易时间指挥多个操盘手,累计买进一亿多余股,成交额累计超过13个亿。

在内幕交易案中,唯一牵涉落马的官员是原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被禁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2007年,黄光裕等人布局中关村股票时候,相怀珠也获得了这一内幕消息,并动用100多万元资金,以14元每股的价格全仓买入。

黄光裕的这笔炒股资金,是通过港澳赌业大佬连炒的地下钱庄转移入境的,这就涉及黄光裕的另一项指控—非法经营罪。

2007年,黄光裕通过连氏兄弟,将巨额港币资金转入内地,汇入了他在北京的多家公司。

黄光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超过20亿港币兑换成人民币入境,将10亿人民币兑换成港币入境。

与大多数内幕交易案不同,黄光裕案并没有获利情节,他的如意算盘毁于A股崩盘。

中关村停牌的6个多月里,A股从6124点暴跌至3700点,黄光裕势成骑虎。

2008年5月7日,中关村复牌。

为撑住14元的股价黄光裕放言,“从长远来看,中关村现在只是地板价”。

但是中关村股价只是在复盘首日逆势拉了一个涨停,就随大盘一路狂泻。

2008年8月底,中关村董事会宣布放弃重组计划时,股价已经跌破5元。

就在此时,内幕交易案发。

早在2008年4月,证监会就已对中关村股价异常交易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证监会将账户资金流向锁定在黄光裕的公司。

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被逮捕。

据透露,黄光裕被羁押后供述稳定,对指控事实不持异议。

可叹的是,黄光裕被抓之前还在抛售股票,此时股价只剩两元多钱,后来证实,此价格是中关村股票的历史底部,是真正的“地板价”。

这位昔日“首富”机关算尽,却落得“地板价割肉”的下场。

(二)被诉罪状1、黄光裕作为背景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与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28日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拟将中关村上市公司与黄光裕经营的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事件中决定并指令他人于2007年4月27日至6月27日期间,适用其实际控制交易的龙某、王某等6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976万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9310万余元,至6月28日公告日时,6个账户的账面收益为人民币348万余元。

2、黄光裕于2007年7、8月至2008年5月7日期间,在拟以中关村上市公司收购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进行重组事项中,决定并指令他人于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期间,适用其实际控制交易的曹楚娟、林佳峰等79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3.22亿余元。

3、杜鹃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7日期间,接受黄光裕的指令,协助管理上述79 个股票账户的开支、交易、资金等事项,并直接或间接向杜薇、杜菲、谢某等代传交易指令等,79个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3.22亿元。

4、许钟民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7日期间,接受黄光裕的指令调拨资金,并指使徐伟铭在广东地区借用他人身份证开立股票账户或直接借用他人股票账户共计30个。

上述股票账户在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期间,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3166万余股,成交额累计人民币4.14亿余元,至2008年5月7日,30个账户的账面收益为人民币9021万余元,期间,被告人徐钟铭将中关村上市公司拟重组的内幕信息故意泄露给原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副局长兼北京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及其妻子李善娟等人,同年9月21日至25日,李善娟使用其个人股票账户分7次买入“中关村”股票12万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81万余元。

(三)判决结果2010年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交易案做出维持原判的二审认定,认定了黄光裕实施的两期内幕交易。

一起发生在中关村上市公司拟与鹏泰公司进行资产置换期间,具体时间为2007年4月27日至6月27日。

黄光裕适用龙某、王某等6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967万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9310余万元。

至6月28日,以上6个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人民币348万元。

另一起发生在中关村上市公司拟收购鹏润控股公司全部股权进行重组期间,具体时间为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期间,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3166万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4.14亿余元,至2008年5月7日,30个账户的账面收益为人民币9021万余元。

作为国美上市公司的掌门人,黄光裕李利用其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获利并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折射出我国在证券业对于内幕交易监管方面的不足。

而在东窗事发后,利益受损方的索赔问题也无法得到合理赔偿。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内幕交易的危害;2、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3、内幕交易的刑法规制二、由黄光裕一案看内幕交易的危害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内幕交易不仅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更使得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从市场功能来看,内幕交易歪曲了市场价格对实际价值的反应,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从国际竞争能力来看,内幕交易影响了市场环境建设,削弱了一国证券市场信心,加大了市场波动,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市场崩溃。

因此各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内幕交易行为的防范,如美国制定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韩国在1995年秘密建立了一个计算机辅助监视系统;中国证监会2001年在上海、深圳等九大区的征管办成立了稽查局。

尽管各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防范但是内幕交易行为仍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非常严重。

譬如本文在开头所举的黄光裕一案,由于黄光裕是国美电器的董事长,而国美电器作为上市公司且其电器零售商的地位在我国占着一定的比重,其操纵股市的内幕交易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影响不仅仅是股民的经济利益,还有众多消费者的信赖利益。

在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影响究竟如何?(1)内幕交易能否影响股票价格和价格波动性;(2)如何判断内幕交易使用者的信息是重大的及如何测量内幕交易者的非法所得;(3)内幕交易对市场公平性有何影响。

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结论。

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的内幕交易呈现出以下特点:内幕交易主体人以基本内幕人为主;内幕信息以兼并收购、利润分配为主;其他多种违规事实伴随内幕交易发生,使得内幕交易变得更加复杂。

内幕交易使得股票的平均价格上升,同时也增加了价格的波动性。

内幕交易者所利用的信息确实是重大的并且都获得了超常收益。

如果确实信息非常重大,一般情况下内幕交易者会在信息公告前结束交易。

此外,如果内幕交易者同时采用市场操控策略,那么他能获得更高的违法所得。

内幕交易从总体上加剧了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而信息披露则有利于减少这种不对称程度。

具体而言,之所以强化内幕交易监管,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理由:(1)内幕交易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

公开竞争、公平交易是证券市场的基本行为准则,市场提供投资者获利机会的同时也应该让其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一切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这是市场产生效能的基本前提。

美国证券法权威教授曾经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允许有人在牌上做记号,那么谁还愿意打牌呢。

如果有人在证券市场不按规则出牌,那其他人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寻求特权。

显然,内幕交易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公平交易规则,必将对市场造成巨大打击。

(2)内幕交易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程度。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对公司股价的估值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证券市场信息供给与产道机制直接据顶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

证券信息内幕交易扭曲了证券产品的真实价值,侵害了广大不知情交易者的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价值衡量的基础,降低而来市场的有效性程度。

(3)内幕交易行为具有证券欺诈性特征。

内幕交易是证券欺诈的一种表现形式,被视为严重侵害广大普通投资者权益和降低市场有下行的不法行为,并纳入证券监管和司法部门的关注对象。

但由于证券信息操纵行为的判定并非易事,司法部门尝试将金融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成果大量引入到内幕信息操纵的法律诉讼程序,以信息操纵设计的股价异常波动与超常收益表现证据作为“证券欺诈的市场推定论”的举证材料对内幕操纵进行惩处,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4)内幕交易的社会危害性极大。

猖獗的内幕交易行为会对公司股价具有冲击性效应,沉重的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证券内幕信息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内幕交易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获取一种超额回报,即所谓的“衍生知情交易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站哟呼实质性私有信息的内部人利用者信息优势操纵股价,而不知情交易者通过信息泄露或观察交易特征进行交易。

在交易过程中,知情者的内幕信息操纵对股价波动造成冲击。

在黄光裕内幕交易一案中,其通过内幕信息获利将近四亿人民币,其行为违背了证券投资的基本原则,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规则,同时给不知情的投资者,以及散户均造成了经济利益的损失,而其社会危害性也是极大的。

其作为公众人物,此行为极大的降低了公众对于证券投资的信心,对证券业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三、内幕交易民事赔偿2010年9月,中关村股民李岩就黄光裕、许钟因内幕交易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向北京市二中院提起民事索赔。

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赔偿如何落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

股民起诉黄光裕案件是第三起内幕交易民事案件。

前两期一桩是发生在2008年9月,国内首例内幕交易民事索赔案,投资者陈宁丰诉天山股份原副总经理陈建良证券内幕交易纠纷案,以原告撤诉而告终;另一桩是在2009年,投资者起诉大唐电信公司懂事潘海深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以原告方败诉告终。

《证券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在内幕交易案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内幕交易的手法多种多样,并且隐蔽性极强,普通股民的权益很难得到应有的维护。

(一)如何界定内幕交易的主体对于黄光裕一案来说,受损投资者有以下几个争议:1、2007年4月27日至2008年5月7日间层持有过中关村股票并存在亏损的投资者。

2、黄光裕内幕交易案发生在2007年4月至9月,在此期间,在买卖中关村股票时受到实际投资损失的投资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