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工种负责人
一、结构专业工种负责人的基本职责
1. 结构专业工种负责人在工程项目设总和结构设计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应积极协助工程项目设总做好工作。
2. 对承担工程项目结构专业的设计全面负责,解决本专业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对外在结构专业方面代表公司。
因此,在设计开始前、设计过程中、施工过程中以及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工种负责人负有搜集设计资料、确定设计原则、制订技术条件、组织专业设计、做好工种配合、参加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设计问题、参加工程验收和交工后的回访等职责。
3. 在工程项目设总的统一协调下进行工作,应充分领会和贯彻工程负责人的设计意图。
在工种间发生矛盾时,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应顾全大局、充分协商、听从工程项目设总的协调决定。
当工程项目设总的意见涉及本专业的原则问题时,可以提请总工仲裁。
4. 对于设计和校对人员,应充分交代设计意图,介绍并讨论设计方案和技术条件,发扬民主,掌握设计进度,组织设计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
工种负责人要为设计人员创造条件,解决技术难题,要检查和督促设计人员按公司岗位责任制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
二、初步设计阶段工种负责人的工作细则
1. 应仔细研究设计任务书,掌握对本专业有关的设计要求。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早向工程项目设总反映,要求澄清解决。
2. 应仔细研究设计方案,理解工程项目设总的意图。
对于实现方案有困难时,应及早向工程项目设总提出,要求在初步设计中调整解决。
3. 应该确认:初步设计一经完成并审批通过,就是以后施工图设计的依据性、指导性文件。
因此,要保证初设深度,不能存在着把问题都留待施工图时解决的想法。
要把主要的技术问题都在初步设计中予以考虑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意图的实现和施工图设计的顺利进行。
4. 应按工程进度,估计初步设计的工作量,向部门经理提出人力安排的要求,以保证按进度表的要求完成任务。
5.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搜集必要的原始资料是:
⑴自然条件:风荷载、雪荷载;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工程水文地质情况,要特别注意有无特殊的地质条件 ( 如软弱地基、膨胀土、滑坡、溶洞、冻土、抗震不利地段等 )。
⑵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物等级、使用功能、生产需要所确定的使用荷载、抗震设防烈度和其他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耐高温、防爆、防震、防腐等)。
⑶材料和施工条件:地方性材料、施工能力、预制能力、吊装能力、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等。
6. 初步设计的主要技术工作应由工种负责人自己承担,初步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⑴结构选型:
计算方法的确定,计算软件选择;
主要构件的断面确定;
地基处理和基础型式 (采用那种桩型)。
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
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
⑵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
其他(如特殊的构造、构件规格的统一、标准图的采用等)。
一般情况,在初步设计阶段工种负责人应按公司要求,向总工汇报方案选型及工程存在的技术难点,以便总工审查,使结构设计做得更加经济合理。
7. 在收到作业条件图后,应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工程的统一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中对于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和公司统一技术措施中允许有选择的地方,应说明本工程的明确规定。
统一技术条件必须遵守设计规范中的原则规定,不允许违反。
对于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而对公司统一技术措施作出适当改变之处,应提交总工决定。
工种负责人应组织全体参加本工程设计的人员对技术条件进行逐条的介绍及讨论,必要时邀请专业审定人参加。
统一技术条件应送结构部负责人一份以备审核。
8. 应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要求安排结构工种的内部作业,包括:提出结构草图(桩基平面布置、采用桩型、结构布置、构件截面估算、采用结构材料等)。
结构草图应简单明了,除用作内部讨论外,并作为作业资料提供给各工种。
对复杂的建筑或构筑物进行多个结构方案比较并作必要的计算工作。
对已确定的方案绘制平面布置及必要的剖面图。
对于特殊的构造部位应绘制节点详图。
9. 应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要求编制初步设计说明书(结构部分)。
10.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随时与各工种联系,了解、发现和解决各工种对结构工种的要求和发生的矛盾,并参加工程负责人召集各工种会审会议。
11.应参加初步设计的审批会,对审批会上提出的结构问题进行解释和答辩,对审批会上提出的意见应仔细分析研究、处理。
12.对初步设计完成后遗留下来的问题,应留出工作量,向院长提出,在施工图开始前继续完成。
对于施工图阶段需要对地基进行详勘的,应及早通知甲方安排勘探。
三、施工图阶段工种负责人的工作细则
1. 在施工图开始前应仔细研究初步设计文件和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对审批意见的落实提出办法,对初步设计遗留的问题,应逐条检查落实情况。
2.在施工图开始前应补充搜集必要的原始材料,它们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资料;初步设计中未落实的荷载资料(设备样本、安装图等):初步设计中未落实的材料性能;初步设计中未落实的施工条件。
3. 应按照工程项目设总的进度安排签订配合进度表。
估计施工图设计的工作量,向部门经理提出人力安排的要求,保证按配合进度表的要求完成设计。
4. 在施工图开始前应制订出结构工种的统一技术条件。
统一技术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⑴工程概况:自然条件;地震基本烈度;荷载取值;材料选用;结构布置 (包括结构型式,主要构件尺寸);
⑵计算方法 (包括计算机程序的选用和计算模型与简图);
⑶构造规定;
⑷标准图集的选用;
⑸制图要求;
⑹本工程专用的计算表格;
⑺楼地面、屋面、墙面做法重量表。
⑻除初步设计技术条件中已确定的内容外,凡与公司统一技术措施不一致的地方,均应事先提交总工通过。
技术条件应在全体参加施工图设计人员中由工种负责人逐条解释,充分讨论。
讨论会应邀请总工参加。
5. 收到建筑专业的作业条件图后,应负责检查作业条件图深度是否符合本专业要求,及时向工程项目设总反映情况。
工种负责人应安排结构布置图,注明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以进行结构计算,并作为反提资料提供各工种作业用。
6. 在收到作业图后应估计各部分的计算、制图工作量,估计图纸张数,按照配合进度表的要求,安排作业计划,对于各部分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计划切实可行。
计划安排要留出足够的校审时间,防止前松后紧。
7. 施工图的重要图纸,如基础平面、各层平面布置图等,首先要由工种负责人自校。
这样,可以掌握整个工程关键,为避免工种间的矛盾,减少错漏碰缺创造条件。
8. 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工种负责人要经常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有预见性地解决技术上出现的问题,经常与其它工种间配合,排除工种间的矛盾。
因此工种负责人要经常查看每个设计人员的工作进程和成果。
要提倡多举行技术问题上的民主讨论会,这样定下来的问题,返工可能性小。
防止未经深思熟虑草率决定,造成来回修改、返工。
9. 施工图重点抓校对,工种负责人要认真把好会审这一关。
对于整个工程工种内部和工种之间的各种问题,工种负责人要心中有数,因此,把好工种负责人会审 (包括本专业与各专业之间配合) 这一关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10.会审、会签是搞好工种配合、解决矛盾、消除差错的重要一环。
但最后的会审、会签往往难以做到细致。
因此,工种负责人在图纸完成前就应着手与各工种之间的对图,工种负责人必须亲自参加会审、会签,不能委托他人代替。
11.要抓好图纸校审记录卡的执行情况和修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有争执的意见可以通过责任制由各级讨论决定。
决不允许随意否定校审人的意见不作处理。
12.把整套图纸交审前,应检查整套图纸的完整性。
从图纸目录、图签到各级的签字、日期,必须无一遗漏。
除特殊情况外,应整套图纸交审。
13.施工图全部完成出图的同时,应按规定做好计算机文件、设计文件归档工作。
14.施工图完成后,统计本专业参加人员完成的工作量和工日消耗情况,列出清单交管理部门备案。
15.提倡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召开一次本专业的总结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在今后施工图设计中有所改进和提高。
四、工程施工阶段和竣工后工种负责人的职责
1. 应参加技术交底。
2. 在向施工单位作技术交底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建议和困难以及材料的变更,作出相应的洽商修改。
洽商由设计单位签字后方可有效。
3. 应负责解决本专业在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并作好记录。
4. 应代表设计一方参加各阶段隐蔽工程的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
5. 应对施工中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并建立有关的档案材料。
6. 工种负责人不能代替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不代表甲方对每项施工进行监督。
工种负责人只代表设计一方参加验收。
7. 工程施工完成后,工种负责人应将有关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如:变更通知单、修改洽商、事故处理报告、有关的会议记要、施工过程中的照片、录像资料等,整理归档。
8. 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工种负责人应在工程项目设总领导下,做好回访工作,征求有关方面对设计的意见。
回访的材料应归档。